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等不是辦法 幹才有希望

  • 發佈時間:2015-04-08 06:14: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萬祥

  近年來,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攻堅克難,剷除窮根,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生活水準都邁上了新臺階,形成了“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日前,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定點幫扶西疇縣20週年之際,記者隨最高人民檢察院一行來到西疇縣,就加快西疇定點扶貧開發進行調研。

  因著聞名遐邇的“女子太陽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被譽為“找回太陽的地方”。然而,這裡卻被外國專家稱為“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西疇縣,農業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9.5%,全縣99.9%的國土面積屬於山區,每人平均耕地僅0.78畝,是雲南省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老、少、山、窮、戰”5個字,就可以概括西疇的縣情特點。

  真抓實幹——

  每人平均收入增長16倍

  “透風的房屋,搖晃的破床,生銹的舊鍋,無糧的空缸”、“老人盼溫飽,孩子盼上學”,這是20年前西疇人民的真實生活。

  1995年,正當西疇人準備向窮山惡水開戰、建設美麗家園的關鍵時刻,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與西疇縣結成了扶貧幫困對子。

  “最高檢通過爭取各行業、部門、市場、社會等多種渠道的支援,對西疇縣採取了教育、産業、項目、人才、幹部等多方面、多形式的幫扶。”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説。

  據介紹,20年間,最高檢先後派出17名扶貧挂職幹部和6名支教幹部到西疇開展多種幫扶工作。實施項目扶貧,他們協調引進資金建成新農村10個,實施農村道路硬化20公里,培訓勞動力7萬餘人,還解決了1.5萬餘人、4900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實施産業扶貧,他們扶持農民群眾進行無公害畜牧養殖、建設萬頭豬場,引進茶業公司提升高原生態茶品牌,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實施文化扶貧,他們積極協調中國民協,邀請專家論證,成功將西疇“女子太陽山祭祀”民俗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了當地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實施智力扶貧,他們先後共建設希望小學12所,為1000多名貧困學生爭取到特困補助資金……

  治貧先重教、扶貧先扶智。發展鄉村教育是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的良方。在最高檢資助興建的革岔民族希望小學,《經濟日報》記者看到,活潑的孩子、平整的操場、明亮的教室、整潔的宿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表示,今後,最高檢將繼續關注並援助西疇縣的希望小學建設,持續提高和完善希望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據介紹,在最高檢的幫助下,20年間,西疇縣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10.5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6.2倍。“很多農民從簡陋的茅草房搬進了明亮的磚瓦房,有的還住上了二層小樓,用上了沼氣,喝上了自來水。”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恒説,“可以説,最高檢定點幫扶西疇縣的20年,是真抓實幹、久久為功的20年,是投入真金白銀、務求實效的20年,是真情實意、步步深化的20年。”

  精準幫扶——

  啃下扶貧硬骨頭

  走過一段崎嶇的山路,蚌谷鄉大吉廠村特困戶馮道澤家的房子就在眼前。1990年妻子因病去世,2008年一子一女因車禍身亡,67歲的馮道澤現在和正上中學的孫子生活在一起。低保金、養老保險補助、良種補貼、土地綜合直補、退耕還林補貼等加在一起,他家一年的收入才3919元。

  在西疇縣,像馮道澤這樣的貧困戶還有不少。“儘管目前西疇縣各族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都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要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存在不少現實困難和問題。”西疇縣委副書記、縣長蔣俊説,“目前,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30892人。”

  如何創新扶貧思路和方式方法,啃下民族地區扶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曹建明對正在西疇挂職縣委副書記的最高檢政治部幹部張玉亮説:“要注意找準扶貧對象,堅持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集中有限資金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戶生産生活和子女上學等方面遇到的特殊困難,真正使政策、資金惠及最需要的群眾。”

  據介紹,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西疇縣脫貧發展的瓶頸。對此,最高檢將探索和創新定點幫扶方式,採取聯席會議、致函、走訪,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到西疇調研指導等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最高檢與國家有關部委、省州有關部門扶貧開發聯動的合作模式,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積極為西疇縣協調資金項目,特別是道路建設項目和水庫建設項目,有效幫助西疇人民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

  齊心協力——

  發展邁出新步伐

  “脫貧到戶到村,産業優先,扶智先行,基礎為主”是西疇縣的扶貧開發原則。而最高檢結對幫扶,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合唱”。只有方方面面一齊努力,在為西疇縣“輸血”的同時,幫助其加強培育自身的“造血”能力,西疇縣的貧困群眾才能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要致富,先修路。雖財困民窮,可西疇縣從2007年起到現在,已修建1420公里農村等外硬化路,讓18萬多老百姓從中直接受益。在修路的3.771億元總投資中,政府補助僅有6745萬元,群眾自籌、投工投勞折價達到3億多元。目前,西疇縣村委會通路率達100%,村民小組通公路率達96.3%,農村等外公路路面硬化率達65%。

  《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西疇縣還拿出了270萬元作為扶持資金,對符合條件的90戶微型企業進行扶持。根據測算,這些微企可帶動就業400余人,實現增收700萬元以上。

  “沒有實現農村地區的小康,特別是沒有實現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能算是真正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20年來,西疇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扶貧開發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在考察西疇縣檢察院時,曹建明希望該院針對扶貧資金分配、民生項目、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新情況新特點,加大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讓扶貧資金和項目在陽光下運作。

  “西疇脫貧致富奔小康,不僅需要加強硬環境建設,也離不開良好的軟環境。”曹建明在調研時特別指出,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注意發揮自身長處,注重民主法制建設,促進西疇各級幹部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推動西疇經濟社會發展與法治建設齊頭並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