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溫暖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 發佈時間:2015-04-08 06:14: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終老,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隨著社會進步和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選擇去臨終關懷機構,為臨終老人提供適合的照料和心靈上的撫慰,幫助他們儘量少痛苦地離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和老人的共同期望。

  由於理念和感情上的認同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目前我國的臨終關懷服務尚處於起步階段。今天,我們帶您走進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北京松堂關懷醫院,看一看那裏老人們的生活,共同思考社會乃至每個社會成員如何用實際行動,溫暖臨終老人的最後一段生命旅程。

  走進北京松堂關懷醫院,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我首先看到,一樓的活動大廳裏裝飾得更像個幼兒園,墻體涂上了色彩,紅的、綠的、黃的……一整墻的毛絨玩具和挂了滿屋的千紙鶴,讓我想到一個詞——“老小孩”。

  走進病房,我看到,這裡和普通醫院的病房並沒有區別。據介紹,這裡一共有400來個床位,有的病房有7、8張床,有的病房有4張床。與普通醫院不同的是,這裡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因病或衰老不能自理甚至無法行動無法説話,風燭殘年,靜靜等待壽終正寢的臨終老人。

  我找到幾位可以與之交流的老人。拉著他們的手,他們説的都是過去的事。或許,這些就是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的事。

  彈鋼琴的張文成,1949年出生。他做了一輩子醫生,最後自己卻因為手術意外,造成盆地神經和腰部神經損傷,腰部以下無時無刻不在疼痛,只能靠杜冷丁和嗎啡緩解,一天最多要打8針。為什麼不在家中休養?張文成説:“愛人出國不在,孩子上班忙。和孩子兩個月才能見一次面。孩子來看我要開車一個多小時,不想讓他經常來。”説話間,他眼中充滿了淚水。

  另一位爺爺,施景濱,東北人,電子物理專業工程師。1932年出生。“比‘九·一八’事變晚一年。”告訴我他的年齡時,他特意説。由於腦血栓後遺症,他的腿部不能彎曲,無法下地,但是,他卻在做這樣一件事——整理家族抗日資料。他告訴我:“一個人要把過去的歷史告訴後代,要讓祖國強大起來,世界才不敢小看我們。”

  另外一位89歲的奶奶,王華瑩,得了侏儒症,手只有四五歲孩子的大小,因病臥床。她極愛讀書,眼睛卻看不清,於是醫護人員每天給她“念”書。我去時,醫護人員正在為她讀莫言的《生死疲勞》第14章,王奶奶聽得津津有味。她告訴我,每天中午聽書,成了她的精神寄託。

  這些老人的記憶都是片段性的,王春華老人深信自己“懷孕”多年,滿頭白髮卻天天帶有準媽媽般幸福的笑容,逢人便説,自己的孩子用小腳踹她了。原來,她年輕時的流産經歷成了自己一生的痛;王華瑩奶奶唯一的記憶就是自己當兒童團團長的時候,愛唱“王二小”;還有位90歲的爺爺,偷偷塞給我一張紙條,並囑咐我説“千萬不要落在敵人手裏”。想來,他們的記憶都留在了最美的青春年華里了。

  據松堂關懷醫院院長李偉介紹,醫院成立近30年來,已經送走了3萬多位老人,平均每天會有兩三位老人離開,平均每位老人在醫院的住院週期為31天。與死亡如此真切的接近,我卻不感到恐懼,醫院溫馨的環境和老人們平靜安詳的臉龐和話語留在我的腦海。

  李偉説,當生命不可逆轉時,已經無需再過度治療,當器官已完全衰竭,現代醫學已無力回天時,任何藥物注入體內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有害,不如讓生命在寧靜中儘量少痛苦地走向自然死亡。“現代社會,人們正在慢慢接受這個理念,但要讓它成為社會的普遍認知,的確還需要一個過程。”

  與西方醫學專家認為的“人的臨終期是6個月”不同,李偉通過對松堂醫院一萬多個病例的研究,提出“社會沃母”理論,認為人的臨終期為288天,這與一個新生命的孕育時間驚人巧合!目前,這一理論已經得到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的認可。

  從這個角度講,生命的自然終結就理應得到與新生命來臨時一樣的呵護。1967年7月,英國女醫生西塞莉·桑德斯博士在倫敦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臨終關懷醫院——聖克裏斯多弗臨終關懷院。到今天,英國已有臨終關懷機構200多家,美國有2000多家,而在中國卻還很少。實際上,隨著社會進步、觀念轉變,面對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臨終關懷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社會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