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訪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平均月收費3000元

  • 發佈時間:2015-04-07 08:1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探訪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平均月收費3000元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是清明節,從出生到死亡,對於每個人,都只是一條線段。選擇去臨終關懷機構終老,目前也許並不是很多人的選擇。曾經,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小區準備建設“臨終關懷中心”,而遭到了小區居民的抵制,那麼臨終關懷機構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此,記者探訪了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在這家醫院,平均每天要送走兩到三位老人,平均每個人的住院週期為三十一天。死亡,是那的生命常態。面對不可逆轉的死亡,如何溫暖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上午九點半,記者走進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大門正對的墻上寫著“我們要活120歲”,剛進大廳,便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老人:我要吃糖,吃糖,你給我拿個糖去吧,姐姐。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李偉:給我個糖吃吧。

  老人:這是志願者給我的。

  李偉:志願者也是給我一個呢,他怎麼沒給我呢?別跑別跑,給我一個吧。

  要吃糖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位老人,她雙手揣進上衣兜,向記者投來怯生生的眼神。在醫院院長李偉的眼中,他們就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樓活動大廳中的裝飾也像極了幼兒園,墻的顏色有黃的、紅的、綠的,挂滿了千紙鶴,還有一整墻的毛絨玩具。

  李偉:這是我們的病人,你看在大家活動完了,現在十點整,剛剛九點五十,幾十位老人在這裡做手操、唱歌、在互相交流,幼兒園大班那個環境給撤掉了。為了不打擾別人,他自己在這練鋼琴。

  彈鋼琴的大爺,張文成。他生於1949年,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他當了一輩子醫生,由於七年前一次手術意外,造成了盆底神經和腰神經損傷,現在腰部以下無時不刻在疼痛,只能靠杜冷丁和嗎啡來緩解。張文成説,實在太疼了,他想過到自殺,但兩次都沒成功,現在慢慢的轉變心態。

  張文成:一般我唱唱歌、彈彈鋼琴、寫點東西,就是把生活充實一下,因為神經損傷在醫學上是難題,只能面對現實,用嗎啡。我一年要打18000針,最多的時候一天打8支。既然命運這麼安排了,人一生不會一帆風順。

  記者:為什麼最初沒有在家裏休養?

  張文成:我沒有家,我愛人在美國了,孩子還要上班。

  記者:孩子常過來麼?

  張文成:不會的,他也是快40了,他工作比較忙,咱不要求孩子,自己給自己搞好就行了。

  記者:大概多長時間能跟孩子見一面?

  張文成:兩個月吧。兩個月就行,都有工作,現在又有一個小孩更沒時間,再有我這人是這樣的,不願意打擾別人,因為孩子都不容易。

  走進二樓病房,和普通醫院並沒有區別。這裡有400來個床位,有的病房7、8張床,而有的病房只有4張床,男女病房分開。一位爺爺剛吃過午飯,床上放著5、6個資料袋。他叫施景濱,東北人,電子物理專業的工程師。在回答年齡時,他説,1932年出生,比“九一八”事變晚了一年。現在,由於腦血栓後遺症他腿部不能彎曲,無法下地,但是,他卻在做這樣一件事,整理家族抗日資料。

  施景濱:一個人要把過去的歷史告給後代,不能忘記歷史,另外就是要發展經濟,包括我們家鄉在那裏,東北物産豐富,有農業有工業技術,現在工業技術也比以前發達,但是要好上更好,所以我就希望強大起來,就不是一個大國,是一個強國,那就讓世界對我們不敢動手動腳。因為我過去受過磨難,知道這種滋味不好受。

  採訪結束,記者提出想與這位爺爺合影的願望,他特意摘下帽子,相機快門閃動的一刻,爺爺喊了聲“茄子”。此刻,隔壁的病房裏,傳來了讀書聲和笑聲。

  醫護人員:我只是想拉著你出來亮亮相,讓他們看一看,單幹戶的小公牛,多麼英俊多麼漂亮,用不了多久,這頭牛就成為西門屯最漂亮的牛。小牛又成為最漂亮的牛了。

  王華瑩:對了,跟小馬似的。

  醫護人員:跟小馬似的,她為什麼不論投成牛還是投成驢都是最漂亮的呢。

  王華瑩:嗯。

  醫護人員正捧著莫言的書《生死疲勞》為一位89歲的奶奶王華瑩讀,剛剛讀到第14章,《西門牛怒頂吳秋香,洪泰嶽喜誇藍金龍》。這位奶奶得了侏儒症,她的手看起來只有四五歲孩子的大小,因病行動不便,她來了有三年,中午聽書成了她的精神寄託。而滿頭白髮的王春華奶奶。她的精神寄託,則是自己在孕育生命,她一直樂呵呵地低頭撫摸自己的肚子。院長李偉告訴我,這位奶奶年輕時有過流産的經歷,直到終老也揮之不去。當生命不可逆轉時,讓她心裏更多美好不好麼?

  院長:我們懷了七八年了,這個孩子生出來一定是聰明好孩子,閨女?

  花花:嗯,還是閨女。

  院長:還是閨女,多好啊。咱們得檢查這個胎位正不正,她有時晚上踹你嗎?

  花花:踹呀,還蹬我,拿腳丫蹬。

  院長:拿腳丫蹬。

  花花:小腳丫一點。

  院長:哎呦,這好呀,一點小腳丫揣。你沒事跟她説説話。

  花花:我説不了,她還在肚子裏呢。

  院長:她在肚子你在腦子裏跟她説話。為了孩子咱們也得高高興興。

  花花:恩,我為了孩子高興。

  其實,病房400來位老人中,大部分在70歲以上,絕大部分無法行動也無法説話,他們靜靜的躺在病床上等待壽終正寢。與西方醫學專家認為“人的臨終期是6個月”不同,李偉通過對松堂醫院一萬多個病例的研究,提出了“社會沃母”理論,認為人的臨終期為288天,這與一個新生命的孕育時間驚人巧合。這一理論得到了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的認可。

  李偉:那麼真的這麼巧合!每個人的生命在媽媽子宮裏孕育是280多天,經過一生的成長,當思維減退了,行為不能自理了,我們都叫他老小孩,這個老小孩不能再回到媽媽的子宮裏,但是同樣需要這種無微不至關懷、無微不至的愛,那麼只有在這個社會子宮裏面,他所有的需求得到無微不至的人的關懷和照顧,他愉快地完成生命的最後成長。

  那麼,面對生命的自然終結,理應得到與新生命來臨時一樣的呵護。院長李偉説,醫院創辦了近30年,他送走了3萬多位老人。現在,這裡平均月收費3000元。當生命不可逆轉時,不再過度治療,當器官已經完全衰竭,現代醫學已無回天之力時,任何藥物注入體內無異於毒藥。不如讓他們,靜靜地安詳地離開。走下樓梯,樓道墻壁上用大字寫的“敬拜父母”。這次能與我們正常交流的老人並不多,他們的記憶也是片段型的,有的記住的是自己一生的痛,而有的人記憶只留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刻。那位82歲奶奶正坐著床上,看著窗外,唱著“王二小”,她的記憶都留在了自己當兒童團團長的時候了。

  老人: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去了…… (記者車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