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公立醫院真正“姓公”才能實現公平可及、群眾受益

  • 發佈時間:2015-04-06 11:3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引發熱切關注。原因是,在我國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擔負著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重任,也是醫改的重點和難點。

  近年來,各地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在提高醫保水準、降低藥品價格、緩解看病難等諸多方面進行嘗試,讓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然而,仍有一些公立醫院錯位逐利,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公立醫院大搞創收,致使"潛規則"在部分醫院大行其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就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痛批當前一些公立醫院醫生不講醫德、違規創收的行為。一些公立醫院大肆逐利,不僅加重了群眾看病負擔,還容易滋生腐敗現象。公立醫院不姓"公"一直為人們詬病,以藥養醫、大處方、天價耗材、重復檢查等諸多亂象,都讓公立醫院打上了逐利的烙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於醫院或多或少的逐利行為,但更大程度源於政府對公立醫院公益屬性的定位不清,對醫院投入不足。只有讓公立醫院真正“姓公”才能實現“公平可及、群眾受益”。

  公共服務學者徐宗威對此發表評論。

  經濟之聲:有媒體報道,現在大醫院院長坐在一起,都問做了多少億的營業額,而不是治好了多少危重病人。從某種程度上説,公立醫院逐利也是逼出來的。醫院自負辦醫成本,便不得不靠檢查、衛生耗材等收費項目彌補人力成本和醫療服務收入上的虧損,這種情況我們自身也是有所感受的,比如普通的感冒、發燒,醫院能開出將近200塊錢的藥。要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是不是意味著政府首先要加大投入?

  徐宗威:沒錯,這次會議確定公立醫院的公立性,公立性和逐立性是一個矛盾,醫院要想做好公益性的這種公共醫療的服務,那麼一定要廢氣逐利這樣一種原則,因為逐利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這次中央新的醫改新政講到醫院的公立性,而且講到政府確實要加大對公共醫療的投入,我覺得這個投入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醫院怎麼存活下去?醫院的醫生、護士的收入從哪來呢?這也是需要一個非常穩定、有保證的渠道,我覺得這個渠道主要靠政府公共財政。政府的公共財政確實投入項目很多,教育,科技,住房,衛生等等,但是從人民群眾的健康來講,人的健康,人的生老病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政府的公共財政一定要拿出相當的比例和規模投入到公立醫院,支援公立醫院做好相關的公益性的基本的醫療的公共服務。

  經濟之聲:增加多少才算多?這個數字怎麼來算,或者怎麼補,財政怎麼補醫療才補得合理?

  徐宗威:具體的比例每個地方情況也不太一樣,每個醫院的情況也不太一樣。總的來説就是公共財政每年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比例,在這個比例之上逐年有所增加,這個就可以了。現在醫院的收入主要就是三大塊,醫療服務,藥品的銷售,還有公共財政補貼。

  經濟之聲:您覺得私立醫院對整體的社會醫療體系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徐宗威:私立醫院應該是我們社會中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這次的指導意見裏明確的公立醫院作為社會基本公共醫療服務的主體,這一點我覺得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確認了公立醫院的主體地位,就可以讓社會公眾放心,也可以讓社會公眾滿意,為什麼呢?因為公立醫院的發展規模、醫療的水準、設備條件等等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把它們確認為社會的基本公共醫療服務的主體,大家相對來講就比較放心了。

  私立醫院它有它的優勢,因為它靈活,它小,可以在很多專業上面做得更深,做得更細,做得更科學,而且它也可以根據社會的需要接受政府的委託,可以按照政府的約定來向社會約定社會所需要的某一個方面的基本醫療的公共服務。

  主持人:都免費了是不是效率就低了,您覺得私立醫院的大力發展有可能緩解這樣的現象嗎?因為畢竟從全國來看我們醫療資源仍然是一個相對不均衡的,不足的,有缺口的一個現狀。

  徐宗威:對,我覺得私立醫院還是需要發展的,因為我們國家人口確實很多,而且東西南北差異很大,醫療條件、醫療人才的儲備確實還是相對缺口很大的。所以這個大力發展私人醫院對公立醫院肯定是一種重要的補充。

  主持人:目前來看,我們怎麼樣來強調政府辦醫的責任?對於政府辦醫應該怎麼來定位?

  徐宗威:政府辦醫的責任我覺得這次講的挺明確的,就是説要落實政府辦醫的責任,而不是説怎麼再去明確政府辦醫的責任,也就是説政府辦醫的責任早明確了,這就是政府的事,為什麼是政府的事?因為它是一種基本醫療的公共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當然是政府的事情,這個不需要再去明確了。而怎麼樣把它很好的落實下去,那麼這次指導意見裏講得很清楚,落實政府責任主要是四個方面,第一個就是領導的責任,怎麼去加強對公共醫療服務的領導,怎麼加強對公立醫院的領導,怎麼使公立醫院樹立起公共醫療公益性的思想,怎麼樣能明確公立醫院服務社會公眾的服務意識,所以一定要加強領導。

  其他觀點:

  新華社評論,醫改進入深水區後,需要啃的“硬骨頭”越來越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100 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面對這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關鍵是下定決心,在頂層設計層面徹底破解公立醫院逐利機制,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通過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克服阻力,將醫改向縱深推進,最終實現“打造健康中國”的莊嚴承諾。

  還有評論分析,要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回歸公益性定位,讓公立醫院真正姓“公”,必須切實改革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方面,在強化法律規制,依法加大醫療領域反腐力度的同時,要痛下決心,以猛藥去疴[kē]、刮骨療毒的勇氣,破除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藩籬,砍斷“以藥養醫”模式下“準入、入院、處方、取藥”等各個環節中的灰色利益鏈條,讓醫生遠離“藥架”,推進“醫藥分家”的醫療體制改革。

  一方面,在強調公益性的同時,要設計出醫院和醫生正常收入的經濟補償、工資補償機制,建立起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履行好公立醫院投入、運作上的政府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職責,加大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保障力度,從而調動起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而不能躲避、推卸責任,以所謂的“政策”,放任公立醫院“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放任醫生根據看病數、開藥數領取“計件工資”,進而不斷陷入逐利的經濟怪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