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茶農增收好靠山

  • 發佈時間:2015-04-07 05:29:27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種的是601,以前茶青要拉到核桃壩村去賣,自從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後,我們的茶青直接賣給當地,每公斤比市場價要高出1元,同時還減少了運輸成本,每年可以增收近萬元。”談到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湄潭復興鎮隨陽山村茶農張朝信讚不絕口。

  復興鎮隨陽山村和觀音閣村是老茶區,以前的茶葉品種大都是苔茶。2010年,觀音閣村村民王國權第一個吃螃蟹,在大家的倡導中種起了601,後來鄰居們看到601的效益明顯高於當地土茶時,紛紛效倣,601的種植面積慢慢發展到1000多畝。

  量多則價賤,豐産則難賣。由於當地沒有加工廠,這麼多601茶青要運到另一個鄉鎮去賣,沒有議價權,價格得不到保證。當初發展601品種的王國權坐不住了,多方籌資在隨陽山辦起了加工廠,為了保證茶原料的品質,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下,他又成立了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隨陽山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農不交任何費用,只簽訂一紙協議就行了。

  據了解,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後,從茶葉採購商到茶葉銷售渠道開拓者,合作社通過整合資源、專業分工、引進人才、品牌塑造等一系列運作,使茶農與茶商受益頗多。如今,合作社社員已有108戶,預計今年底將達200多戶。

  採訪中,許多茶農不約而同提到合作社:“合作社除了高於市場價收購我們的茶青外,還提供培訓,教我們怎麼施肥、怎麼防蟲,指導我們如何修剪茶樹、管理好茶園。”

  “在有些地方,由於茶園、初制、銷售等粗放管理的原因,豐收往往意味著滯銷。於是,茶農的積極性被挫傷,茶園廢之不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合作社的茶葉,卻賣出了好價錢。”王國權説,為了這個合作社,他自己花錢請會計,出資帶領茶農考察市場等。

  在復興,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已經成了眾人學習的對象,目前,僅隨陽山和觀音閣村已發展茶葉專業合作社3家,參加茶農近700戶,許多茶葉專業合作社和便民茶葉專業合作社一樣,為當地茶農增收發揮了巨大作用。

  (通訊員 彭劍 唐詩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