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公司和十八萬土家茶農

  • 發佈時間:2015-03-27 17:29:16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圖為:五峰的土家人以茶園為家

  圖為:參加開園儀式的採茶姑娘

  圖為:71歲茶農徐組青搶採第一季鮮葉

  2015年,對於湖北採花茶業公司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一年。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後,進入到新常態的發展階段。新常態下“三期疊加”,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加大。

  這個現實,包括茶産業在內的所有行業,都需要面對:以往,高速增長、大規模擴張已成過去,平穩增長、品質效益型發展成為主流。

  作為湖北茶産業的領軍企業,湖北採花茶業公司在新時期,如何繼續探索湖北乃至中國茶産業的發展路徑?

  對此,多年來一直關注採花茶業發展的湖北茶葉學會副理事長、華中師範大學傳播系主任吳志遠,作了深入調查。

  定心丸:過百元收購價

  3月12日,早春一個意外的艷陽天。

  鄂西南邊陲,武陵山深處,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鄉星岩坪村,從上午11時許,土家茶農們就開始陸續地向村子中心的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星岩坪分廠的鮮葉收購點聚攏。

  無論他們是騎著摩托車來的,還是步行過來;也無論是背著竹簍,還是拎著布袋子……他們的臉上都毫無例外地挂著笑容。

  對於茶農而言,春天是收穫的季節。而今天,是開園的日子。這意味著,長達半年的收穫季即將拉開序幕。他們沒有理由不興奮。

  相較于往年,今年開園之日的選擇,採花茶業公司的技術人員更注重茶葉自身的生長狀況,而不是一味地搶早。

  所以,茶農採摘下來的鮮芽,芽頭長而勻稱,肥厚飽滿,吸足了春天的雨露,大自然的精華、靈氣。

  茶農更高興,這意味著在開園初期的高價鮮葉收購期,他們能夠採摘到比往年更多的鮮葉,會有超出以往的好收成。

  星岩坪村71歲的徐組青,特意穿著土家的民族服飾,斜跨著布袋,趕到開園儀式的現場。他迫切希望第一時間知道今年鮮葉的開園價。

  當聽説,今年每公斤鮮葉收購價達到120元時,他的心徹底放下。

  受到國家有關政策和整個經濟形勢嚴峻的影響,國內茶業市場波動很大。但是,採花茶業仍然維持與往年持平的開園收購價。

  這讓徐祖青和他同村的茶農,心裏踏實,更增加了一份對採花茶業的信任感。

  採花茶業的定價,是整個五峰以及周邊縣市茶區的標桿。

  作為當地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如果採花茶業的收購價格確定下來,那麼其他茶企的價格就不敢低於這個價格。否則,在經營多年,實力雄厚,已經深深取得茶農信任的採花茶業公司面前,其他茶企將收購不到鮮葉。

  關鍵時刻,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所充當的定心丸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套獨特的價格運作機制,確保了五峰地區土家茶農持續而穩定的收入。

  採花茶業,就像五峰境內一座座高峰一樣,成為18萬土家茶農堅實的靠山。

  這也是當初五峰縣委、縣政府扶持採花茶業做大做強時所希望達到的效果。

  穩定器:有茶園心不慌

  在五峰這樣一個多山地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資源分佈狀況,再加上自古以來種茶的傳統習慣,決定了茶葉在五峰茶農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如果説,在2000年以前,這裡的農民種植茶葉只是古老的習慣使然,跟其他農作物沒有什麼兩樣:先是滿足農民自己的日常需要,然後可以換點錢,貼補家用。

  那麼,在2005年五峰綠珠採花毛尖茶葉有限公司與五峰天麻劍毫有限公司、五峰向師傅茶葉有限公司、五峰民族茶廠、五峰土家自治縣茶科所聯合組建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2007年宜昌國貿控股採花茶業,組建鄂茶集團以後,茶葉在五峰地區農民心目中的地位急速上升,遠遠超出其他農作物。

  前文所提到的老茶農徐祖青,是五峰農戶的一個典型。老徐家五畝茶園,一年可以波瀾不驚地獲得3萬多元的茶葉收入。

  這3萬元,對於一個五峰農民意味著什麼?

  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字:

  這次開園選在採花鄉星岩坪村。村幹部張子林介紹,該村共有620戶,人口2275人。農作物種植面積8768畝,其中6000多畝是茶園,其他農作物只有2000畝,不到1/4。

  他估算,村裏經濟70%靠茶園收入,20%靠務工,剩下10%才是養豬和其他農作物。

  張子林一直負責村裏的數據統計工作,在他的幫助下,我們錄得該村農民近五年每人平均純收入:2010年,3325元;2011年,3647元;2012年,4116元;2013年,4620元;2014年,5118元。

  看著這些穩定、持續增長的數字,讓人感到,茶葉在該村農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近十年來,茶園鮮葉的收入非常穩定,這裡的農民都將茶園當作保險箱。

  儘管在城裏人眼中,家裏三五畝茶園,一年兩三萬元收入不多。但是,對生活在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的大山溝裏,年均收入只有5000元的農民來説,這兩、三萬元的收入,可就成了重要的支柱。

  對於茶園,這裡的農民格外呵護。

  所見到的每塊茶園,都打理得清清爽爽,茶樹是茶樹,茶行是茶行,茶園裏不見一根灌木。茶行之間的土都翻得很深,腳踩下去,鬆軟異常,足見主人的用心。

  而星岩坪村所在採花鄉,這個由於出産湖北名茶“採花毛尖”而出名的深山明星鄉,境內有6.36萬畝茶園。

  該鄉審時度勢,早早就放棄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走科技興糧穩路、走科技興茶富路”的口號,九十年代專注于“打造茶葉專業茶鄉”,如今再次升級為“打造綠色生態茶鄉”,希望成為“楚天名茶第一鄉”。

  茶産業對於整個五峰縣而言,也舉足輕重。

  2003年,該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為1575元,2005年也只有1798元……2007年以前,增長幅度不大;

  2007年到2012年,增長幅度則很快,2010年3265元,2011年3789元,2012年4392元;2013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已經達到5001元。

  2014年,五峰縣農業總産值大約32.2億元,其中,茶葉綜合産值就達到7.6億元,接近1/4。

  今天的五峰,雖稱不上富裕,但由於茶産業的發展,卻讓18萬土家農民,生活過得很安逸。

  今天,在五峰這個除了茶業還盛産山歌的土家自治縣,土家人對自己引以為豪的茶葉,絕不吝惜溢美之詞。

  聽聽土家山歌就知道了:這裡的山歌,曲式豐富、浩如煙海,種類包括田歌、風俗歌和燈調,細細聽來,茶葉是永遠的主要題材。

  有了茶葉穩定收入,才有舒心、知足的生活,才能聽到大山裏土家人的歌聲在悠揚迴旋。

  拓荒牛:做政府茶農沒法做的事

  作為從五峰山區走出來的企業,採花茶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承擔起一個龍頭企業應該承擔的業務,拓展那些靠政府和茶農有心無力或者想做卻沒辦法去做的事情。

  打造品牌。在這個“酒香最怕巷子深”的時代,對於茶葉這種類似煙酒一樣文化色彩濃郁的産品來説,品牌至關重要。而打造品牌需要鉅額的投入,這種市場行為,政府沒辦法直接做,農民無力做。

  十多年來,特別是宜昌國貿控股採花茶業之後,採花茶業投入鉅資利用各種媒體、策劃各種活動,來推廣“採花毛尖”這個品牌,使得採花毛尖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産品等殊榮。作為“採花毛尖”的原産地,五峰茶葉也隨之名聲鵲起,成為湖北乃至全國重要的茶葉原料生産基地。

  加工現代化。如今,位於五峰縣漁洋關鎮的湖北採花茶業科技園已經成為中國茶産業邁向現代化的一個象徵。吸引了國內研究茶産業的頂級專家學者、茶葉界同行,還有各級官員前來觀摩學習。

  耗資2億的採花茶業科技産業園,直接將五峰地區茶葉加工水準帶入現代化階段,成為讓全國同行艷羨的對象。沒有這個科技園,五峰茶産業乃至宜昌茶産業會頓時失色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科技園內兩條全自動化生産線,一天可加工幹茶近1萬公斤,意味著可以加工4到5萬公斤鮮葉。這讓五峰茶區不必為鮮葉出産高峰期的出路發愁,讓茶農安心。

  文化挖掘。位於採花茶業科技園內的湖北茶博館,則肩負著另一個重要職能:挖掘五峰土家的茶文化。文化的作用在於傳承社會發展的精華,併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

  由採花茶業公司籌建的湖北茶博館,讓土家族茶文化有了充分展示的平臺。在這裡,我們可以完整地看到土家茶産業的發展史。這個博物館,必將會激勵更多土家人的後代熱愛上茶葉。不管將來,他們是作為一名品茶客,還是以茶業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眼下,早春時節,走入五峰境內,梨花朵朵,早櫻處處。碧綠的茶園之間,是馬頭翹角、青磚白墻的農舍。步入其中,有如世外桃源。

  一個公司在默默的成長,它的步伐穩健而快速,正在18萬土家人心中刻下永恒的印記。

  (吳志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