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提升 國家競爭力
- 發佈時間:2015-04-02 05:46:0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新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這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出了要求,也為增強國家競爭力指明瞭方向。
當前,國家競爭力已成為衡量一國投資環境和經濟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創新,離開了創新,國家競爭力就成了空中樓閣。長期以來,指導國際分工、詮釋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是比較優勢理論,其核心就是一個國家的特定産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是該國能否有效地形成競爭環境,推動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穩增長任務艱巨,同時還有不少産業處於價值鏈中低端,“中國製造”面臨工業模式變革帶來的新挑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將從根本上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
從宏觀層面看,國家競爭力的兩個主要源泉是産業競爭環境和産業創新能力。科技創新對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隨著科技水準的提高呈現遞增趨勢。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0%以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已連續6年位列榜首。縱覽歷年報告不難發現,強大的創新能力被認為是瑞士長期保持競爭力排名領先的關鍵因素。瑞士的創新能力得益於其與時俱進的創新政策、高效的研發資金投入和優良的人才培養環境。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我國是製造業大國,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産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由於創新創造不夠,“中國製造”總體處於國際分工和産業鏈中低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國製造”不僅需要量的擴張,更需要質的飛躍。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創新的動力、活力和實力;為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加快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從世界範圍看,歐美等國家都在加大以創新為核心的科技投入。近年來,我國創新投入和創新能力提高較快,但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核心技術的企業較少。面對新形勢,必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和服務,扭轉重製造輕研發、重引進輕創新的局面。加強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品質基礎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機構整合,建立完善品質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管理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推進管理創新,堅持向管理要品質、向管理要效益,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趨勢的科學管理新路子。積極推廣應用現代管理科學和先進技術手段,努力形成向管理要生産力的局面,提高企業、社會效率;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提供全面保障。
促進人才創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們要大力培育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必須把提高勞動者素質放在重要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力建設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提高一線工人技能水準。加強品質人才的教育和培訓,推廣企業首席品質官制度,培養一批品質領軍人才。建立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激勵機制,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所有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形成合力推進“中國創造”的良好局面;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打好人才基礎。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中國品牌培育。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加快實施品牌發展工程、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和知名品牌培育工程,推動企業從産品競爭、價格競爭向品質競爭、品牌競爭轉變。創新品牌培育機制,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技術向品牌整合、人才向品牌集合、資源向品牌集聚。發揮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個品牌帶動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産業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建立一套全球公認、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發佈制度,正確引導品牌發展,支援企業走出去,爭創世界級品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