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PP模式離不開政府誠信

  • 發佈時間:2015-04-01 05:45: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PPP模式“叫好不叫座”,除了投資項目大都屬公益性項目、回報率低,民資擔憂風險缺乏參與主動性、積極性之外,還折射出民資對政府誠信之憂。各地政府應樹立誠信至上觀念,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嚴格按PPP運作模式規範約束自身行為

  近日,民生證券研究院發佈研究報告稱,去年9月國辦發佈《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前後,各地推出總額約1.6萬億元的PPP項目,但到目前為止,真正簽約的約2100億元,實際簽約率為13%,僅佔總額八分之一。

  PPP模式是中國政府在投資增長乏力環境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共同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型投融資模式,意在達到政府與民間資本互利共贏目的。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形勢下,該模式既能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更多市場意識和現代管理理念、彌補財政投入不足等方面發揮作用,也能為民間資本開闢投資新渠道,對經濟企穩回升、調動民資投資積極性等産生積極影響。不過,儘管有關部門和各地在發力推進,但PPP項目實際落地情況並不樂觀。

  現實中PPP模式“叫好不叫座”,除了投資項目大都屬公益性項目、回報率低,民資擔憂風險缺乏參與主動性、積極性之外,還折射出民資對政府誠信之憂。有些地方政府在PPP模式中扭曲了雙方平等、互利關係,讓民間資本産生懼怕心理。這些地方政府的誠信缺失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傳統投資思維觀念根深蒂固,在投資活動中“老大”思想嚴重,甚至以政府強勢地位任性支配投資合作行為,以政府意志左右企業經營、以政府權力壓制企業經營決策,無法保證民資合法經營權益,使PPP模式公司治理結構流於形式。二是一些地方思想不夠解放,怕民資獲益過多影響政府投資收益,於是變著“戲法”刁難民資,甚至有意設置障礙干擾合作模式正常運作。有的地方過分強調政府優勢地位,不考慮合作夥伴合理權益,導致民資屢遭挫折;有的地方抱著“政府吃肉、企業喝湯”思維,將能源、通訊等高收益項目仍壟斷在國企手裏,把一些回報低、投資週期長的公益性投資項目扔給民企。三是缺乏契約精神,以權壓法,且領導換屆後往往另搞一套。

  看來,PPP模式能否成功運作,地方政府思想理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各地政府應樹立誠信至上觀念,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嚴格按PPP運作模式規範約束自身行為,掃除行政體制性障礙,使PPP模式成為吸引民資投資高地。從現實看,一是應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評價體系,確保PPP始終運作在健康軌道上。二是儘快形成科學收益分配模型,建立一整套動態調整的定價或政府補貼機制,形成長期穩定投資回報。同時,建立績效評價機制,根據企業經營狀況調整投資回報率,從而對社會資本産生吸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