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傳統文化可望成為創新考點
- 發佈時間:2015-03-31 09: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1日訊 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從“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了解到,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即將出版。此套教材的成功研發,不僅填補了我國傳統文化學科教育的長期教學資源空白,為民族文化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課程體系支撐,而且還首次涉及到高考改革這一敏感又令人格外關注的地段。
日前,“傳統文化有望成為高考的新考點”話題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課題組秘書長張健指出,北京、上海等地公佈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所降分數分給了語文,而且還更進一步明確指出了就是將分數轉移給所增加的“傳統文化考試內容”部分。又如今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均招收國學特長生,同時近期公佈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國25個省高考要統一命題,並且增加分數後的語文考試,正在討論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相關內容。傳統文化成為高考的又一創新考點指日可待。
傳統文化高考怎麼考又是一個重大難題。課題組在研發高中傳統文化教材的同時,就已開展了另一個重點子課題研究——“傳統文化教學評價與試題類型研究”。課題組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透露:傳統文化教育不是語文教學,不應以文言文字詞解釋等傳統形式來處理,首先要找到傳統文化教育與當代語文教育其內容有哪些不同。例如,語文教學只要求古詩詞背誦,而傳統文化教育則從聲韻學基礎如《聲律啟蒙》開始學起,直至詩詞創作。所以,在高考中,應該出現楹聯對仗和指定命題的詩詞歌賦創作類型的試題。另一種試題類型應該是考察學生傳統文化的哲學素養和思想韜略。
課題組表示,反觀高考制度的前身為科舉制度,大家不要對它一味地持反對和批評態度,那是産生在1000年前人類文明雖然還在發展的時期,卻已是最高效和優質人才的選拔制度,而且它所選拔的人才是以儒家文化“守仁”“立德”思想為核心,選拔的是具有“德政”先進治國思想的高級管理人才,即“今制四書以正其途,五經以博其趣,八韻以覘其才,五策以徵其實,立法善矣”,連考試的最高層次——殿試所考察重點也是“治國的思想和韜略”。所以當今高考能否回歸其本質的目的之一,即“安邦治國之才之選拔”,實際上這是高考改革的一個深層次問題。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了解,課題組與國家行政學院相關部門和專家合作,即將在下月出版《全國行政領導幹部國學教材》(10冊),就是探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治國謀略和長治久安之道。回到現實中的高考改革,高考語文中應該出現一個新的形式——政論或申論形式的傳統文化論述題,真正考察學生對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理解和獨立思維。若2016年傳統文化進入高考,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的高中生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傳統文化課程,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和素養,國學文化是通過長期熏陶和涵養才能顯現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擊補課就能擁有的。
張健表示,“我們應該慶倖高考指揮棒有望指向內涵博大精深卻歷久彌新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堅定地認識到,一個偉大民族的復興標誌首先應該是民族文化復興,中國民族文化復興必植根于本民族傳統文化,其傳播與普及也將實現民族道德水準的整體提升,並從根本上保證國家文化安全和文化獨立性。 ”
相關資料:
《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系列教材作為“十一五”“十二五”兩個階段十年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總課題組指導和參與下,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承擔資源整合和編著。至此,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教材知識相互關聯,自成體系,並通過高中教材實現最終教學評價。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四冊分別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教材以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在精選孔孟之道、老子思想的核心精神和內容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中西文化比較和諸子百家思想等拓展閱讀素材,以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編排形式,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究人類哲學經典的精髓和本質,促進學生廣泛的知識涉獵和獨立的思考,以期得到思想的昇華和生活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