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T産業今年八大預測全解讀

  • 發佈時間:2015-03-26 04:31:5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22日舉辦的2015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嘉賓陣容創新高,而且首次發佈了中國IT領袖2015年産業八大預測,這是由參會的多位IT領袖在閉門會議環節探討出來的結果。

  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自2009年開始舉辦,每年都舉辦的閉門會議具體討論些什麼,對外界來説是個謎。據峰會主辦方之一、數字中國聯合會的常務理事王維嘉介紹,往年的閉門會議上都會有一個重要議題,那就是討論未來發展趨勢。

  另據IT領袖峰會嘉賓、漢能資本CEO陳宏透露,這八大預測是企業家與深圳市長許勤連續兩個深夜探討出來的。

  如此重量級別的八大預測,在峰會上只佔用幾分鐘時間和一頁PPT就介紹完畢,關注度似乎遠不及IT領袖們關於“風口”、“一帶一路”、“工業4.0”等熱詞的激烈探討,但其價值不可低估。南方日報記者近日多方採訪深圳各相關産業企業家,深入解讀這八大趨勢。

  “網際網路+”將促産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預測解讀

  當前,網際網路經濟開始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産業網際網路轉型。産業網際網路的出現和迅猛發展,推動著傳統工業生産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革,同時不斷向物流、交通、金融、傳媒、教育、衛生等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

  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在2014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表示:“過去20年,網際網路改變了幾乎全球每個消費者的生活,今後20年,將有力量正在改變和塑造所有的産業,銀行、醫院、教育、交通這些所謂關鍵領域都要被網際網路化。”

  雖然不少傳統企業在理解用戶上遠遠落後於網際網路企業,但他們在生産製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的積澱,也是網際網路企業難以企及的。當網際網路與傳統産業真正融合,而不僅僅是一個行銷渠道之時,將迎來新一波機遇。

  現狀及展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網際網路誕生40餘年,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被引入面向消費者,到今天將迎來面向産業的重要轉變。我國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使用率、雲服務滲透率均不及美國水準,説明我國網際網路從消費型轉向企業型仍有很大空間。

  他指出,當前國內雲計算等産業基礎日漸成熟,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下,國內網際網路發展將轉向企業型,在這一輪歐美尚在探索的浪潮中,産業網際網路將成為中國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

  成立於2010年的科通芯城專注服務電子製造業,是非常典型的産業網際網路公司,2014年在香港上市時,被稱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産業網際網路公司。

  “如果科通芯城可以在中國電子製造業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模式做得起來,這個模式就可以被拷貝到中國很多垂直的行業,比如化工、鋼鐵、農産品,所有這些行業都可以用網際網路的思想去做改造。”科通芯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康敬偉在IT領袖峰會上表示,科通芯城可以説是“賣IC元器件的京東商城”,區別在於自己的産品不是賣給個人消費者,而是賣給企業消費者,3年時間年營業額已經接近100億元,接下來計劃再花幾年時間做到1000億元。

  康敬偉認為,如果一個企業只有網際網路的基因,並不足以做好産業網際網路,一定還要有行業的知識和積累,兩者結合才有可能在一個垂直行業做出像BAT一樣的産業網際網路公司。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黑蘋果青年項目”發起人袁岳認為,第一代網際網路屬於傳播網際網路,第二代屬於平臺網際網路,第三代屬於産品網際網路,廣東正在迎來非常大的機會。

  在袁岳看來,以往網際網路只是作為傳播和平臺,但並沒有真正很棒的網際網路化産品出現,當今仍然處於傳統産品的時代。

  “珠三角過去已經有了強大的生産能力,但需要‘網際網路+’,企業研發、設計、生産、行銷、售後的門要真正向消費者打開,而不只是通過網際網路打廣告促進銷售、做售後服務,而是全面的開放、交互、互動。”袁岳稱,珠三角地區最大的機會之一就是在研發、設計、生産等各個環節都真正實現網際網路化,按照網際網路消費者的眼光和週期生産他們需要的新産品。

  企業級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將爆髮式增長

  預測解讀

  根據工信部去年4月發佈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作狀況》報告,2014年一季度手機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同比下降24.7%。這是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連續七個季度的增長後首次下降。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移動設備在國內的普及率已接近100%,新增用戶數量以及在網路上的行為習慣已經比較固定,因此針對個人用戶的消費網際網路市場發展速度將趨於緩和。

  從市場需求來看,傳統企業已經開始利用網際網路實施跨界融合,從前幾年O2O的試水,到如今在O2O市場上沉澱大量用戶,用戶對移動端的粘性和需求也呈爆發性增長。市場調研公司IDG Connect去年發佈研究稱,12%的iPad企業用戶表示平板已經取代了筆電,成為他們的便攜設備首選,54%的用戶稱平板部分取代了筆電。

  在企業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通過“移動解決方案”與客戶進行溝通,因此移動網際網路産品成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這些都説明企業對“移動”的依賴越來越大,奠定了企業級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B2B應用成為了應用市場的生力軍。

  現狀及展望

  不難發現,國內幾大網際網路巨頭在搜索、社交、電商等方面的佈局基本達到深耕細作的同時,紛紛開始瞄準廣大的企業用戶,開拓企業級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如亞馬遜和阿裏已經在雲計算市場佈局多年,騰訊雲也在奮起直追,360在幾年前已經開始通過安全的入口在企業級市場試水,百度CEO李彥宏也表示對中國企業級軟體市場的看好。

  在港交所上市的深圳金蝶軟體公司,其2013年財報顯示,越來越多的金蝶ERP應用正在移動化,加速了企業“B2B2C”的戰略演進,付費終端較2012年同期增長近5倍,全面帶動移動終端收費的增長率達90%。其中,金蝶企業社交化協作平臺“雲之家”註冊企業突破8萬家,企業用戶超過100萬人,增長率達200%。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轉型,金蝶還實施了訊通移動開放平臺、金蝶雲平臺,對企業業務的全面移動化以及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型帶來很大幫助。

  金蝶國際董事局主席兼CEO徐少春先生表示,移動網際網路賦予當今時代極為豐富的想像,以摧枯拉朽的力量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亦徹底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孕育著企業IT市場巨大變革,中國已成為全球的最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企業網際網路服務市場亦進入黃金髮展期。

  ICT專業研究機構海比研究發佈的國內首個企業級移動應用白皮書——《2011年企業級移動應用生態系統發展狀況白皮書》預測,“未來5年中國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為42%,預計2016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27.4億元,企業級應用市場即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個主戰場。”

  易觀國際分析師卓賽君認為,移動網際網路運用到企業上,本質就是方便、快捷地實現應用辦公、流程監控和決策支撐。但是,企業級的移動網際網路終究離不開個人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市場,這無疑也是目前最大的市場,企業級的移動網際網路必須是建立在這樣一個成熟的市場上的。未來,二者也將是相輔相成。

  有業內人士分析,對於像騰訊、阿裏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來説,擁有龐大的個人用戶是很大的優勢。但進入企業級移動APP市場的不只有這些大企業,提前邁入企業級移動APP開發領域的中小開發團隊也有很大機會。事實上,在企業APP領域,美國市場上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出色的創業公司,他們正在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基金和思維來做企業級應用,這是創業公司特有的基因。

  創業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將快速增長

  預測解讀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P2P網貸企業2013年年初只有四五百家,而到2014年年底有將近2000多家,這兩年P2P網貸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增長速度驚人。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認為,這兩年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不僅增長速度快,結構的分化也正在加劇,進入2015年後這種現象會特別明顯。

  “原來都是同一水準線上的競爭,大大小小的平臺都可以做,但現在開始,大的平臺將會更大,小的平臺將繼續走草根路線。”曾光認為,千萬家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將面臨洗牌,好的可能會更好,差的可能會更差,甚至會被淘汰出局。

  然而,對於“創業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將快速增長”的預測,曾光持保留意見。隨著大資本、大企業紛紛涉足網際網路金融,草根創業企業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流,創業型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生存將愈發艱難,這將提高進場門檻,讓後來者變得更加謹慎。“可能不是更加快,某一些領域會慢下來。”曾光認為,如果巨頭一旦形成,市場中的草根創業主體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慢下來,只是在行業格局仍未被切分的時候會呈現增長的趨勢。

  現狀及展望

  2015年2月,發生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收購、上線案例有多起:如首家石化行業垂直類P2B金油所成立、華潤銀行P2P平臺上線、中國信貸完成收購P2P“金融工場”網站、銀富集團6億美元收購友貸網等,從企業規模和資金實力來看,都是前兩年扎堆而起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暫時無法企及的,而大資本進場的現象這一年來早已見怪不怪。

  2014年6月,深圳天源迪科、沃爾核材、海能達、興森科技、科陸電子同時發佈公告稱,將與深圳市高新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大洋洲印務有限公司、深圳市元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同創盈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桔創盈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一起簽訂協議書,設立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註冊地位於深圳前海。其中,5家上市公司所佔股份比例均為13.33%,各自出資20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類似這樣抱團進入的案例並不多見,能否成為日後的一大趨勢還有待觀察,但一堆上市公司涉足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頻頻發生,就是以實際行動給網際網路金融的前景投上一票。

  不管是創業型還是有背景有實力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進場,都將是活躍在未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重要元素。曾光認為,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已經燃燒得非常旺盛,但需要拆掉面前的擋路墻,不然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很多平臺都不需要孵化,自己就會成長,但是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就遇到天花板了。”曾光解釋,這些“天花板”一部分來自於監管部門的限制等,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寬容和耐心。

  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細則仍未出臺之時,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要“獨善其身”,如做好風險把控、做實資産端、為投資者帶來價值。其次,網際網路企業還可以通過戰略合作、收購、申請等方式獲取金融牌照,運用數據資産進行風險定價。最後,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進行通力合作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對傳統金融機構而言,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資訊,進行風險評估,破解當前網際網路金融的徵信難題,並且利用大數據為用戶量身定制産品。

  可穿戴設備將使智慧終端分散化

  預測解讀

  所謂“分散化”,即功能分散到多個載體中。易觀國際分析師卓賽君分析,原來的智慧終端設備更多的是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但隨著智慧手環、智慧手錶、智慧水杯、耳環等出現,智慧終端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據市場調研機構IHS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銷售額將從2012年的97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33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2.9%。以出貨量來看,可穿戴設備有望從去年的9000萬台增加到今年的1.4億台,年增速有望達到62%;其中,智慧手錶將成為可穿戴産品的先行者,出貨量年增長率將達235%,比重將逐步上升。有業內分析師表示,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未來的創新亮點之一,通過各式可穿戴設備,可以形成互聯互通的願景,市場潛力巨大。

  深圳市年初也發佈了《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和《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政策》,決定組織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2015年第二批扶持計劃,其中,圍繞資訊娛樂與社交分享、醫療與健康監測、運動健身、軍用與特種用途等應用領域,重點支援新型可穿戴設備産品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産業化。

  現狀及展望

  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花樣百齣,除了發佈不久的iWatch之外,各類可穿戴設備多專注在運動、健康領域,其模式大多是手機APP+智慧硬體。

  在去年高交會上,與可穿戴設備有關的企業不下100家,其中1號館可穿戴設備展區有30多個。如瑞士SwissgearSarl智慧手錶、FitbitFlex睡眠智慧藍芽腕帶手環、九安醫療的血壓測量設備等。有的可直接聯網操作,有的則需配合APP使用。

  據深圳市寶安區投資推廣署副署長盧基賢介紹,在可穿戴設備方面,深圳已形成從産品設計、研發、模具製造、生産和銷售等各環節的産業鏈。業內知名的可穿戴設備運營商西莓科技聯合創始人孫大偉稱,全球80%左右的可穿戴産品是在深圳生産製造的。總體而言,目前美國有很先進的技術、創意,最後的硬體生産製造基本都在深圳,深圳的硬體製造、研發比較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手機、平板廠商轉型做可穿戴産品已然成風。有一些小的深圳公司也開始自主研發智慧手環和手錶,在華強北賣手機的大部分廠商都看準可穿戴設備這一“蛋糕”。

  可穿戴設備能取代手機嗎?卓賽君認為,短期內可穿戴設備不會撼動手機這樣的重要載體,“現在的智慧設備都需要在手機做轉机,需要有內容載體,因此依然離不開手機。”

  此外,可穿戴設備目前發展最受詬病的核心問題是“用戶需求”。卓賽君認為,現在的可穿戴設備對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把握並不是很充分,並沒有出現一個真正做得很好的設備,而消費者也不太為這東西“買單”,究其原因,儘管花樣百齣,可是功能重復性嚴重,有些功能又顯得累贅,沒有挖掘到核心功能,未來還需要探索。

  卓賽君認為,可穿戴設備後臺數據的應用的確是成敗的關鍵。“每一款可穿戴設備後臺都必須有強有力的解決方案。”然而,在他看來,這點目前又很難實現。

  “後臺解決方案依賴於大數據和用戶數據,可是用戶數據不是隨便能夠開放的。”他以移動醫療設備作為例子,中國的醫療資源並不是很寬裕,醫保覆蓋率還沒到八成,而且中國的醫院本身就是盈利的,並不需要依靠可穿戴設備來與客戶對接,給他們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的採購意願就不是很大。

  在他看來,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是存在的,可目前仍在試水階段,像騰訊這些IT巨頭沉澱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但數據該怎麼二次開發就是他們接下來要琢磨的事情。

  專題策劃: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曲廣寧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馬 芳 鄧 翔

  週刊統籌:劉勇 曲廣寧

  5

  網路安全産生新商機

  預測解讀

  隨著網際網路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滲透,網路威脅帶來的負面事件也頻頻發生,並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産業發展以及個人隱私的重大隱患。未來幾年內,伴隨著雲計算大規模應用,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蓬勃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路安全還會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重視,目前全球都在加強網路安全建設。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去年6月30日,中國網民數達6.32億,手機網民數5.27億。其中,84%的中國網民曾遭受過網路犯罪侵害。“當前,每天都有超過70萬名中國網民遭受網路犯罪的侵害,每分鐘有489名受害者,平均每位網路犯罪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126元。”

  投資機構太平洋皇冠證券安全主管Rob Owens認為,“鋻於當前技術更新的高頻率,以及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式給安全帶來的影響,網路安全已成為科技産業率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市場上對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不斷上升,因此提供防病毒解決方案、數據備份和恢復、雲系統、數據加密等服務的公司未來還會越來越多。業內人士判斷,網路安全領域將不斷産生新的商業機會。

  現狀及展望

  “中國網路安全在全球還是相當落後的,這跟我們國家的IT流量、用戶水準是不成比例的,這種行業現狀讓人堪憂。”北極光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日前在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説。

  鄧鋒的説法也得到了IDC數據的佐證。據了解,2013年中國IT安全市場的規模是19億美元,不及美國政府資訊安全投入的1/3。2013年我國資訊安全投入佔IT投入比重約1%,而北美和歐洲企業資訊安全投入佔IT支出比重達14%。

  據IDC估計,2013年至2018年,我國資訊安全行業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參考美國資訊安全行業發展史,受“9·11”事件影響,2002年美國政府資訊安全直接投入同比增長64%至40億美元。未來幾年我國政府將加大在資訊安全上的投入,整個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有望超過30%,好于市場預期。

  從整個行業來看,網路安全有望催生出龐大的市場規模,這正是企業捕捉商業機會的絕佳時機。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安全企業數量和水準,在世界上也較為落後,根據美國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所做的一項排名,在世界網路安全500強的企業中,中國只有3家企業在列,且都排名在90名以後。

  深圳的企業在網路安全領域有怎樣的表現呢?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網路安全細分領域,深圳已經出現了一些有競爭力的企業。以智慧手機製造商宇龍酷派為例,為了解決手機用戶頻發遭遇到的通訊錄、密碼等個人資訊洩露問題,去年11月,該公司聯手中國電信,正式發佈了首款安全旗艦手機——鉑頓。

  “鉑頓手機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了銀行級加密技術的硬體加密晶片,可以從硬體上關閉諸如網路或通信等模組,保護用戶隱私。”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該款手機已在今年1月被授予“中國安全手機第一品牌”稱號。而在未來,這類搭載安全服務的網際網路終端設備,將會成為傳統企業掘金網路安全的重要武器。

  “國內網路安全企業,在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要處理一些策略和成本的問題。”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董事兼總裁黃偉説。所謂策略,就是要平衡“開放”和“安全”的問題,因為最大限度的安全,必然要降低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可能影響用戶體驗。另外,任何安全性都是有成本的,“老百姓原意為此付出多少成本?企業也需要考慮後,作出一個平衡的選擇。”

  6

  多維網路結構催生全新應用

  預測解讀

  該預測中所指的飛行器,主要是指近期火熱的小型民用無人機。在過去,無人機已在航拍、地質測量、線路巡視、油田管路檢查、高速公路管理、森林防火巡查、毒氣勘察、緝毒和應急救援、救護等民用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比如深圳大疆科技研發的無人機,早在2008年就已經投入到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人機今後的用途,還不止于上述這些。此次預測中提到的由飛行器導致的“多維網路結構”就有可能催生很多新的應用。

  那麼,何為多維網路?數字中國常務理事王維嘉解釋説,就是指當無人機上天之後,會組成一種在天空的三維網路,而這些網路會催生很多目前大家還想像不到的應用。舉例來説,假如今後無人機能夠實現攜帶無線網路,它就等於變成了一個WIFI基地臺,這樣就可以為邊遠地區的人們,提供無線網路服務。

  再比如説,當無人機在空中俯拍一個地區,形成多張影像,然後將它們連接起來,就能生成一個高解析度的地圖。它不僅僅是三維的,還包括空中的、多維的;不僅僅是圖像的,還有資訊、時間方面的維度。這種實時變換的大數據集合,將會在軍事、勘探、農業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現狀及展望

  針對上述應用,業內人士認為,無人機在多維網路的建構上,還存在許多技術上的難題和壁壘,但一定會是無人機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谷歌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就已宣佈,谷歌無人機計劃將在今年啟航。而這個無人機計劃正是要充當“wifi基地臺”,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無線網路服務。

  據記者了解,在無人機領域,國內的企業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深圳的企業更是走在全球最前列,其中以大疆科技最受業界關注。據大疆科技副總裁邵建夥介紹,2010年至2013年短短3年間,該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80倍。目前,大疆創新産品已佔據全球無人機市場約50%的份額。

  根據業內人士粗略估算,我國目前已有300家至400家企業涉足民用無人機行業。除了目前一家獨大的大疆創新之外,億航科技、零度智控等創新企業,也已經獲得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而在今年1月的美國CES展上,參展的無人機企業中,有“半壁江山”都來自中國。

  隨著國內無人機研發、生産企業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行業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其在物流配送等民生領域,也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尤其是今年以來,不斷有電商、快遞公司開展無人機送貨業務的探索。

  今年年初,圓通、淘寶、1號店等電商企業,無一例外地將目光投向無人機快遞。近期,快遞公司順豐也已經開始發力。據順豐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順豐無人機在珠三角地區正以每天500架次的飛行密度,收集前期的實地飛行數據,為將來整體運營、調度系統的搭建提供數據支撐。

  “無人機大範圍推廣,技術上的問題並不是主要的,關鍵是政策方面能不能跟上行業發展步伐。”大疆創新一名工作人員稱,當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沒有針對民用無人機較為完善的法規,“無人機飛行涉及很多問題,比如飛行安全、公民隱私保護等,尤其是在低空尚未開放的國內,行業發展短期會受到制約。”

  因為有著上述諸多瓶頸,無人機的市場規模短期內難以出現爆髮式增長,尤其針對政府和企業的銷售,難以出現大的突破。據德勤預計,2015年全球無人機(UAV)的銷售量為30萬架,大部分將由消費者或“準專業人士”所購買,預計2015年整個行業的收入為2億—4億美元(相當於一架中型客機的價格)。

  7

  語音、圖像識別將成趨勢

  預測解讀

  未來,您家中的遙控器或將大大減少或消失,您可以直接用語音來控制電視機、空調等,跟它們聊天。當您看到一種花卻不知道它的名字,用手機對著花掃一下就可以知道。對了,未來的手機或許也與現在非常不一樣,手機螢幕、平板電腦可以收縮到一支筆那麼“苗條”。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兒子或孫子一輩,可以問我説:在你小時候,你跟你的微波爐講話,它卻沒有反應,這是真的嗎?太不禮貌了。我相信語音識別技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改變。”百度首席科學家、著名人工智慧科學家吳恩達指出,三個領域正在發生重大創新,一個是圖像,第二個是語音,第三個是行為。

  “未來手機上的搜索可能越來越多用語音和圖像作為輸入,我的判斷是5年之後有一半以上的搜索會包含語音或者圖像。”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現在已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語音。

  現狀及展望

  幾十年來,語音識別技術一直試圖涉足鍵盤領域。既然可以輕鬆大聲説出來,為什麼還要費勁地一字字輸入呢?答案很簡單:語音識別的準確率還不夠高。

  以前智慧語音識別技術只是“偽智慧”,所有的識別都必須建立在“庫”的基礎上,不能無中生有。吳恩達在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表示,最近幾年當中有一類新的人工智慧技術出來,那就是深度學習,也就是讓電腦學習更多人類的神經系統,來更好地解決圖形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的問題。

  “深度學習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價值,給很多的IT公司也帶來很多價值。”吳恩達稱,百度在語音識別方面做得越來越精確,使用話音識別的百度用戶越來越多。他提醒道,如果語音識別的準確率能夠提高到99%,將與95%的準確率有天壤之別,玩法會徹底改變,人們將更加習慣於通過語音通話發送指令,而且還會推動物聯網的革命,從汽車界面到家用設備、可穿戴設備都會發生很多改變。

  智慧設備的新趨勢顯示,柔性螢幕未來有望成為電子新産品的標配。深圳柔宇科技于2014年8月1日發佈了全球最輕薄、可直接用於智慧手機領域的彩色AMOLED柔性螢幕,刷新了顯示領域的世界紀錄。這款全球最薄的柔性螢幕厚度僅約0.01毫米(即10微米),不足頭髮絲直徑的五分之一,甚至可以用手輕輕煽動,而且它可以自由的捲曲伸縮,收縮捲曲半徑小于1毫米,比圓珠筆芯還細,清晰度和亮度與目前市場上的普通顯示螢幕無異,可觸摸操作。

  “柔性顯示是未來IT産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寫入2015中國IT領袖峰會八大産業預測也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深圳柔宇科技(Royole)創始人劉自鴻堅信柔性顯示會改寫顯示行業的歷史,柔宇科技也在努力成為這一“風口”上展翅翱翔的鷹,而不是風一停就會摔死的豬。

  業內人士指出,柔性顯示市場即將爆發,到2023年會達到270億元的市場規模。

  8

  基因産業人工智慧相結合或挑戰人類

  預測解讀

  多年前,克隆羊多利轟動了生物學界,但在華大基因CEO王俊看來,克隆這個動作放到IT領域,就是一次簡單的複製粘貼。只不過前者是以基因資訊為基礎,後者以二進位的0和1為基礎。

  王俊説,伴隨著生命的密碼被解讀,人們在IT領域對於數據的操作如存儲、改寫、複製、粘貼都可以在生命領域實現。“基因是生命體最基本構成單位。我們每個人身上蘊藏的所有資訊組合就是一套生命資訊基本程式,這套基本程式就是生命的語言。”

  深圳市市長許勤表示,希望人工智慧和生物科學能夠更好地結合,相信未來IT和BT結合,也許今天是1.0,明天是2.0,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最終將産生“N.0”,擁有無限可能,激發無限精彩。他認為,如果説製造業和智慧化、網路化相結合,將助力工業4.0、助力中國製造2025戰略,對IT和BT技術結合將給世界和人類所帶來的變化,社會各界也應該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

  現狀及展望

  BT和IT的融合趨勢,從王俊頻頻參加網際網路IT屆活動可見一斑。去年的騰訊WE大會上,王俊就是主題演講嘉賓之一,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王俊再次出現,並向現場的聽眾生動解析了生命的數字語言。

  吳恩達在演講中指出,新的人工智慧也就是深度學習的出現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將會越來越深遠,而要想真正把深度學習做好,就必須了解人腦在做什麼、人腦中發生了什麼,對於網路神經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所以最近5年人工智慧才取得了比較快速的發展。

  如果把所有人的基因數據都連起來,形成基因組網路,將發生什麼呢?王俊稱,當某些疾病的病人的數據組合,就可能有機會把某些基因與疾病的關係搞清楚,在此基礎上會産生很多機會,這些機會、資訊、知識是以前難以想像的,在數據的處理上也已經不可能靠單一模型來解決,需要做的是人工智慧學習。

  華大基因已經在應用人工智慧方法,在同一個地方測定各種生長條件,觀察3000株小米的産量、營養成分等結果,然後對它進行深度學習,給定另外一株小米,有90%的準確性可預測它長得怎麼樣。王俊説:“當我們擁有100萬人基因測序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水晶球’,能預測你未來的健康走向。”

  IT和BT技術都是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技術,兩個領域相互交叉融合,密不可分。一方面,IT技術為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快速計算能力和海量數據支撐;另一方面,BT技術為加快發展人工智慧,更好地實現人機結合、人機友好,拓展人類智慧,提供了基礎研究支撐,這樣的融合將會帶來技術、科學和産業的爆髮式增長、跨越式進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