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生産方式與生活方式更加“綠色化”

  • 發佈時間:2015-03-25 05:35: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楊維漢趙超

  3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專家表示,這個意見是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基礎上,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提出的任務、目標和具體措施,必將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産生深遠影響。

  新增長點——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必須加快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産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要加快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構建系統化、可操作的綠色發展制度。”中央黨校教授趙建軍指出,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就要改變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現狀,全方位整合現有綠色技術創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發、産品、市場的綠色支撐體系,形成圍繞綠色經濟、綠色發展,集聚、釋放創新潛能和活力的聯動體系,讓創新驅動在綠色轉型中成為持久的推動力。

  發展綠色産業,如何才能形成新的增長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這需要在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中來促進綠色低碳環保發展方式的形成,包括工業佈局、城市佈局、産業佈局以及資源環境的合理調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則表示,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加快發展綠色産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目前政府審批環節太多,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産業的發展,要通過簡政放權為綠色産業的生存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制度建設——把生態文明納入法治化軌道

  “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説,這就需要用法治思維和方法,把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綜合通盤考慮,解決發展和環境問題。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

  常紀文説:“如果一些領導幹部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那麼就要通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這個制度,倒逼他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可以運用行政執法、司法等法律手段,制約違法排污企業。生態補償制度將對目前京津冀等區域生態環境産生重要影響。”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要出臺相關改革方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常紀文説。

  公眾參與——加快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環境惡化、霧霾來襲,需要大家主動迎戰。從小事做起,少開一天車,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杯水,垃圾分類投放,餐後打包剩餘食物……這些小小的行動聚合起來,就會減少污染。

  “生活方式綠色化”將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指南。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認為,我們在享受社會進步的同時,也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會人應盡的環境責任。抱怨、著急,不如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敢於向違法排污和浪費資源説“不”。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群眾基礎。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訴訟部部長馬勇説,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發現污染大氣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可以隨時撥打熱線電話向有關部門舉報,盡一份公民環保之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馬勇説,政府部門要以“壯士斷腕”之勢強力推進生態環保工作。對企業而言,加快生産方式轉變、減少污染排放尤為重要。對於公眾,從小事做起、點滴做起,盡我所能減少源污染同樣不可或缺。

  據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