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偽生態文明建設”之風不可長

  • 發佈時間:2014-12-24 01:00: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夢玫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改革發展總體佈局中日見重要。黨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但是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假生態文明建設之名行破壞生態文明之實的“偽生態文明建設”,而且這種情況在一些地方勢頭不小,對此需要加以甄別和防範。

  這種“偽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特點是,違背自然規律、超越生態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建設。其典型表現為:

  一是植樹種草,綠化環保。一些地方認為,只要增加綠化面積、美化環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就是生態文明。誠然,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的綠水青山,但更重要的,是生産和生活方式向迴圈、低碳、高效、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全面轉型。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就是要求用整體、協調、迴圈的原則調整産業結構、增長模式和消費方式,從征服型、污染型、破壞型增長方式,轉向和諧型、恢復型、建設型發展方式,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代內與代際間的公平。“植樹種草,綠化環保”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部。

  二是大樹進城,好樹搬家。一些城市為應對上級檢查或為迅速達到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目的,花費高昂代價,從深山或不遠千里,挖掘或者購買大樹甚至古樹,移栽到城市。這種方式,對於原本孕育古木大樹鄉愁的山鄉村落而言,無異於一次生態洗劫,而新的移植可能水土不服,形成不了生態。

  三是人工打造綠水青山。北方許多缺水城市興建高耗水的高規格草坪,西北部乾旱地區為追求形式,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建設人工湖泊,噴灌人工草地,甚至在高速公路隔離帶中種植植物,用灑水車澆灌。誠然,人人都有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但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只能在不超過自然承載力的前提下進行。這種超過生態承載能力、違背自然規律,在戈壁大漠中建設綠水青山,是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既違背了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初衷,也是不可持續的。

  四是生態折騰,無止無休。一些地方在生態文明旗號下,今天植草坪,明天改花園,後天栽大樹。這種生態折騰不但沒有産生任何價值,而且成本巨大,顯然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既涉及到體制機制問題,也涉及到認識問題。對地方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面考核,建立責任追求制度。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是自然的、可持續的,對其考核應考察自然資源資産的總負債情況,要追溯到生産和生活方式源頭,還要嚴格財政預算。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地區的生態承載力,不能超越生態保護紅線。應當加強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建設,運用法律手段嚴懲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

  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尊重自然順應生態多樣化。比如在西部乾旱地區一味建設人工湖、人工綠水青山,就是在破壞自然和生態環境,而非真正的生態文明建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