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技法不輸西方 價格仍處洼地

  • 發佈時間:2015-03-23 07:20:3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下,隨著家居環境的變化,雕塑藝術在國內環境應用和家居擺設裝飾中已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年輕一代收藏家時尚的觀念與求新求異的心理,使得以往很少被人收藏而又富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作品,逐步納入其收藏規劃之中。

  回顧2014年的全國各大秋拍,有不少中老年雕塑家的作品遭遇流拍。但是一些標價相對低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反倒成為黑馬,獲得市場青睞。

  本報記者日前在香港保利藝術空間獨家專訪了曾獲得法國泰勒大獎的國際知名雕塑家蔡志松,共同探討了國內對青年藝術家雕塑板塊重新審視乃至市場回暖的話題。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談藝術

  藝術家應有回報社會意識

  泰勒大獎可謂是法國巴黎秋季沙龍的最高獎項。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是一個世界性的文化活動,在雕塑家羅丹、畫家雷諾阿和建築設計師弗朗茲·喬爾丹等人的倡導下,創建於1903年。百餘年來,有上千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通過這個舞臺一舉成名,其中包括塞尚、羅丹、雷諾阿、馬蒂斯、博諾亞、威亞爾等世界級大師。

  2001年,時年29歲的蔡志松憑藉《故國·風》青銅雕像作品,一舉奪得法國泰勒大獎,成為該活動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繼泰勒大獎之後,蔡志松三次創造中國國內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紀錄。其部分作品並被美國紐瓦克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博物館、希臘美術館、印尼國家博物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政府機構和私人收藏。

  從《故國·風》到《故國·雅》、《故國·頌》,蔡志松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並結合當下藝術形式的探索之路。《故國》系列作品結合,形成了蔡志松獨特的個人風格,也讓他找到了一種能夠體現東方民族氣質的現代藝術樣式:既包含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又能為當代人所理解,還可以讓中國的藝術在國際文化領域得到更多的共鳴。

  2011年的世界威尼斯雙年展上,蔡志松的《浮雲》系列受到了海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此後很多品牌和機構拿它作為標誌形象。

  回顧浮雲系列,蔡志松談到:“這屬於我第三系列的作品,談的是聚合關係,體現萬事萬物的無常和不確定性。其實事物未來發展並不一定按照既有的邏輯走,而是由因果決定。”

  “《古風》系列則是畢業的時候就開始創作,延續的是學院的專業。”蔡志松回顧,其在中央美院讀書期間,除了課堂,課下還做了系統的對各國別美術史的學習借鑒。比如研究古巴比倫文化、埃及、羅馬文化,又研究中世紀雕塑、現代雕塑。學習不同時間段的技法。並且對美洲大陸的瑪雅文化也做了比較多的研究。

  蔡志松一直對中國北朝時期的審美青睞有加,所以找到創作機會就會進行轉化。《古風》中的發飾、服飾借鑒的是秦漢時期。很多人誤以為《古風》系列要表現的是和兵馬俑相關的東西。“藝術不站在這片土地可惜。所以要通過本土化的形式來借鑒表達。”蔡志松説,藝術家是非常善於調和的,受過學院教育,又從西方的元素借鑒移植,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並不是某天出現的靈感。而是創作一直在生活的狀態中。

  “藝術是要融合到生活中,並不是以藝術創造的藉口和大家不一樣。”蔡志松推崇老子的一句話:“和其光,同其塵”。認為藝術家也需要有回報社會的意識。

  談市場

  青年藝術家作品升值空間大

  從國內藝術品雕塑市場來看,我國雕塑市場與國際雕塑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歐洲,因為藝術品雕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其中古希臘、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國家發展的尤為迅速。我國有許多眼光敏銳的奢侈品古董藏家們,已經意識到了當代歐洲藝術品雕塑的升值空間,並已在藝術品古董市場開始大範圍的“活動”。

  在古典雕塑界,除了家喻戶曉的羅丹、米開朗基羅,還有很多大家。近來,有國際藝術機構評出雕塑拍賣史上的十強作品。據了解,目前拍賣市場上最貴的雕塑作品來自於賈科梅蒂(Giacometti)。他在雕塑界的地位如同畢加索之於繪畫界。在雕塑作品十強榜中,賈科梅蒂的作品獨佔四席,更憑藉9250萬美元和9000萬美元摘得狀元和榜眼。而莫迪裏阿尼的一件作品在不同年份被拍賣兩次,拍賣結果皆振奮人心,以一件作品佔據排行榜兩個席位,最高一次的拍價高達6300萬。此外傑夫·昆斯——這位仍然在世且市場價格仍在不斷走高的新星,實力也同樣不可小覷。

  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雕塑作品的市場佔有率一直維持在14%左右,在投資收藏界是無可爭議的重點板塊。然而在國內,寄生在油畫和當代藝術板塊中的雕塑市場一直沒有達到能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水準。從單件作品的成交上也能看出,國內與國外藝術大師作品成交價可謂天壤之別。賈科梅蒂動輒在拍行上創造上千萬的拍價,而我國雕塑藝術家只是其百分甚至千分之一的價格。

  對比我國雕塑界,早期國家是沒有特別專業的雕塑群體的。“先是上世紀20年代一群留法的老先生,譬如曾竹韶等;1950年代的藝術家留蘇;後來到了文革時期藝術雕塑有特定的政治語言,這一代雕塑家社會動蕩後,有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但後來出現的我們這一代現代雕塑家,無論在創作技法還是想法上,個人化對世界的認識多了,形式會更多元豐富一些。”蔡志松介紹。

  提到現下青年藝術家的崛起,蔡志松談到,整個社會都需要藝術,需要青年藝術家這個群體。隨著經濟好的時候,藝術市場自然會崛起。藝術投資還看個人的能力,但國家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日本一直有計劃地在國際市場上推本土文化,日本當代藝術家在全球藝術市場已有一席之地。台灣地區也是一樣,藝術僅僅靠民間推動是不行的。

  “當然買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是有風險的。買成熟藝術家則升值不快,但比較牢靠。意味著風險小,回報也小。比如2007年、2008年期間當代藝術特別火,那幾年有人看到美院畢業生的作品就集中買,卻出現盲目行為。如果畢業生以後不從事藝術事業了,作品不一定具備升值空間。”蔡志松説,但一旦選對了青年藝術家,可能三到五年,作品就能翻十倍以上。

  2003年期間,有買家用不到4萬的價格收了蔡志松作品,結果在2007年的保利拍賣上拍得98萬人民幣。投資回報可想而知。

  蔡志松認為,中國的雕塑藝術家其實在技法上並不輸于西方。但目前拍賣市場上的價格卻相差巨大。雕塑一直在中國藝術收藏圈屬於小眾門類,它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存在較大價格洼地。

  人物介紹

  ■連結

  蔡志松,國際知名雕塑家、中國雕塑界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故國》、《玫瑰》、《浮雲》等系列。2001年,時年29歲的蔡志松憑藉《故國·風》青銅雕像作品,一舉奪得法國泰勒大獎,成為該活動近百年曆史中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