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風田:圍繞七大重點工作 提升食品安全水準

  • 發佈時間:2015-03-20 13: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鄭風田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為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鄭風田。圖片來源於網路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水準十分重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對2015年全國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從七個層面提升中國食品安全水準。既有針對近年來問題異常突出的農産食品源頭治理方面的工作安排,也有針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修改完善的佈置;既有針對食品安全核心主體企業的責任落實辦法,也有構造食品安全風險溝通與風險交流的工作安排;既有完善中國食品監管體系最後一公里的政策措施,加強著眼監管硬體與軟體能力提升的工作安排,也有落實監管責任的考評體系佈置。通過這七大層面的工作安排,逐步提升中國的食品安全水準。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治源頭,抓重點。

  食品安全涉及到近2億的小農戶,又有幾十萬家小作坊,産業鏈從田頭到餐桌還十分漫長。雖然工作十分複雜,但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農産食品的源頭生産,施用過量的化肥農藥,土壤污染嚴重;其二是涉及整個産業鏈的,主要包括嬰幼兒奶粉、肉製品、食用油等問題較多,其三是某些專門區域問題屢現,比如城鄉結合部。針對這些特點,今年的工作安排通過四個方面的佈置去逐條治理。

  針對農産食品的源頭治理,主要開展食用農産品品質安全專項整治,採取完善標準、制定行為規範、加強抽檢、建立追溯體系等措施,綜合治理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對重點污染區域進行安全治理。而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肉製品、食用油 、“大桶水”、白酒等要加強全過程監管,保證産業鏈無縫對接無死角。 針對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食品中檢出塑化劑、食品標簽標識不符合規定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規範生産行為。對小作坊、攤販、網路銷售等的管理要嚴加監管,打擊無證無照行為。

  針對某些風險高發區域,比如農産品主産區、食品加工業集聚區、農産品和食品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還有學校食堂、旅遊景區、鐵路站車等就餐人員密集場所等,加強監管力度 。

  除了上述重點與難點外,加強“面”上的抽檢等工作,制定並實施農産品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計劃,加大監測抽檢力度,加強結果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完善抽檢資訊公佈方式,依法公佈抽檢資訊。

  針對這些高發問題,監管部門要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針對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強化刑事責任追究,依法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構建食品安全法治秩序。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過去由於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分散在多部門,導致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存在許多問題,要麼不完善,要麼太滯後,要麼相互打架。對這些相關規定進行基礎層面的梳理,並逐步加以解決。 今年的工作安排既要推動包括食品安全法、農産品品質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立法與修訂,也要加快對食品安全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清理。既要推進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也要完善制度規範,制定修訂食品生産經營許可、監督檢查、食品召回、標識等監督管理、風險監測、風險評估等規章制度。

  食品安全工作也需要制度政策創新,今年工作提出在經營許可方面加快改革,要加快研究制定食品生産經營企業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化保健食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擴大備案範圍。探索建立食品檢查員制度,加大企業現場監督檢查和現場行政處罰力度。

  針對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滯後混亂等問題,今年的工作安排還提出對現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清理整合,加強重點、急需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開展重點標準的跟蹤評價。在執法規範化建設方面,提出規範執法操作流程,量化自由裁量標準,統一執法文書,統一執法標識,依法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和行政檢查等行為。建立執法活動全過程記錄製度,依法公開行政處罰資訊,推動執法聯動和區域合作。全面落實監管執法責任制,完善糾錯問責機制。

  通過上述層面的工作,逐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既相互銜接不留死角,又整體統一適合國情。

  第三,強化企業責任,落實責任主體。

  企業是食品安全生産的第一責任人,抓好了這個層面的工作,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食品安全是生産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所以健全企業品質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企業主體責任體系非常重要。今年的工作安排是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擴大食品品質安全授權制度試點,建立食品生産經營企業風險問題報告制度和全過程品質安全記錄製度。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記錄,依法及時公佈嚴重違法食品生産經營者相關資訊,

  從長遠看要一定要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機制。今年對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工作佈置。依法及時公佈嚴重違法食品生産經營者相關資訊,加大對嚴重失信者的懲戒力度,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

  第四,強化宣傳和應急處置,提高風險管控水準。

  食品安全事件如果報道不慎很容易引起恐慌。食品安全資訊在傳播中存在巨大的放大風險。如何加強各利益相關主體間的風險交流,健全風險預警工作體系,加強輿情監測和風險隱患預判十分重要。今年的工作佈置提出提出要強化宣傳引導,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資訊發佈制度,及時發佈權威資訊、消費提示和風險警示,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媒體溝通,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要積極發揮第三方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大型企業風險交流機制,強化行業預警交流。開展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點宣傳活動, 強化食品安全科普網點建設。

  提高應急能力,也要強化跨區域、跨部門應急協作與資訊通報機制, 建立健全上下貫通、高效運轉的國家食品安全應急體系。督促指導食品生産經營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建立事故防範、處置、報告等工作制度。

  第五,構建統一權威監管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我國食品安全機構自去年進行重大調整以來,國家層面與省層面機構已調整到位。目前比較薄弱的是縣鄉監管體系。如何加強縣鄉基層監管力量,完善基層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和責任體系,打通“最後一公里”十分重要。今年工作佈置提出合理劃分省、市、縣、鄉級食品安全監管事權關係。加快完成市、縣級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任務,抓緊職能調整、人員劃轉、技術資源整合,充實專業技術力量,儘快實現正常運轉。健全鄉鎮(街道)或區域食品安全監管派出機構,建立重心下移、保障下傾的工作機制, 強化縣鄉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能力,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建立村級監管員隊伍。

  食品安全監管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涉及到太多的環節參與,必須完善社會共治體系來佈下天網,搭建社會共治平臺十分重要。今年的工作安排提出建立社會共治激勵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舉報獎勵專項資金,調動消費者、新聞媒體、志願者等社會各方參與的積極性。支援行業協會制訂行規行約、自律規範和職業道德準則,監督生産經營活動,交流溝通食品安全風險資訊,加強行業自律。還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納入行政決策法定程式,積極發揮專家學者咨政啟民作用。 促進第三方機構在檢驗檢測、合規性檢查和認證等方面發揮作用。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探索建立政府、保險機構、企業、消費者多方參與互動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

  第六,加大硬體與軟體投入力度,提升基礎能力水準。

  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能力建設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2015年工作提出要落實十二五規劃,解決基層監管能力薄弱問題,要開展“餐桌污染”治理工作,推進食品安全城市、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創建試點、出口示範區建設試點工作。另外還要向前看,編制“十三五”規劃,完善下一個五年國家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規劃,加快提升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保障水準。

  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方面,今年的工作安排提出要重點提高風險監測和評估能力,制訂農産品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辦法及未來五年工作規劃,組織實施年度優先風險評估和應急評估項目。加強技術創新和基層執法裝備配備,開展食品和食用農産品中危害物監測識別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研發一批適用於快速檢測、應急監測的檢測方法、試劑、設備,以及適合基層監管執法的移動執法終端。強化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擴大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要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建設統一高效、資源共用的國家食品安全資訊平臺,加快食品安全監管資訊化工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系統、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資訊平臺等項目實施進度,推進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資訊平臺建設,加快建設“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體系。

  通過這些基礎能力的提升,可以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快捷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七,狠抓督促落實,強化責任措施。

  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貴在落實,2015年工作安排提出要通過加強領導、落實任務分工 、強化督查考評與嚴格責任追究等措施來強化落實。尤其是提出將食品安全全面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核範圍,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相關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嚴肅追究失職瀆職工作人員責任等落實到位,將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激勵體系。(作者為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