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餐館調料檢出罌粟殼 曝食品安全監管漏洞多
- 發佈時間:2014-10-31 10:2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戴婷婷
上海四川陜西等多地餐館調料中檢出罌粟殼,調料店公開售賣,網際網路上形成銷售市場。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罌粟殼之亂再次暴露食品安全監管“短板”。
不久前,有關食客“被吸毒”事件見諸媒體,引發廣泛關注。陜西一男子因吃加罌粟殼的涼皮後被警方認定為吸毒。隨後,陜西神木縣的王先生在一家餐館吃了一碗羊雜後,被檢測出尿檢呈陽性,後來證實是羊雜店老闆在食物中添加了罌粟殼。
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經歷,某種火鍋、小龍蝦或者麻辣燙吃完之後,感覺特別好吃。新華社昨天曝出,陜西、四川、上海等地的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為了吸引顧客,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同時,在調料市場和網路上,有些人公開售賣罌粟殼,一斤200元,拍下立即發貨。
罌粟,這曾幾何時令人聞之色變的東西,如今正大搖大擺地走進餐廳、走上餐桌!罌粟殼之亂,讓人感慨經營者唯利是圖、鋌而走險的同時,更感到即使在“史上最嚴”食品安全監管措施頻出的背景下,漏洞仍然多多、“短板”仍然多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很多消費者和餐飲企業都錯誤理解了罌粟殼的作用。如果通過實驗心理學中的“雙盲實驗”,盲是盲人的盲,就是兩鍋火鍋中一種加入罌粟,一種加入草果,不告知食用的人火鍋裏的成分。食用過後會發現,兩者的味道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朱毅:有的時候消費者覺得哪家的火鍋特別的香,覺得哪家的火鍋吃了還想再去吃,他就會懷疑他一定是用了罌粟殼,餐飲企業覺得哪家的生意好也認為他肯定是用了罌粟殼。還有消費者吃各種底料或者火鍋的時候,看到那種長得很像罌粟殼的,一大個一大個的果果,這種果果實際上是炒果,比較守法的商家他就用炒果來代替罌粟殼,完全能夠達到同樣的提香的目的,炒果是正常的香料,是可以允許使用的。但是説你想一想,他們本來就在做這個違法亂紀的行為,犯罪的行為,他只能悄悄摸摸的做,他説是把那個罌粟殼磨成粉了以後調進去的。第二個方面就是這個罌粟殼已經被買罌粟殼的人把這個價格炒得很高了,他放那麼多的罌粟殼進去,餐飲企業他也要考慮成本的。但是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餐飲企業做一點“雙盲實驗”,你吃一段時間,看看是不是,這個放炒果的就沒有回頭客,放罌粟殼這個的就有回頭客,讓他自己品嘗一下。做這麼樣的一個"雙盲實驗",對於打擊這個罌粟殼的屢禁不止,可能比嚴刑峻法還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趙京橋分析,由於餐飲行業大部分是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食品安全的風險仍舊較大。
趙京橋:中國的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它這個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中國餐飲産業,從産業的主體來看的話,中小微企業佔據了很大比例。所以這些小飯店他們在使用這些罌粟殼等一些非法食品調料的時候很難監管,或者説監管的成本非常非常高。因為如果同一個行業內其他的小飯店他用罌粟殼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黏性,所以他會在這種非法利益的驅使下,他更多的會去使用罌粟殼這種。而且從業人員整個對食品安全的意識也比較低,就是説國家可能對一些餐飲或者包括一些優秀的餐飲企業,對食品安全控制得比較好的企業進行鼓勵或者説正面去給他標識,讓消費者可以有選擇的去選擇一些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的餐飲企業去消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