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戀女子“復仇記”

  • 發佈時間:2015-03-20 08:31:4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雪彥

  為了抓到欺騙她們感情、詐騙她們錢財的網路騙子,一群網戀女子自發組成“婚戀投資反詐騙”維權QQ群。加入這個群之前,她們多為受傷很深的受騙女子;加入這個群之後,她們變成了屢屢“施騙”的溫柔復仇者。

  “我的‘騙騙’”

  這個叫做“婚戀投資反詐騙”的QQ群組建僅2個月,已經集中了51名在婚戀網上遭遇詐騙的受害者,其中有1名男性、50名女性。

  每天早晨7時,群裏便開始熱鬧起來。大家互道早安,聊起各自的“騙騙”。 “我的騙騙是在香港做生意的台灣人”。 “我的‘騙騙’不抽煙、不喝酒,還特別孝順”。 大家這麼聊著,像是説起一個舊情人。她們用“騙騙”這樣一個溫情的昵稱,去稱呼那些心狠手辣的騙子。

  “騙錢騙感情嘛”。群成員何夢解釋,用這個稱謂,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

  這個QQ群衍生於“中國反詐騙聯盟”論壇。該論壇于2008年創辦,活躍著數百名不同類型的受騙者。論壇首頁置頂的一篇名為《血淚史!我在百合網遭遇以移民香港為由詐騙的情感騙子》的帖子,已經有了近8000次的閱讀量,91條評論。 四川成都的何夢于2015年2月2日入群,竟發現自己還算幸運的,只被騙走2萬元,其他人的被騙金額大量集中在10萬~20萬元,51人的合計金額已超過485萬元。就像群裏説的,“你總能碰到更慘的。”

  精神勝利法

  “那真的是一個完美的男人,是一段完美的愛情”。何夢回憶起那段和“騙騙”短信不停,無話不説的日子,還有些恍惚。 培養感情的時期,被她們稱為“鋪墊期”。“鋪墊期”一旦結束,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男人便會遇到“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何夢説:“我的‘騙騙’從沒跟我主動要過錢。可當時他製造的情景和他演的苦肉計,讓我覺得我要是不幫他,良心都過不去。”

  何夢給出的2萬元人民幣已是她的全部積蓄。陷得更深的人,甚至會向朋友借錢,或向銀行貸款、透支信用卡,為“騙騙”拱手送上。

  陳霞進群的第一天便發現,自己的“騙騙”和何夢的“騙騙”竟是同一個人——網名“偉明”,在香港做生意的台灣人。 為了不暴露身份,何夢拜託了群成員王琴當先頭兵,加了“騙騙”的微信。 緊接著,王琴要到了“偉明”現用的QQ號,另一位群成員林美上場,順利成為了“偉明”的QQ好友,更換頭像,虛構了兩個“又美又有錢”的女性身份,重新吸引“偉明”上鉤,並成為好友。 但這樣的做法,只能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虛構一個“勝利”的假像。

  “我們這些受騙的,現在反過來騙騙子,簡直就是諷刺。”陳霞無奈地説,“但我們只有穩住他,再想辦法獲得一些有用線索。他在,就有希望;如果他消失了,那可真的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

  網戀黑洞

  北京中銀(銀川)事務所律師趙凱傑向記者介紹,此類“電信詐騙”的受害者若到法院起訴,能否勝訴的關鍵在於“關鍵證據的保全”,例如轉賬憑證、通信記錄。但前提是你必須掌握了對方的真實資訊。

  這恰恰是何夢最苦惱的地方。即使她已與“騙騙”交談了近4個月,她也無法知道“騙騙”究竟是誰、在哪兒。

  “警察覺得我們傻得不可思議”。廈門的李莉和警察打了近半年的交道。讓她最不能忍受的,是警察嘲諷的眼神和語氣。“他們不斷重復的一句話是,連面兒都沒見過,就給人家匯錢,你真有錢啊!” “警察已經直接告訴我,受騙金額小,網路犯罪的偵查難度大,成本高,他們辦案經費有限,像我這種金額的案子,沒什麼希望破案。”陳霞説。

  為了減輕傷痛,群成員鄭欣每天都去婚戀網上找“騙騙”。“騙子都是裝得什麼都懂,卻又有點兒白癡的樣子”。與騙子聊天,“哄他們玩”,會有“騙到騙子”的快感。

  有一次,鄭欣被“騙騙”假裝的孝順給逗樂了。“你技術不高哦,這樣能騙到人嗎?”對方故作不理解,發來了一個疑問的表情。鄭欣冷笑著回道:“裝,繼續裝。”

  “婊子!”“騙騙”罵了好幾聲,頭像一黑,消失在螢幕背後的黑洞裏。 (據《南方週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