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金融大佬縱論P2P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3-17 04:37:01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15”網際網路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論壇日前在杭舉行

  網際網路金融大佬縱論P2P風險

  □本報記者 褚睿雅

  P2P是去年以來不斷被提及的字眼,很讓人心動,也很讓人心痛——宣傳語中“20%、30%、40%”的收益,讓很多人投了錢進去,然而,接連出現的“倒閉”、“跑路”、延期兌付等事件,又讓很多投資者大呼上當。

  3月15日,央視“3·15在行動”欄目中,對P2P投資做了深入報道。

  同一天, “3·15網際網路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論壇暨網際網路金融中國行”舉行了杭州站活動,匯集了眾多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專家、企業家、法學界專家,從健康投資角度出發,為投資者權益保護建言獻策。

  P2P平臺仍在爆髮式增長

  論壇上,發佈了《P2P網貸投資風險報告》。

  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1月,中國已有1600多家P2P網貸平臺,而一年前只有800多家,一年時間翻了一番。爆髮式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平臺數的暴漲,跑路、詐騙平臺的數量也是大幅增加,直接導致投資者權益受損,有的甚至是血本無歸。

  報告指出,問題平臺目前主要有這兩類,一是經營不善,造成資金鏈斷裂,出現了提現困難,從而出現了擠兌;二是自融平臺,投資者以為投的是:A,其實錢都是進入了老闆的口袋。

  説到自融平臺,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提到了“網贏天下”,這家 P2P平臺只做了4個月,投資者虧損過半。

  周世平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曾去親眼看過 ,“我去這個平臺看過,有七八個客服人員、三個技術人員,還有一些財務人員,沒有業務團隊和風控團隊。過了一兩個月,這個平臺(相關負責人)就跑路了,他們純粹是靠自融,年化收益率(宣稱)是50%多,但他們並不想通過這個資金為投資人賺取收益。”

  網際網路金融第三方知識分享平臺克拉博的CEO魏徵説,他也遇到過這樣宣稱高收益的自融平臺。“深圳有一個平臺叫東方創投,我個人涉及了75萬元,是朋友用我的名義投的。”

  魏徵以親身體驗概括了這類平臺的特點,“當時,我們(被告知能)拿到的年化收益率是55%到75%左右,還送iPhone。另外,平臺不能提現的時候,讓我們很震驚的是,所有的交易和現場的合同都是由財務人員和客服當場自動生成。”

  “這個老總也是個‘富二代’,他把錢拿去買了樓盤——他就博拿到房産證之前,能把寫字樓高價賣出去。這個平臺有幾個很明顯的特徵,以自融為目的、沒有具體的業務,也沒有實實在在的金融管理體系。”

  有些上市公司

  也想成為風口上的“豬”

  網際網路金融正在風口上,所以很多人都想借機飛上天。

  上海金融谷總經理石鬆奇説:“前陣子,有朋友找我,他很有錢,説想做網際網路金融,讓我幫他拉一批人。我問他:你做這個,有什麼?他説:有錢。‘把我的商鋪、地産打包,做一個項目,就可以上線。這就是典型的不正常企業。”

  對此, 盈盈理財聯合創始人熊偉也深有體會,這兩年他遇到過很多老總,有的還是上市公司老總,每個人都説要做網際網路金融。“我就問他們:怎麼做?他們説不知道,‘反正我有背景’。我説做這個行業要知道幾點,他們説:你們年輕人想太多了,先做了再説。”

  “對這樣入行的人,我們是最擔心的。金融不是搞‘黑社會’,這個行業真的不是誰都可以做,不是老闆説‘我投1000萬、2000萬元’就可以做的。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平等的行業,網際網路金融技術這個東西不是這麼簡單的,金融則需要沉澱。”

  宣稱20%以上投資回報率

  肯定有問題

  面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迅速發展與投資者權益不斷受損的矛盾,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建議分散風險,把錢分別投資到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平臺,銀行理財産品、保險、P2P,每種都投一些。對於P2P平臺的選擇一定要謹慎,項目是否真實一定要看清楚。

  信融財富的副總裁張新波則再次提醒投資者,天上不會掉餡餅,宣稱20%、30%、40%投資回報率的那些平臺肯定有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