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P2P平臺爭食網際網路金融人口紅利

  • 發佈時間:2014-10-16 00: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徐文擎

  在現今國內的P2P行業,你可能會看到兩幅景象:一邊是PE/VC或實體資本追著給P2P“新貴”投錢,生怕錯過了下一個可能把豬也吹起來的“風口”;一邊是平臺跑路、倒閉等醜聞不絕於耳,投資人血本無歸。但後者似乎並未阻礙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行業中的“活躍分子”持續“聯姻”。錢生錢創始人倪抒音將此解釋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人口紅利遠未到來,創業者還可以吃好多年”。從現實情況來看,P2P行業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止,但分化出風格迥異的兩派。

  注重風控的溫和創新派

  或許創業者自己也深知風控是P2P網貸“永遠的痛”,行業內有一群人無論走到哪兒,都將風控挂在嘴邊,好像那是一把時刻懸挂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投資者在平臺上看到一張票據被挂出時,實際上它已經被放在合作銀行的保險櫃裏了。”票據客總裁洪其華在上周由清科集團主辦的“聚焦網際網路金融”投資界沙龍上如是説。

  票據客是一家以票據理財為主營業務的網貸平臺,隸屬上海富商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後者註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選擇票據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標的,票據客看重的是票據本身作為抵押物的風險可控性。洪其華介紹,票據客的借款擔保是銀行承兌匯票,這與大部分P2P靠個人信用借貸或用一些可兌換性和流動性無從保障的抵押物借貸有較大區別。

  比如,如果有借貸方想通過票據客融資,他必須先拿出一張自己合法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然後由票據客的線下風控團隊及委託銀行共同驗證票據真偽,同時通過銀行的大額查詢查復系統發起這張票據簽發行的查詢工作。在一切鑒定結束後,票據客會將質押物變成一個理財産品介紹給投資人。當然,由於該細分領域的融資成本和週期問題,票據理財産品不會有一般P2P平臺動輒15%-20%的高收益,平均7%-8%的收益率與其相對偏低的風險性相匹配。

  無獨有偶,近日宣佈獲得A輪融資1000萬美元的錢生錢網貸平臺,同樣主打為用戶提供票據理財産品,將銀行直接面向對公客戶進行的小範圍流通理財産品帶給了個人投資用戶。其創始人兼CEO倪抒音介紹,目前行業內許多從BAT公司和傳統金融行業走出來的聯合創業團隊,一方面在打網際網路技術體系的攻堅戰,包括設置機器學習的自學習和自凈化,在第一道防線做到機器風控,更重要的是金融體系的風控體系建設。她的團隊中,不少成員曾從事VISA風控體系建設。

  還有某位曾經供職于九鼎投資的創業者,在創辦新的P2P平臺時將目光瞄準了企業應收賬款,讓投資人與評級高的企業應收賬款對接,同時平臺還會行使管理應收賬款的保理商角色,業內人士稱這承擔了一部分投資人的風險。

  綜觀上述的幾個平臺不難發現,除了金融産品的創新,借貸方與傳統的P2P平臺相比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在新的借貸模式中,借貸方更多的是遭遇過銀行融資難的中小微企業,業內將這種新的借貸關係稱為P2B。

  愛投資和積木盒子是P2B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借款終端是企業,是多個人對一個企業的放款,同時引入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本息保障。另外,目前部分P2B平臺會參與項目相關企業的實地徵信和風險評估,比多數P2P平臺僅展示一張投資人無從驗證的借款人信用記錄或抵押證明有了進步。有從業人員認為該模式在法律層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瑕疵,但因為相關法律和監管政策的滯後性,P2B目前為止還是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一位有著多年P2P基層工作經驗的從業者告訴記者,網貸平臺在整個借貸過程中應該要參與其中,包括信用審查等步驟,但現在大多數P2P平臺做不到,變成了線下很多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的資金掮客和線上融資平臺。“現在有一些P2P平臺線上上融資後,將資金外包給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或小貸公司,形成P2P的三點模式,這實際是將風險轉移了,但風險仍然存在。”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説,而P2B被認為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走在法律邊緣的野蠻生長派

  P2P行業從來不缺少造富神話,總有一部分投資者會因為對財富的極度渴望而大膽“玩火”。近期,一種新的股票配資模式悄然誕生,有媒體統計稱,目前國內已有六和資本、658金融網、貸未來、不差錢、贏在投資、前程無憂、米牛網等十余家做股票配資的P2P平臺。

  所謂網貸股票配資,簡單地説就是將傳統的股票配資業務放在了網上,包括簽署合同、支付費用等流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業的地域性。平臺提供股票賬戶,理財人提供資金,配資人在持有自有資金加上配資後操作股票賬戶,同時按月支付利息及服務費。

  與傳統P2P平臺針對理財人可獲得超高收益的宣傳方式不同,這類平臺主打的是針對配資人的“攻心戰”。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類平臺對配資人宣稱可做到的杠桿倍數從5到15倍不等。“杠桿達到15倍,一旦出現虛擬配資人或其在股票市場劇烈波動下難以及時平倉的情況,投資人的錢打水漂就是分分鐘的事,那是會死人的。”一位長期從事P2P行業觀察的人員告訴記者。

  但這類平臺的工作人員卻認為該業務只是將線下的配資經驗搬到了線上,風險並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大”,在業務開始前算過許多公式、模型,知道風險邊際在哪,同時有平倉線、人盯人、平倉後更改密碼等措施保障。

  除了這類“推陳出新”的平臺,還有幾類例如企業自融、大額拆標的平臺同樣遊走在法律邊緣。

  石鵬峰在網際網路金融投資界沙龍上説,平臺自融有兩類情況:一類是真正的實體企業,一類是龐氏騙局,大部分的情況是偽P2P平臺。由社科院發佈的《中國P2P網貸行業發展與評級報告》中提到目前三大類問題平台中的其中一類,就是簡單的平臺自融模式,平臺融資通常直接流入控制人的個人賬戶運作,具有典型的資金池特徵;同時資金分散轉入、集轉机出,大筆流入平臺上下游或民間借貸機構,資金用途無法一一交代,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同時,他提醒到,還有一類開展自動化投標業務的平臺也值得注意。平臺會將募集資金打散,根據投資人預期利率、期限做自動化投標。“這種模式如果能一一對應還行,但若在投標過程中長期拆時間、拆金額,就有設資金池的嫌疑。”某業內人士説。

  未來不會一家獨大

  對於P2P未來的發展,石鵬峰稱,“雖然P2P網貸業務在國內已有七八年的歷史,但仍然處於剛剛開始的起步階段,未來三到五年內,經過業內競爭、重組,還會剩下百餘家平臺,這個行業不會和團購業一樣出現贏者通吃、一家獨大的局面,因為網貸行業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性和行業性的影響。”他認為,無論從市場規模、理財用戶規模,還是從業機構數量,P2P行業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清科創投的投資總監陳嘉君則表示,P2P不是完全的網際網路行業,而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傳統網際網路行業中,只有老大沒有老二,但網際網路金融業有很強的金融屬性,存在並行的局面。

  但對於未來,行業無論是在投資者教育層面、監管層面,還是行業自身的底層架構層面,都還需要逐漸完善,包括徵信體系、技術力量、法律更新、市場成熟度等各個方面。“P2P平臺最終比拼的將會是效率、體量、準確性和魯棒性。”石鵬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