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盤點2015兩會上的商會聲音

  • 發佈時間:2015-03-13 00:31:0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進入尾聲。記者在梳理今年上會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時發現,他們大多是各商協會的領袖。他們的提案、議案,從推動行業的發展到關注民生等方面,都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

  提案:促行業涉民生

  據了解,今年全國工商聯和直屬行業商會及各地工商聯共提交提案初稿171件,與去年相比,不僅品質有所增加,數量同比增加了49%。全國工商聯通過深入調研、反覆溝通、優中選優,最終共向本屆兩會提交了80件提案和15件大會書面發言。內容涵蓋促進行業及行業商會健康發展、保障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等方面。

  全國工商聯金銀珠寶業商會提交的《建立中國珠寶行業大學》和《建立珠寶行業職業道德標準及行業禁入機制》的提案,是針對目前我國珠寶工藝品生産還是停留在傳統小作坊的生産方式,有些工藝技術消逝的速度很快,面臨失傳的現實提出來的。建議由國家高等教育部授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金銀珠寶業商會牽頭組建中國珠寶行業大學,畢業證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批准頒發,為國家承認學歷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同時,商會建議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中國金銀珠寶行業職業道德準則》,建立違法失信企業"黑名單"和行業禁入機制。

  全聯房地産商會提交的《關於整治房地産管理部門指定不合理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提案》指出,不少房地産企業反映,在實際運作中,那些原本政府審批的環節雖已被取消,但政府有關部門並沒有實際放手,而是採用他們指定或限定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提供相關服務。這種政府將已取消的行政審批環節採用指定第三方服務的形式,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嚴重增加了房地産企業經濟負擔。因此,商會建議政府部門能夠體察房地産行業當前複雜多變的現狀,認真對房地産行業目前存在的此類行為進行調查,並設法督促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建立健全政府監督機制,企業可以對違法增加企業第三方服務的行為舉報投訴。

  為了加強對違法增加企業負擔行為的監督管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全聯房地産商會建議儘早出臺《企業權益保護條例》;定期組織由政府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社會輿論和企業代表組成的社會監督活動。對強制指定第三方為企業服務的政府工作人員,涉嫌腐敗行為的要堅決打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讓房地産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認為,目前我國現行休假制度存在的問題,本質上是民眾休假需求與假日供應之間的矛盾,是不變的制度設計與多變的社會生活之間的矛盾。因此,商會提交的《關於改革"中國式休假"制度》的提案建議:一是減少人為固定的統一休假,取消拼假式休假。二是分散假期,避免休假"齊步走"。除黃金周外,建議將學校的寒暑假改為一年3-4次的季度假,縮短每個假期時間,增加假期次數。三是落實勞動者帶薪休假制度。加大對全社會休假理念的引導,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增加靈活休假形式,明確相關勞動監管部門的責任、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帶薪休假權益。

  在推動産業升級方面,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提交了《關於借鑒德國"工業4.0"推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建議》的提案。提案建議由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推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提案認為,工業4.0是德國從政府層面提出的戰略,代表德國從國家層面對未來製造業走向與相關問題的戰略佈局和對策,與我國提出的"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有很多相似之處,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由全國工商聯禮品業商會的團體提案也在為行業吶喊,這也是關於禮品行業健康發展的提案第一次上兩會,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和行業人士的思考。

  提案指出,禮品行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必然産物,禮品不僅是個人用來傳情達意,也是企業用來提升自身形象及促進産品銷售的載體。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禮品業年均增長速度為12%以上,行業年産值在8000億元以上。禮品行業不僅為國家創造了稅收,還解決了大量的社會就業問題。但是支援禮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發揮其作用的相關措施還不配套,特別是健康監管機制還不夠完善,致使很多人把禮品和腐敗混為一談。所以,禮品行業的規範、健康發展亟待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亦有必要加強正確的引導和管理。

  因此,商會提出了五條建議:1.認可禮品行業的發展,確立行業標準,建立配套的相關支援政策;2.完善禮品行業健康監管機制,規範商業行為;3.建立禮品行業商會、協會和各級政府部門溝通的聯繫渠道;4.政府的相關禮品行業的決策應徵求相關禮品行業商會、協會的意見和建議;5.政府要對禮品行業商會、協會的活動加強資質管理,引導行業規範。

  發言:搭乘"一帶一路"成熱點

  除了各商會提交的提案、議案得到熱議外,身為商會領袖的代表委員們為推動行業發展、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建言獻策,也頗受關注。其中鼓勵發展新能源,搭上"一帶一路"的班車走出去是最大的熱點。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9日在題為《搶佔全球移動能源産業制高點培育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的發言時稱,在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面臨擴大內需、調結構轉換方式的巨大壓力,以及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的新形勢下,國家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培育一批像高鐵、水電一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産業。

  他表示,移動能源作為綠色産業,直接把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實現人類利用能源零排放,倒逼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移動能源就是這樣一個正在全球興起的、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優勢産業,必將成為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極。

  "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是本屆兩會經濟界的熱點話題,在全聯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會長、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佔通看來,既可以為民營基建企業打開基礎設施項目進入的通道,又能較好地提供公平待遇的庇護和支援的"一帶一路"是民營企業最大的"機遇"。

  同樣,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表示,一直密切關注陸港兩地經濟融合、中國民企"走出去"的問題。

  在日前舉辦的"聚焦'一帶一路'戰略、實現四個全面發展"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圓桌論壇上,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陳經緯在做主題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戰略,實質上就是通過中國和周邊國家實現"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構建區域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也為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陳經緯表示,港澳地區、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在推動國內外經濟交流與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亦可大有作為。他説:"港澳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特殊優勢,海外華僑華人則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力量。"他並建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必須由政府主導,政府應儘快出臺關於鼓勵和推動港澳地區和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指導;要建立對港澳地區和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激勵機制;在深化國內民間工商界商協會'去行政化'改革的同時,全國工商聯應加強對有實力進行海外合作的民間工商協會的重點引導和扶持,賦予其更大活力和職能空間。"

  香港中華總商會榮譽會長、香港剛毅集團主席王敏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將為沿線區域帶來實質性商機,作為工商界人士應多關注"一帶一路"戰略,它不只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戰略考慮,還將為歐亞區域的發展帶來無限商機。

  王敏剛説:"200年前歐洲、美國經濟起飛,就是鐵路經濟,即火車站的經濟,而現在'一帶一路'沿途的每一個新的城市、每一個新的火車站,將給各行各業帶來商機,所以,是我國經濟提升和轉型的最好機會。"

  王敏剛表示,與古絲綢之路相比,"一帶一路"覆蓋面積更廣、路線更密集、更發達,從而在更廣泛的區域內把資源與市場串聯起來。"我相信,未來20年、30年,'一帶一路'將為中國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並與世界其他國家共用這個計劃。今天的中國有實力領導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大型基建項目……'一帶一路'不但為中國經濟發展開創了新的增長點,也給其他新興國家和剛脫離戰火的國家提供了極大的機遇,甚至給全球帶來發展的機遇。我們很高興中央政府在'一帶一路'上提出由我們主導,成立基金,有實力去推動全球性的'一帶一路'戰略。"

  建議:打造商會市場化品牌

  在關於商協會自身建設和發展的提案中,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協會商會委員會主任萬祥軍明確指出:"構建商會經濟,引入商協會市場化打造商會品牌,但前提必須是明確商會經濟的定位。"

  萬祥軍的提案指出,商會經濟的關鍵點就是要大膽嘗試和引入協會商會市場化,通過協會商會商業化運作,打造商會經濟和商會品牌並壯大發展協會商會。通過以商言商、以商招商、以商引資的引導和帶動,實現群體擴張,構建經濟發展的一種新興經濟載體。

  在2014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就建議:"儘早制定出臺我國的《行業協會商會法》。如果近期內制定出臺《行業協會商會法》有難度,應先期修訂出臺關於行業協會商會暫行條例的國務院規章,保障行業協會商會規範化運作。"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四類社會組織。但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行業協會商會類的全國性的法律,造成長期困擾我國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一些困難和壁壘無法打破。

  萬祥軍認為,商協會的市場化運作是指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與要求,按照企業化運營方式,充分配置內外部資源,實現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是市場化的工具。而商會商業化運作是指一種與市場化運作相適應的開放式的經營理念,主要有營利性原則、法制化原則、組織構架簡化原則、集約和資本配置優化原則、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原則和有利於會員企業壯大原則。但這些都必須在商協會"非盈利"要求之內。

  萬祥軍指出,"非盈利"不等於不盈利,這裡所指的"非盈利"表現為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同時有"盈利"不能以股份的形式進行分配。商協會引入市場化,大力發展商會經濟,打造商會品牌,從提升商會經濟地位、總量、競爭力著手,應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構建平臺,破解制約要素,推動創新能力,優化服務環境,凝聚商會力量,促進經濟大發展。

  "既然提到商會經濟,協會商會引入市場化就應該打造商會品牌。商會是企業事業發展的平臺,商會不是俱樂部,歸根結底是為了會員企業發展。權威性、美譽度和影響力是商會的核心競爭力,説到底就是商會品牌。"萬祥軍説。

  目前,商協會發展不公平現象還較為明顯,最大的弊端就是商會和協會的發展沒有遵循市場化規律,而"去行政化"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機制是商協會改革並且實現自身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改革最終應該回歸到"商"的本性,而實踐證明商協會搞得好的,恰恰就是那些市場化運作去行政化的部門,他們的制度更完善,活力更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