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與創新:預算報告新特點

  • 發佈時間:2015-03-07 01:52: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預算報告是國家的一本“收支大賬”,詳細反映國家的錢是從哪來的,花到哪兒去。每年的預算報告都是代表、委員和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加之今年是貫徹落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一年和新預演算法實施的第一年,今年的預算報告更加引人注目。預算報告透出哪些改革資訊?老百姓關注的“保民生”支出情況如何?本文對此進行分析解讀。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新預演算法的有關要求,今年的預算報告做了很多改進,突出了改革和創新。

  嚴格落實新預演算法要求

  據了解,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編制,嚴格落實新預演算法要求。具體表現在:一是詳細報告新預演算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審查預算的重點事項,包括上年度預算執行、本年度預算安排、政府債務、轉移支付等。二是重點報告支出預算和財政政策,自覺接受監督。三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中央和地方財政進一步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嚴格控制新增結轉結余,將清理出來的資金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四是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將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地方教育附加等11項基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預算;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五是細化預算編制。將預算草案中的中央本級和中央部門基本支出預算細化到經濟分類科目;在分項目編報轉移支付預算的基礎上,分地區編報轉移支付預算;進一步壓縮代編預算規模,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六是全面推進預算公開。除涉密資訊外,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都要做好預算公開。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今年的預算報告最大的亮點就是全面落實新預演算法,體現依法理財,收入支出和財政政策的選擇都有法律依據。同時凸顯改革特色。2015年的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的“臺賬”。“支出預算細化到經濟分類科目,行政成本一目了然;分地區編報轉移支付預算,各地區轉移支付擺到桌面上,能避免跑 ‘部’錢進,這些都是很大的變化,意義深遠。”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財政廳長羅建國認為,預算報告充分體現了法治財政的要求,四大預算完整“亮相”接受監督,報告內容貫穿依法理財理念和主動接受監督理念,數據清晰,層次合理,便於代表全面了解與審議。

  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在4日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今年的預算草案和往年相比,編制得更加細化,也更加全面,更加透明。其中對一些政策為什麼這麼制定,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專門的説明。”

  四方面體現積極財政政策

  2014年,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改革減收壓力,各級財政部門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在經濟平穩運作的基礎上,全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符合預期。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放大,財政調控面臨著諸多“兩難”問題。

  為更快適應新常態,2015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適當加大力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和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加大支出力度。2015年中央和地方財政赤字規模都有所增加,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約2.3%,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此外,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務增加1000億元,中央財政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元,進一步加大支出力度。

  二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援。結合稅制改革,在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同時,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任務。落實好普遍性降費措施,減免涉及小微企業的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繼續清理亂收費。

  三是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將盤活的財政資金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清理財政專戶,設定預算週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上限,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

  四是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引導作用。2015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調整優化安排方向,主要用於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減少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

  白景明告訴記者,今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體現兩個特點,一是力度大,二是精準調控。如赤字率2.3%,比去年增加了兩個百分點;精準調控就是精準發力,不是“大水漫灌”,不是普惠制,該減的才減,該花的才花,把錢用在刀刃上。

  紮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2014年,財稅體制改革開局良好,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稅制改革有序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出臺了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改革等系列政策,簡政放權、政府採購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5年是財稅改革的關鍵之年。從預算報告來看,今年的財稅改革將進一步抓好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等工作的落實。同時,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研究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推動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在精算平衡的基礎上可持續運作;制定出臺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大公開力度;力爭將營改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並將新購入不動産和租入不動産的租金納入進項抵扣,相應簡並增值稅稅率;繼續調整完善消費稅徵收範圍、稅率,適當後移徵收環節;研究提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結合營改增、消費稅等稅制改革,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研究提出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等等。

  白景明認為,財稅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預算報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談改革、説舉措,這是很大的變化。全面深化改革,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改革的目的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比如實施中期財政規劃,將有助於約束政府的短期決策行為,能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2014年,財政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有關精神,組織開展清理甄別地方政府存量債務工作。同時,繼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000億元,在10個地區順利開展了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推動投融資機制創新,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合作模式指南,開展項目示範等。

  從預算報告來看,2015年財政部將全面落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嚴格防控財政風險。一是建立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相結合的規範的地方政府債務舉借機制。中央對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指標的分配,主要根據財力等客觀因素測算確定。二是建立和完善債務管理機制。對地方政府舉債實行限額管理,地方政府舉債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額。三是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

  此外,今年的預算報告在強化預算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硬性規定,如堅持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堅持先有預算、後有支出,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未經法定程式不得調整支出;繼續清理“吃空餉”、超編進人等。預算報告還要求,提高政策資訊透明度,每個專項資金都要發佈操作指南並向社會全面公開,使財政資金陽光運作。加強財政資金尤其是重大民生資金的監管,強化審計監督。

  “總之,今年的預算報告處處體現新預演算法的要求,強調依法理財,很多改革措施,如加大預算統籌力度、積極財政政策措施的選擇、加強地方債管理,都強調要有法律依據,不能突破新預演算法的要求。”白景明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