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推進智慧民生發展的建議
- 發佈時間:2015-03-06 16:2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球已經步入移動網際網路連接一切的時代。2015年1月,全球接入網際網路的移動設備超過70億台。我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也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國網際網路用戶6.4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滲透率達到85.8%,高於全球58%的滲透率。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體的資訊經濟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13年,中國資訊經濟規模達到2.18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訊經濟體,佔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5.0%提高至2013年的23.7%。
移動網際網路的巨大優勢使得我國有能力加快移動網際網路在民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大幅提升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準,實現智慧民生。
一、“移動互聯+民生應用”是實現智慧民生的新路徑
移動網際網路對於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實現資訊惠民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為交通、醫療、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資訊化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一)移動互聯技術正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移動互聯正在全方位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CNNIC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每人平均每日使用時長為3.7個小時,比2010年增加了1.1個小時。從使用深度來看,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生活服務平臺,給人們辦公、娛樂、購物、學習、看病、理財等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變革,向著更高效率、更加人性化的方向進化發展。以移動電商為例,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更為便捷地購物,網店經營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大數據系統個性化、精準推送、互動分享的社交特性更是讓購物變成了一種社交體驗。
在廣度上,移動互聯讓廣大不發達地區的人們也有機會享受數字紅利、推進包容性增長,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傳統網際網路時代,國家需要投入鉅額資金舖設寬頻以滿足社會公眾的上網需求。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公眾可以通過智慧手機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連接到網路,同時手機的易操作性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這點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目前,我國農民網民規模已達1.78億,50%以上的農民網民通過手機APP進行交流溝通、獲取資訊、學習娛樂等。而遠端醫療、線上教育的深化應用將有效彌補家庭教育、優質醫療資源的缺失,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
(二)移動互聯對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具有顯著效果
當前,政務服務正在由側重管理向注重民生轉型,微信、微網志已成為我國政府部門資訊公開、與公眾良性互動、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微信、微網志等社交産品有助於政府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宣傳的乘數效應,建設透明與開放政府。相比政府網站,社交媒體的傳播形式更親民,更易引起老百姓的關注,極大地提高了政府資訊的傳播效率,有利於公眾良性互動和輿論引導。據統計,118個國家的政府部門使用社交媒體進行資訊公開、線上諮詢,70%的國家將其用於電子政務的開展。
政務微信、政務APP等應用使用戶在移動端也能享受行政服務大廳式的一站式服務。例如廣州市通過開通微信“城市服務”功能,將醫療、交管、交通、公安戶政、出入境、繳費、教育、公積金等17項民生服務匯聚到統一的平臺上,市民通過一個入口即可找到所需服務,諸如戶口辦理等基礎服務也無需多次往返公安辦事窗口,手機上即可一次性完結。目前該賬號已經服務91萬廣州市民。截止2014年底,各級政府已經在微信上開通了近2萬個公眾賬號面向社會提供各類服務。
(三)移動互聯有助於解決看病難、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和防治霧霾等新老重大民生問題
移動互聯以人為本,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為百姓提供了相對公平的資源獲取機會,有助於實現各項資源優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為破解重大民生問題提供了新的機遇。當下,移動醫療、線上教育、打車軟體、智慧停車等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模式已經成為深受公眾喜愛的熱點應用。例如基於微信公眾號、支付寶服務窗平臺的移動醫療模式使得患者在手機上可直接預約掛號、交費、候診、查詢報告等,無需在醫院大廳多次排隊,有效縮短了就醫流程。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等手機醫生問答類APP通過醫生線上問診,遠端即可解決患者30%-40%的諮詢問題,減少患者去醫院就診的次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的緊缺。
此外,空氣品質監測APP、定制公交等手機應用在防治環境污染、緩解城市擁堵等問題上也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空氣品質監測APP不僅讓每個人都能實時了解自己家門口的空氣品質情況從而提前做好出行準備,而且當發現污染空氣的行為或現象時還可進行線上舉報,從而實現全民參與環保。車載智慧系統、定制公交等應用的廣泛普及對於綠色出行、降低能耗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思維的逐步滲透,將會有更多搭載移動互聯的民生應用被開發出來,使更多的百姓獲益。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移動互聯在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但相比智慧民生、資訊惠民的最終目標來説,還存在較大差距,仍有一些問題亟待突破和解決,主要體現在:
(一)對移動互聯服務民生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利用移動互聯服務民生在全球範圍內尚處於發展初期,在我國也剛剛起步。由於尚未形成規範的解決方案和可成功複製的運作模式,導致各級地方政府對移動互聯在服務民生的優勢和價值還未充分認識,部分城市還停留在傳統資訊化的理念上,重軟硬體基礎設施投入,輕應用開發。在資訊系統建設內容和功能設計上,對服務的便捷、深度、人性化、一體化等方面也考慮不足。同時由於缺乏統一的系統部署、遷移等標準,導致搭建的移動應用系統仍是無法互聯互通的“資訊孤島”。
(二)移動網際網路在民生領域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深化
伴隨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老百姓的公共需求由生存型需求向發展型升級。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程度、教育水準、傳統觀念、社會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老百姓公共服務的需求層次和消費能力存在較大差距。而目前市場上的網際網路産品和服務多以通用型為主,針對民生類的定制化移動應用産品和服務還比較匱乏,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缺口。如面向醫療等流程較複雜的民生服務,現有應用普遍存在操作複雜、功能單一等弊端,尤其缺少面向農民群體的“傻瓜式”應用。
同時,移動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已催生出移動支付、位置服務、移動醫療、線上課堂等一批跨産業新興民生應用,但在技術和業務標準、資訊資源共用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缺乏統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
(三)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共用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公共數據資源對於開發民生應用、創新公共服務具有重要價值。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先後將數據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截止2014年4月,已有63個國家制定了開放政府數據計劃,其中圍繞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的數據在開放數據中佔比最大。目前,我國民生領域的資訊系統基本是由各個部門分別主導建設的,對於開放共用與協作考慮不足,再加上條塊管理的體制原因,導致資訊孤島、數據壁壘現象較為普遍。同時由於資訊資源開放共用市場化、産業化程度較低,造成公共數據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數據價值無法得到充分挖掘和體現。
三、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將廣泛應用移動互聯服務作為推進“智慧城市”、“資訊惠民”工作的重要思路和舉措
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資訊技術在民生領域的應用。國家發佈的《關於加快實施資訊惠民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高技[2014]46號)、《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14]1770號),都將為民、便民、惠民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建議各級政府在推進“智慧城市”“資訊惠民”等工作中,充分認識移動互聯對於智慧民生、資訊惠民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把加快推進移動互聯對民生領域的應用滲透,納入整體工作佈局,統籌協調相關資源,穩步推進。同時建立以環保為考核原則的發展思路,將節能降耗的指標納入國家智慧城市等工程的考核標準。
(二)完善移動互聯環境下的電子政務評價體系,驅動電子政務強化公共服務功能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主要任務之一被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但現有的一些評價體系在權重設計、指標設計方面與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還存在偏差。因此,需加快建立適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電子政務評估體系,切實把發展電子政務的積極性引導到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來。通過正向評價鼓勵引導各級政府建立和完善基於移動平臺的電子政務系統,深化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深度應用,提升移動互聯時代的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
(三)完善産業環境,不斷提升智慧民生應用的針對性
建議通過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財稅政策,引導企業和開發者不斷進行民生類移動應用的創新。同時鼓勵公共服務部門加大與軟硬體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的合作力度,深化移動網際網路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線上教育、移動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對於農村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建議發揮專項資金的引導扶持作用,滿足三農對移動網際網路日益增長的需求。例如建設面向三農的移動網際網路綜合資訊平臺,創新三農資訊資源採集方式,為定制化開發面向農民的移動互聯産品和服務提供數據基礎。此外,針對霧霾治理、城市擁堵等日益緊迫的重大民生問題,需要集中資源,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開發和推廣空氣品質實時監測、預警報警等針對性的應用和解決方案。
(四)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建公共數據資源池
政府部門基於移動平臺可以採集大量與民生相關的數據。為了提高這些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水準,建議在脫敏和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制定政府數據開放計劃,推動公安交警、交通、醫療衛生、教育、信用、社保、地理氣候等與民生相關的政務數據向全社會開放。此外,政府應加強資訊系統開發的頂層設計,破除“資訊孤島”,形成面向民生的公共數據資源池,實現數據共用應用。通過統一存儲平臺,整合規範、數據標準和數據服務,讓數據資源變分散所有為集中共用。同時,引導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平臺企業和機構基於這些數據開發更多的民生類應用,並反向將進一步採集到的數據開放給公共數據資源池,形成全社會開放大數據的氛圍和良性迴圈。
(五)開展試點示範,實現重點領域、重點突破
建議以民生服務為導向,優先選擇資訊化程度較高、基礎較好的城市做試點,在教育、養老、醫療、交通、環保等普及面廣、供需矛盾突出等重大民生領域,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導的合作模式,開展試點示範,重點在資訊資源共用設施建設、公共數據開放模式、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和應用體系、移動互聯深度應用等方面先行探索,形成一套成熟可推廣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