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孕育新希望——訪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 發佈時間:2015-03-03 18:41: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王希)如何全面看待2014年中國經濟運作情況?新常態下有哪些新趨勢新變化值得關注?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就此新華社記者3日採訪了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中國經濟來説既是正常的一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進入新常態的一年,也是帶來新希望的一年。”潘建成説。

  儘管全年7.4%的經濟增速與以往相比放緩,但就業、物價、居民收入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一系列重要指標處於正常甚至較好水準,企業盈利情況也總體處於正常範圍。據國家統計局工業企業景氣調查,2014年四季度77.3%的工業企業認為企業盈利情況處於或高於“正常水準”。

  中國7.4%的經濟增長,從當今全球範圍來看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部分為預測數),去年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增長相對較快,為2.4%,歐元區和日本僅分別實現0.8%和0.2%的增長,經濟處於停滯的邊緣;新興市場國家印度增長較快,為7.4%,其他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南非僅分別增長0.1%、0.7%和1.4%。

  7.4%來之不易。在經濟處於巨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去年中國經濟總量提升至10萬億美元以上、每人平均GDP超過7500美元,經濟總量按不變價計算差不多是1990年的10倍。

  潘建成表示,正是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礎上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推動改革和創新,著力培養新的增長點,才有效克服重重困難,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保證了民生的持續改善。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確保運作在合理區間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向品質更高、效益更優、結構更合理的長遠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從産業結構看,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比第二産業高5.6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消費貢獻繼續增強,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從品質效益看,去年全員勞動生産率比上年提高7%,單位GDP能耗則比上年下降4.8%。

  來自微觀層面的資訊顯示,企業的創新動力也在增強,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從資源密集的低端生産向技術密集的中高端生産邁進的勢頭明顯。

  “上述一系列變化,表明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特徵開始顯現。”潘建成表示,我們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更多的是要著眼長遠,通過經濟供給層面的變化從根本上轉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系列經濟領域的新變化孕育著發展機遇:傳統産業産能過剩的同時,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和新興業態迅猛發展;在勞動人口減少的同時,勞動力素質在持續提升;在經濟發展受到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日趨明顯的同時,低碳、環保、綠色經濟發展正迎來歷史性機遇;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正從資本、勞動、資源向結構優化、改革紅利和技術創新轉變……

  在潘建成看來,儘管當前國際經濟複雜多變,國內“三期疊加”影響繼續蔓延,但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動力依然充足。

  他具體分析説,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處於交融發展、形成共振的戰略機遇期;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國內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産業升級,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可以更好地推動沿線國家的資源和市場與國內的資源和市場充分整合;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從頂層設計進入實質推進,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將大大增強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進一步打開,創新驅動引擎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不斷累積經驗的宏觀調控方式可以有效地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與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有機結合,實現短期調控和長遠發展的良好平衡。

  “2014年的中國經濟經受住了陣陣寒風,2015年的中國經濟充滿著春天的希望,這是新常態下的新希望。”潘建成説。

新希望(00087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