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季曉南:國企要力爭把80%份額放在資本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3-03 07:01: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兩會召開在即,國企深改如何砥礪前行,再成媒體聚光點。混合所有制改革辦法出臺時間表、國資委的職能轉變、同類央企整合預期等話題,都成為關注熱點。為此,上證報記者昨日獨家專訪了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

  善用資本力量進行國企改革

  上證報記者在兩會前夕獲悉,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牽頭的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自去年11月成立之後,就規劃了國企改革的“1+N”頂層設計文件。

  就此,季曉南稱,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力推,但國企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要從單純的管理國企轉向如何讓國企更善於用好資本市場。他強調,要善於運用資本的力量,不管怎樣改、合併多少家,都要用資本市場,國企要力爭把80%的份額放在資本市場。要通過更加靈活的融資方式,把國有資本做活做新。

  就業界關注的央企合併問題,季曉南認為儘管已取得一定的成績,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南車北車就面臨著重復競爭等問題。如繼續推進,一些競爭力較差的企業應以中央精神為主,把職工安置等問題放到首位。

  上證報記者獲悉,即將出臺的“1+N”頂層設計方案,專為國企高管投資失誤造成的國有資産流失設定了“紅線”,將首次推出“造成國有資産重大流失的,要追究企業負責人刑事責任”等條款。

  相關人士認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發佈之後,相關部門更要深入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工作。要對不同類別國有企業,明確主要特點、發展目標、改革方向,分類推進改革調整,加強分類監管、分類考核。

  “要通過資本市場把國企做大做強,把改革推進得更加深入。”季曉南説。

   “混改”重點是調動積極性

  業界觀點認為,如果將混合所有制理解為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或社會資本融合的話,那實際上,從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在進行。

  對此,季曉南説,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可以理解為要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更有力的措施讓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其本意就是要讓民營資本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企的改革,對增強國企活力和提高社會公平也是有利的。”

  季曉南表示,既然是混合,就有一個不同所有制資本是否有混合意願的問題,有一個調動各方面混合積極性的問題。發展混合所有制重點是調動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雙方混合的積極性,只有一個積極性是不夠的,也是不行的。

  擔任國資系統領導多年的季曉南發現,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民營企業家有不少疑慮,國企負責人也有不少疑慮。“搞了混合以後是國有資本繼續控制,還是由民營資本來控制。”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反映來看,民營企業家和國企負責人最關心的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控股權問題:“控股權之爭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如果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在控制權上無法達成一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就難以邁出去。”

  “負面清單”有利減少混改疑慮

  關於推出混合所有制“負面清單”制度,季曉南認為,將有利於參與混合的各方增加對政策的信心,以減少控股權之爭;有利於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紅線”,減少在改革方向和性質上的爭論;有利於調動各方面進行混合的積極性,減少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疑慮。

  “實際上,這樣的負面清單不是要不要制定的問題,而是事實上已存在。現在強調要制定負面清單,無非是要根據發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對此進行進一步明確,並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對國有資本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作進一步的調整。”季曉南説。

  條件具備時可以市值考核央企

  在國企改革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頗具神秘色彩。

  截至目前,似乎沒人完全清楚其在國企系統中的定位與作用。只能説,目前市場清楚並認同國資機構應從管資産變為管資本。

  在推進國資機構從管資産變為管資本的過程中,“國資委職能至少在兩大方面進行調整,一是對企業充分授權,目前已拓展至40%,之前國資委有管得過多過細的問題;第二個就是積極適應從管國企到管國有資本的轉變。”季曉南説。

  資本市場正是國資單位“管資本”的重要平臺。

  季曉南表示,未來國企要更好地運用證券市場,尤其是下一步轉向管資本,國資委就應更好地運用資本市場。“如考核,從國外來看,很多公司是以市值來考核的。首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多年前就提出,如果我們央企都實現整體上市了,可以用市值來考核。但是當時條件不具備就沒能行得通。”

  如今,以市值來考核的條件仍不具備。很多資産未全部進入上市公司,且中國的資本市場流動性不足。如果未來條件具備,不排除引入市值作為央企考核指標。此外,現在不鼓勵央企通過買賣股票實現保值增值。季曉南認為,如果是充分競爭領域的國企,未來也可以參與股票買賣,只要嚴格執行風險內控制度就沒問題,當然還需要制度的進一步放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