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聾人看懂新聞,是我們最大滿足

  • 發佈時間:2015-03-03 04:33:1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茅冠雋

  一家人正在邊看晚間新聞邊吃飯,陳伊佳卻有點魂不守舍。她扒兩口飯就停下來,盯著電視機,雙手快速比劃著一些動作。“要做手語新聞直播,平時不練可不行。每天的晚間新聞,就是我的最佳訓練時間。”

  1990年出生的陳伊佳,畢業于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手語翻譯專業。如今,她每週五都要走進上視大廈,為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作手語直播。從這個月開始,原來每週錄播一次的15分鐘手語新聞節目《時事傳真》推出“升級版”,改為每天半小時。直播對手語主持人有什麼新要求?他們如何適應新工作?

  直播難度比錄播大很多

  直播類電視新聞節目有別於錄播節目,無法及時打上字幕,這成為困擾聾人看懂電視新聞的最大障礙。同時,對手語主持人來説,直播的工作難度也比錄播大許多。

  “錄播節目中,手語主持人既能看到字幕機完整的文字提示,也可通過耳機全程聽到新聞語音。而在直播中,我們只有在主持人播報時才能看到文字提示,播放新聞視頻時只能聽著耳機裏的語音進行同步手語翻譯,這要求注意力必須時刻高度集中。”手語主持人唐文妍長期從事手語翻譯工作,她告訴記者,翻譯直播節目時精神上會承受很大壓力,還要適應鏡頭帶來的壓迫感。

  為做好手語直播工作,市殘聯選了5名手語翻譯快速準確、符合上鏡要求的人擔任午間新聞手語主持。其中,有原《時事傳真》手語主持人葛玉紅、張麗君、顧忠,還有新加盟的陳伊佳和唐文妍。陳伊佳2012年畢業後在徐匯區業餘大學工作,她對記者坦言,剛得知自己要擔任午間新聞直播的手語主持人時,心裏著實忐忑了一段時間。“從今年1月起,我們輪流參加午間新聞的直播演練,鍛鍊心理素質。慢慢的,心裏的底氣足了。”今年,他們還接受了上海兩會開幕式及兩院報告電視直播手語播報的考驗。

  外國地名科技術語最難翻

  唐文妍告訴記者,經過兩個月的備戰,她基本已摸清哪些新聞好翻譯、哪些新聞難翻譯。“外國地名、科技術語最難,如何準確翻譯,有時要動點腦筋。”

  比如,有些外國生僻地名一時難以翻譯,即使用手語將拼音打出來,聾人也很難理解,這時就需要用其他方法來表示。“比如法國昂熱市,就可以翻成法國西部的一個城鎮。”唐文妍説。

  新聞播報語速較快,手語也要打得快,這可能造成觀眾視覺識別跟不上。但如果手語主持人加工篩選後再翻譯,又可能造成資訊表達不全。這種兩難情況如何平衡?陳伊佳告訴記者,“如果拿到新聞備稿,我會提前用手語打一遍,事先對翻譯難點想好應對辦法。碰到現場連線或臨時更改內容,就要靠自己的應變了。”如今,對“經濟新常態”、“自貿區擴區”、“反腐倡廉”等片語,陳伊佳都能準確打出。

  嘗試手語方言貼近需求

  “我們打手語,一般是按照漢語語法組詞造句,但聾人的手語有時並不這樣。比如,聾人手語往往會先打出眼睛看到的東西,‘你看那邊有一個蘋果’會打成‘蘋果在那邊,你看’。”唐文妍告訴記者。

  此外,和漢語有普通話和地方言之分一樣,手語也有中國手語和一些地方的自然手語之別。在電視節目手語播報中,本市部分老年聾人看不懂中國手語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為儘量貼近這些人的觀看需求,午間新聞的手語直播在推廣中國手語的同時,也進行了上海自然手語播報的嘗試。幾名手語主持人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向聾人請教自然手語,學習聾人的手語手勢和語法,然後融入到新聞直播工作中。

  如今,每週一到週五,五名手語主持人每人負責一天的直播工作,週末兩天則是五人輪流值班。“聾人每天都能看到新聞、看懂新聞,獲取最新的社會資訊,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陳伊佳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