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潘石屹:轉與不轉,網際網路就在那裏

  • 發佈時間:2015-02-27 01:1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曉潔 南婷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化的風潮終於吹醒了房地産這一傳統行業中的諸多“大塊頭”。繼萬科發佈APP“住這兒”、碧桂園淘寶賣樓、萬達成立電商公司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開始與網際網路親密接觸——2月1日,SOHO中國發佈其首個O2O商業地産項目“SOHO 3Q”。

  對此,許多圈內人並不意外。2014年,潘石屹就已展現出對網際網路的濃厚興趣:參觀小米公司、訪問美國蘋果公司和Facebook總部、到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湊熱鬧……原來他並非玩玩而已,而是心裏揣了個巨大的想法。

  日前,潘石屹在建外SOHO的地下演播室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專訪,暢談SOHO中國的網際網路轉型思路。

  名副其實的“科技粉”

  記者眼前的潘石屹,紅光滿面,皮膚光滑。他抬起胳膊,手上的智慧手環顯示他每天睡眠大約8.5個小時。天氣好的話,每天6點起床都會去跑十幾公里。令人驚訝的是,這位港交所上市公司的CEO,每天有效工作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他的從容,也體現在應對地産大勢的態度上。2014年,樓市罕見持續低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只字未提房地産業。對此,另一位地産大佬、萬通董事長馮侖調侃:政府扶正了網際網路的“小三”,而房地産這位曾經的“太太”下堂了。對此,潘石屹卻説:與其嫉妒網際網路“小妖精”,不如與之攜手,把網際網路思維引入企業的發展戰略。

  其實,潘石屹關注網際網路已久,早就是科技“粉絲”一枚。中國寬頻資本基金董事長、聯想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田溯寧回憶道,2000年正值網際網路第一波資本市場熱潮,他和潘石屹在哈佛論壇上相遇,當時校園學子都被“網”潮吸引。

  “他每天問我網際網路究竟怎麼回事,我對這個做磚頭、水泥的朋友充滿好奇、敬意,也有不解。那幾天波士頓特冷,論壇結束,潘石屹的牙腫起來,他説:‘都是網路技術搞的,我想不明白’”。田溯寧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四年前,雲技術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階段。田溯寧和潘石屹爬山,中午吃飯時潘石屹問“雲計算怎麼回事”,田溯寧和他信口聊起來,忽然看到他拿出錄音筆錄起來,“潘石屹説他腦子笨,得錄下反覆聽”。

  和記者聊地産,潘石屹顯示出業內人士的專業、成熟;而聊起科技,他立刻兩眼放光,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激動。潘石屹告訴記者,他喜歡看探討人工智慧的《奇點臨近》,樂於與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交流,熱愛網際網路“預言帝”凱文·凱利的《技術元素》,但他的煩惱是,身邊許多人不看這些書,找不到人交流。

  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科技的人,説要開啟網際網路轉型,你還會感到意外嗎?

  以“吸引眼球”著稱

  潘石屹在中國的地産圈有點特別。有媒體這樣評論他:潘石屹不是最有錢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國絕對是最吸引眼球的。這一次,SOHO中國由於發佈“3Q”的地産O2O項目,再次成為業界焦點。

  目前,SOHO 3Q在全國有兩個項目:一個是北京望京SOHO;一個是上海復興路SOHO。有關核心業務模式,潘石屹強調了兩點變革:其一,簡化中間環節,銷售、支付環節均會由線下轉向線上,傳統的銷售、財務部門設置也會因此而改變;其二,在樓盤的空間佈局、設施方面,適應網際網路化的工作方式,“讓員工能夠平等交流、碰撞思想”。

  對用戶而言,SOHO 3Q有三個鮮明特點:空間開放、租期短、配套全。在SOHO 3Q,你看不到傳統的“格子間”,白領們共用一張長桌,人們可以隨意走動、交流,每一張辦公桌都配有帶鎖文件櫃。你可以租一兩周,也可以租一兩年。想租房的商戶,帶著電腦即可辦公,不用擔心WiFi、印表機、會議室,相關設施SOHO 3Q均可提供。用戶還可以在網上選座、下單、付款。

  “我就是在思考,人需要什麼樣的空間,可以激發靈感、更好地交流。”潘石屹説。他認為SOHO 3Q的精髓是“共用經濟”,即“使用比擁有更重要,分享比增加更重要,清空比充滿更重要”。

  潘石屹感嘆,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買房、租房、支付租金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容不得你想不想轉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以前SOHO的客戶中有不少煤老闆,而如今,網際網路公司佔據半壁江山,正所謂“轉不轉型,網際網路就在那裏”。

  在焦慮中成長

  在飛速變革的時代,大佬也隨時可能成為“溫水的青蛙”,今天風光一時,明天也許就被潮流淹沒。SOHO中國的“觸網”,正是源自潘石屹的焦慮、甚至恐懼。

  房地産的黃金時代已逝,這幾乎是業界大佬達成的共識。萬通集團主席馮侖説,地産業到了重要轉折期,“活下去”就已經是地産公司的立足點。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説,不要抱有房地産再次高潮的幻想。

  回顧歷史,1998年“房改”大大解放了房地産業的生産力和市場需求,創立於1995年的SOHO中國也是在這一波大潮中成長起來的地産大鱷,並於2007年于港交所上市。但如今,在潘石屹看來,市場需求已經被大規模吸收,經濟發展也由投資驅動轉向效率驅動,未來地産業的發展空間,必將從“賣房子”轉向“盤活房子”。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2012年,潘石屹帶領團隊開啟了“由售轉租”的轉型。放棄鉅額的賣方收益,無異於“割肉”,短期公司營收受到巨大衝擊。2012年和2013年,公司銷售額連續下滑。“熬”到了2014年,轉型初見成效,SOHO中國已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這一次SOHO中國“觸網”,是繼“售轉租”轉型之後的又一大變革。擺在老潘面前的考題,依然不簡單。

  如何應對焦慮?潘石屹選擇思考。他説,自己每天花最多時間、最多精力的事情,就是思考,“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思考,也會在對話的過程中思考。”

  潘石屹從不避諱談及憂慮與恐懼,從甘肅天水的放羊娃,到廊坊石油管道局的公務員,再到海南炒樓、在北京開發商業地産、創辦SOHO中國,一路走來,童年時的恐懼感對他影響至深。

  在2013年出版的《我的價值觀》中,潘石屹回溯了他艱苦的幼年,他目睹了旱災來臨村民的逃荒、看到媽媽把小妹妹送給別人、大伯家的孩子得了一場麻疹就突然死去。

  “張欣成就了我”

  和許多“高冷”企業家不同,潘石屹實在太好打交道。他樂於面對媒體,也善於面對公眾。當然,這體現了他的精明,他自己就是SOHO中國的免費代言人,難怪他被媒體戲稱“中國最佳房地産銷售員”。申奧成功,寫著“2008北京”的幕布把整個現代城SOHO包上;SARS之後,他組織長城放風箏,風箏上印有“中國精神”。

  潘石屹擅長順勢化解大大小小的公關危機。2011年蘋果“教父”喬布斯去世,潘石屹發微網志調侃蘋果公司應“大量生産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機和iPad”。他很快遭到網友還擊:“潘總也推出1000一平方米的房子吧。”網友還設計出“潘幣”,1“潘幣”代表一千元一平米。結果,潘石屹反而“自黑”、高調曬“潘幣”,讓很多人意外。

  潘石屹被稱為“中國SOHO之父”,在業內首個提出SOHO概念(即為“在家辦公”);第一個對樓盤進行大規模精裝修;第一個嘗試在長城腳下打造藝術建築;第一個提出無理由退房。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能掀起業內的風暴。

  “我小的時候父母常常跟我説,你是很笨的,智商不高,天天打擊我。不過,這倒培養了我一個特點,謙虛,懂得向別人學習。”潘石屹説,這樣的性格其實很討巧,因為,謙卑的人更容易得到幫助。

  説起理想主義,上世紀80年代,潘石屹常在磚廠的工地上看流行的啟蒙讀本——“走向未來”叢書。對於理想的認識,他曾在書中説:“有了理想,我們才能安於有缺陷的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缺陷,正是理想者的工作要點。”

  談到潘石屹,就不能不提潘石屹的妻子張欣。潘石屹坦言:“張欣成就了我。”SOHO中國樓盤的外觀設計與功能定位方面,張欣功不可沒,她也是業內第一個提出打造“樣板間”的人。

  作為少年移民香港、畢業于康橋大學、後在高盛工作的“海歸”,張欣的人生經歷與來自山村的潘石屹迥異。那麼,太太眼中的潘石屹是怎樣的?張欣曾對媒體説,她覺得潘石屹思路獨特,與身邊的華爾街精英相比,不按常理出牌。而且,他非常樸實,有一次,有人請吃海鮮,他嘗了一口就説:“這和粉絲有什麼區別啊,還這麼貴,以後可別請我吃這種東西了。”

  這一次SOHO中國的觸網戰略,也是潘石屹與張欣“夫妻檔”共同深思熟慮的結果。那麼,轉型是否足夠務實?能否實現理想?時間將檢驗一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