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帆飛船:隨“風”奔跑,太陽指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2-26 01:31:0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星際旅行幻想的第一候選技術,它不需要燃料,而且比起“反物質發動機”,“核爆推進器”等技術概念,它最接近人類現在的技術水準……
大年過罷頭一遭,星際旅行有望了!美國一個叫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的愛好者組織今年1月底宣佈,將在5月首次試飛“LightSail”太陽帆飛船,它將在佛羅裏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搭載宇宙神V型火箭升空。如果試飛成功,後續的同類型飛船將試著飛出太陽系。
即將迎接挑戰的LightSail,分A、B兩星。A星先上天實驗,主要是要測試姿態控制和通信,還談不上星際旅行。而2016年飛B星,就要試著走遠一點了。兩次任務成本為450萬美元。
試驗兩步走
先在大氣層裏“試試水”
行星學會介紹説:長達四個星期的測試中,LightSail不會飛出大氣層,而是試著控制姿態,監測太陽帆,將圖像傳回地面。
發射上去的太陽帆,是一個麵包大小的衛星。展開成4塊三角形薄膜,拼成一個正方形帆面。如果一切順利,LightSail將在幾天后試著打開,調整姿態,並且傳回數據。
行星學會説,第二次測試飛行定於2016年。飛船將會安裝于喬治亞理工學院研製的Prox-1衛星中,通過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進入距地面720公里的軌道上,在外太空飛翔。ProX-1衛星將釋放出LightSail,還會停在附近監視它。
理論支援
太陽光也是有壓力的
偉大的開普勒400年前就提過:單靠太陽光就能行走太空。而1870年代麥克斯韋的理論,指出了這種幻想的真實性。麥克斯韋預言:光也是有壓力的。
的確,雖然光子沒有品質,但有動量,可以把它的動量傳遞出去。曬太陽的,就接受了太陽的壓迫,只是力度太小感覺不到罷了。麥克斯韋理論提出30年後,科學家果然測出了光壓。
俄羅斯的火箭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和他的同事桑德1921年提出“用照射到很薄的巨大反射鏡上的陽光獲得宇宙速度。”桑德還説,太陽帆應該是包在硬質塑膠上的超薄金屬帆。1950年代開始有大量文章討論太陽帆。1970年代,由於展開技術和薄膜製造進步,太陽帆開始實驗。上世紀九十年代,各國陸續完成了一些展開實驗。
太陽帆反射光子,反過來光子推動太陽帆。陽光越熾烈壓力越大,太陽附近,每平米接受的壓力,相當於3枚一元硬幣的重力,而到了陽光稀薄的太陽系邊緣,每平米的壓力就只有一根羽毛的重量了。
技術核心
又大又輕才走得動
展開的太陽帆,布料閃閃發亮,像錫箔。它其實是鍍上一層鋁的聚脂薄膜材料。
聚酯薄膜很尋常,但太陽帆薄得不尋常,只有100個原子厚。鏈、索、桿都是碳纖維複合材料。本身很輕,充氣後才能勃起,硬如鋼鐵。
揚起巨帆方能行大船。太陽帆也是越大越好。在劉宇艷等人撰寫的《可展開太陽帆技術概述》中説,如果太陽帆直徑300米,可以獲得340牛頓的壓力。讓0.5噸的航太器在200天飛抵火星。如果直徑2000米,就能把5噸重的航太器推出太陽系。
有一種説法是,太陽帆理論上最高速度是光速的2%,也就是每秒6000公里。不過,現在科學家能指望的是大型太陽帆航行達到60公里的秒速,也就是現在紀錄的4至6倍。如果成真,那麼太陽帆將大踏步地飛向人馬座。
必須具備完美反射面
太陽帆不光得輕,還得具備完美反射面,要比美人的臉蛋兒還光滑,讓光子一觸即彈。這可就難了。一個皺巴巴的包裹,展開成為堅固的完美鏡面,對製造技術要求很高。
展開是一個大麻煩。科學家想出一些好辦法,有人提出用折疊後的應力自動展開,不用機械;有人提出充氣展開,被廣泛採納。姿態控制也很難,實踐中多用一塊小太陽帆去調整大帆的朝向。
鐳射器、透鏡增加光強
2002年的迪斯尼動畫片《星銀島》裏,太空中就展開了一張張太陽帆,就如同大航海時代的百舸競流。
在許多科幻小説裏出現過的太陽帆,是星際旅行幻想的第一候選技術,因為它不需要燃料。而且比起“反物質發動機”“核爆推進器”等技術概念,它最接近人類現在的技術水準。NASA有過設想,為了飛出太陽系,可以讓帆更輕、更大,並在太陽系的適當位置擺上鐳射器,還有透鏡,增加照到太陽帆上的光強。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概念叫做“太陽風”推進器,它跟太陽帆是兩回事。太陽風推進器不停地電離氣體,製造出一個電磁球層,就像熱氣球一樣捕獲太陽風——太陽拋出的每秒300千米的帶電粒子流,從而獲得動量。科學家認為這可以讓100公斤重的推進器,三個月內秒速超50公里。
國際競賽
日本美國目前領先
除了LightSail,已經有太陽帆飛行器升空了。這方面日本領先,它的太陽帆飛行器已經飛過了金星。2010年5月,日本成功試飛IKAROS太陽飛船,它通過一面帆用太陽光壓力作為動力。目前,這艘飛船已經飛過了金星,繼續向太陽飛去。
有趣的是,IKAROS飛船用太陽風做動力,卻是“逆風飛行”。其實帆船也可以在逆風天“曲線前進”,只要帆和前進方向調整適宜。太陽帆能吹向太陽也是同樣的道理。
日本當時計劃在10年內,再發射一艘太陽帆飛船,綜合太陽帆和離子推進,飛到木星去。
與IKAROS同期,美國宇航局也發射了“奈米帆-D”衛星,它在近地軌道成功展開一個小帆,但不能用於飛行。NASA還計劃了一項名為“Sunjammer”的太陽帆飛行器,原定於2015年發射。但在技術評審後,NASA無限期地延遲了這一項目。
美國政府和軍隊還提出一個太陽帆計劃,通過調整傾角,讓太陽帆飛船向太陽航行150萬公里,以監視太陽磁暴。
除了提供動力,太陽帆的一個更現實的用處,是調整飛行器的姿態,好省一點燃料。
美國的宇航愛好者組織“行星學會”與俄羅斯合作,曾在2005年發射了“宇宙1號”,它也是LightSail的前身。它搭乘從巴倫支海的核潛艇上射出的火箭升空。本來“宇宙1號”應該在展開成功後降落,但卻不知所終,分析認為是火箭分離故障讓它沒展開。
延伸閱讀
非盈利組織的雄心壯志
根據網路上的介紹:“行星學會是一個受到廣泛支援的非政府、非盈利大規模機構,主要是進行與天文學相關的研究。成立於1980年,成立者是布魯斯·穆雷、路易斯·弗裏德曼、卡爾·薩根,並有來自125國的成員。”
在“The Planetary Society”的主頁上,醒目地寫著它們的口號:“你的此間是空間(Your Place is Space)”。之外,它們刊登各种太空科技部落格文章、照片、視頻。
這個社團自稱,其宗旨是“鼓勵世界公民去推進空間科學和探索”。
目前行星學會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會員,誰都可以加入,不過在網上註冊成為普通會員,要交每年500美元的會費。儘管是民間組織,但行星學會也支援NASA。它們號召成員給美國國會寫信,增加NASA的預算,並且制止國會敲除NASA的幾個項目。
不論LightSail會不會像宇宙一號一樣出師未捷,行星學會成功籌款邁向太空已贏得全球讚譽。宇航事業是由興趣推動;在官辦的NASA效率受詬病時,就出現了SpaceX公司,讓人耳目一新;而目前“組織”大家登火星的,也是一家荷蘭公司。説不定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將會是愛好者呢!高手在民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