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訓職業農民,解決“誰來種田”

  • 發佈時間:2015-02-17 08: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安山街茅嶺村種糧大戶徐家祥

  現階段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因為諸多現實客觀原因,農民這一個最大的群體逐漸被邊緣化現象時有發生。第一,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付出,但收穫較低;第二,自身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卻屢屢難以伸張;第三,落後的環境和生存空間讓農民處於社會發展的最底層。這些現象不同程度導致了農村大量強壯勞力外流,農業面臨著“明天誰來種田”嚴峻形勢。

  伴隨著嚴峻形勢,農村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二年關注“三農”,農村的發展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援越來越好,在這些利好政策推動下,“三農”新的氣象、新的經驗、新的模式如雨後春筍,引領著農村不斷發生巨變。

  我曾經也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陰錯陽差在農村創業,雖然遭遇了很多苦難,但也真切地感受到農村也能幹出一番事業。10多年前我開始租賃身邊無人耕種的田地種植糧食,目前流轉土地面積1045畝,總産值300萬元。2009年被評為武漢市級核心科技示範戶,2011年被評為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武漢市第15屆勞動模範,2012年武漢市十佳農業科技示範戶。2014年成立了英子稻米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年創效益20多萬元。

  政策好,條件好,為什麼農村還有那麼多老弱病殘?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三農”的發展核心是“農民”,而傳統的農民已經不再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新型農民的培育尤為重要。

  作為“三農”宣傳的主力軍,農民日報起到了“農民的代言人、農業的引導者、農村的活力源”的重大效應。在農民日報這個平臺上,更多的農民了解了國家惠農政策,更多的農民借鑒了致富經驗模式,更多的農民有了維權平臺,更多的農民成為關注的焦點。

  作為農民日報的“一分子”,我希望國家在“三農”政策上更加關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讓農業後繼有人。建議農民日報進一步增加“農民”的報道篇幅,從“農民”角度引導農民去看、去思、去幹、去收穫。一是想農民之所想,多圍繞富民點子,讓農民開闊思路;二是急農民之所急,多關注農民身邊的“不平事”,替農民説話,幫農民解難;三是憂農民之所憂,從專業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詮釋農業發展的未來,讓農民滿懷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