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棚改建設徵收拆遷難 遼寧政府讓動遷戶自主選樓盤

  • 發佈時間:2015-02-16 16:51:55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國家下達給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31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任務為28.5萬套。

  像國內各地一樣,“三大難題”一直困擾著我省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推進。那麼,如何破解“徵收拆遷難、資金籌措難、後續管理難”呢?請看本報記者發自興城的調查報告——

  第一關:徵收拆遷難政府讓動遷戶隨便選樓盤

  2015年2月5日,對那些搬進“河畔花園”、“東方儷城”、“觀海國際”樓盤的棚改動遷戶來説,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告別了過去棚戶區裏的艱難日子,開啟了入住花園小區的幸福生活。

  今年52歲的王正林一家三口,住在一個叫鐵法療養院的棚戶區裏20多年。這些年來,看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花園小區拔地而起,王正林心生羨慕。2014年初,他家所在的區域列入興城棚戶區改造計劃,聞聽這個消息,王正林一家先喜後憂。喜的是多年的動遷夢終於要實現了,一家人也可以住上有暖氣、煤氣、上下水和衛生間的樓房了,而且已經26歲的兒子正要結婚,這套搬遷房可以做兒子的新房;憂的是,一般的棚戶區動遷安置房都建在遠離市區的地方,且樓房品質和環境無法跟商品房相比,動遷週期也長,有的三年五年都回遷不了。如果這樣,兒子肯定不願去住,他們還得籌錢給孩子買房。

  就在一家人忐忑不安時,市動遷辦的工作人員進戶調查,一家人將他們的想法和盤托出,並試著提出想將60平方米的房子擴下面積,最好要兩個小套,兒子一套,老兩口一套,工作人員非常認真地記錄下一家人的要求。

  家住南辛莊村的親兄弟曹武、曹文和他們的父母也在為動遷發愁,哥哥曹武為孩子上學的學區愁,而弟弟曹文擔心搬遠了無法照看自家的店舖。他們年老的父母則害怕安置房遠離醫院看病不方便。

  讓王正林和曹家人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一個多月後的動遷會上,市政府房屋徵收辦的工作人員宣佈,凡是在規定期限內辦理完動遷手續的,可以在市內任意樓盤選購商品房,選好後報到市徵收辦,由市政府出面與開發商洽談購買,然後按動遷協議面積分給他們。

  “當時,咱這些在場的動遷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怎麼可能?政府掏錢給咱動遷戶買商品房,還讓咱自己挑樓盤,天下咋有這麼美的事兒?! ”王正林説起當時的情景臉上依然帶著驚訝的表情。

  第二關:資金籌措難用棚改地出讓金團購商品房

  南辛莊村是興城市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的一個城中村。數百戶居民散居在一片既無基礎設施也無物業管理的臟亂棚戶區中,2014年初,南辛莊村被列入改造規劃。

  而這裡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幾輩子生活在這裡的農民,故土難離的情結讓他們不願搬遷到別的地方。於是,政府和村民們簽訂了原地回遷協議,由政府與這個地塊的開發商洽談,採取集中購買的方式解決村民就地安置。

  這種方式是政府在出讓住宅用地招、拍、挂時,設定出讓條件,明確政府以團購的方式購買安置房,而且在房子的面積、結構和價格上有限定標準。比如,團購的價格要低於樓盤的市場價,確保購買的安置房與小區其他的商品房在建築品質和設施上不差分毫。

  新建好的河畔辛城樓盤位置緊靠興城河,成為興城市著名的高檔樓盤,由政府投資2.12億元集中購買這裡的商品房,分給了651戶原南辛莊村居民。

  2.12億元,錢從哪來?

  對於這個問題,興城市市長趙家鵬告訴記者,“通過棚改我們騰出和盤活大量城市建設用地,我們將這些建設用地出讓,用部分收益,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購買存量房,既解決了棚改資金籌措難的問題,還對低迷中的房地産市場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 ”

  對此,河畔辛城開發商申文成深有感觸:“棚戶區改造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政府是為了城市建設,也是為了維護百姓的利益,咱讓利也是應該的。何況,現在的房地産市場不景氣,政府這麼做也是幫了咱的忙! ”

  第三關:後續管理難入住商業地産百姓心裏有底

  興城創新安置方式的一大亮點,就是改變原來那種集中蓋動遷樓的方式,讓搬遷居民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市內選擇心儀的商品房樓盤,再由政府出面與開發商協商,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購買再還面積給動遷戶。2014年,興城市投資5016萬元,這樣安置了134戶棚改動遷戶。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破解了集中蓋動遷樓導致後續管理難的問題。

  王正林一家和180戶棚改動遷戶在考察自己選中的樓盤東方儷城時,聽住戶説,這小區的環境和條件還用説?市裏的不少幹部都住在這裡。

  王正林他們一聽這話,眼睛立刻就亮了,當場就有十多戶和開發商拍板訂房。

  到了搬家的日子,興城市鐵法療養院51戶棚改動遷戶歡天喜地地搬進東方儷城,而王正林除了給兒子選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外,也享受到政府的團購價,買了一套40平方米房子,一家人動遷後又住在了一起。

  而曹家人也各自選到自己中意的房子:哥哥曹武搬進了河畔辛城,弟弟曹文遷入了東方儷城,而曹家父母則住進了溫馨家園。

  過三關想事幹事別忘了動遷戶惦記的那點事

  “我們市裏很多領導幹部就住在東方儷城,和50多戶棚改動遷戶做鄰居,我們心安。 ”興城市副市長劉曉軍這樣對記者説。

  興城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近年來,興城市委、市政府以“創業興城、宜居興城、文化興城、活力興城”建設為目標,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而作為古城,興城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任務繁重。

  城市棚戶區改造,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動遷戶們的拆遷要求千差萬別,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出現拒遷,拖久了就成為釘子戶,從而影響整個城市改造項目的推進。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你要站在動遷戶的立場和角度做事情,考慮他們的生活需求,比如孩子上學問題,老人就醫問題,工作和生活便利問題等等,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棚戶區居民搬遷安置方式方法。 ”趙家鵬市長説。

  趙家鵬説的創新安置方式,就是改變原來那種集中蓋動遷樓的方式,首先是貨幣安置,按照市場價格,動遷戶一次性領取動遷安置費,2014年,興城市以這種方式安置了1200戶棚改動遷戶;第二種就是讓搬遷居民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市內選擇心儀的商品房樓盤,再由政府出面與開發商協商,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購買再還面積給動遷戶。 2014年,興城市投資5016萬元,這樣安置了134戶棚改動遷戶;第三種方式就是原地回遷的南辛莊村棚改戶,2014年,市政府投資2.6億元,集中購買安置樓6.5萬平方米,安置了796戶。

  興城市棚戶區改造以這三種安置方式,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共安置了2130戶棚改動遷戶。

  三種安置方式使廣大棚改動遷戶分散到各個基礎設施齊全、物業管理良好的小區,困難群體不再集中。過去集中安置引發動遷樓諸如臟亂差、棄管和安全隱患多等社會問題都得到了化解。

  興城市的棚改過三關,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是:想事幹事,別忘了動遷戶那點事。□本報記者/劉 佳

  興城東方儷城沙盤圖。 資料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