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架一座助農富民的“科技金橋”

  • 發佈時間:2015-02-16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 琦通訊員蔡萬濤

  歲末年初,憑藉著西瓜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一舉斬獲一份“年度大獎”——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這僅僅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諸多優秀成果之一。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推廣千萬餘畝的大白菜品種“京秋3號”、玉米品種“京科968”,推廣至巴基斯坦並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品種“京麥7號”……據統計,“十一五”以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累計推廣新品種400余個,實現經濟效益百億元。

  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雲伏看來,推動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前進,須打通農業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成果産業化,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近年來,作為農業科技創新戰線的主力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堅持“深耕”科技推廣服務領域,自2013年該院科技惠農行動計劃啟動以來,探索創新出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科技服務模式,不僅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助推劑”,更架起了一座助農富民的“科技金橋”。

  “聚資源”織就立體服務網:會展農業秀出“國際范兒”

  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自主培育的400多個蔬菜新品種,在通州國際種業園和豐臺世界種子大會品種展示基地“組團”亮相,與來自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種作物新品種“同臺競技”,一展北京“明星種子”的風采。

  想找柔軟清香、甜糯適口的水果玉米?來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京科糯2000”可謂“搶眼”。它正是全國糯玉米品種種植面積最大的“明星玉米”。

  想找質優價廉、性狀優異的蔬菜品種?高産抗逆的“京葫36號”這個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自主培育的新品種,不僅比國外品種增産20%以上,價格還低了60%,一舉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壟斷我國西葫蘆高端品種格局。

  ……

  對於參加2014年世界葡萄大會的遊客來説,設在會場的虛擬漫遊體驗系統則可謂貼心且“高大上”——無論你是想通過動畫了解不同葡萄品種的環境要求、生長特性、果實品質,還是想體驗一把“採葡萄”的體感遊戲,都能在會場裏輕鬆實現。而這樣的創意同樣是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出品”。

  從世界草莓大會到世界食用菌大會,從世界種子大會到世界葡萄大會……一系列世界性農業大會及區域性農業會展的舉辦,無論是展會的爭辦,還是會展規劃及技術支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都以全方位的科技支撐贏得了各方“點讚”,助推著北京會展農業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國際舞臺。

  在李雲伏看來,作為首都農科院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通過資源匯集,加快科技創新,深化創新服務,正是要充當北京會展農業快速崛起的“杠桿支點”。

  “沉下去”打破地域界限:“點對點”撐起農民致富“一片天”

  每到鮮杏採摘季節,延慶的新莊堡村就會熱鬧起來。曾經,這裡的杏樹品種單一,果農收入很低,如今卻躋身華北地區最大的鮮食杏育種基地。每到採摘季節,就會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

  新莊堡翻天覆地的變化,正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所所長王玉柱多年的努力和新莊堡杏觀光采摘基地的建立密切相連。

  無獨有偶。在房山區竇店蘆村泰華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在通州區張家灣鎮“瑞正園農莊”……一年中超過一半的時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的陳春秀、王寶駒等一批推廣專家奔走穿梭在京郊菜田間,致力於蔬菜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的示範與推廣,致力於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組織技術培訓和觀摩展示。

  加快向農村輸入科技創新要素,“點對點”支撐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近年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組建了一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推廣專家隊伍,不僅與京郊上百個基地實現了“無縫對接”,更讓創新成果、新技術成為支撐北京新農業發展的“智慧源泉”。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資訊所所長孫素芬的手機上,一打開QQ界面,一個名為“北京農科諮詢熱線”的QQ群消息就閃個不停。

  為了解決專家與農戶交流中的“夾生”難題,近年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建立了遠端資訊諮詢體系,將一個由手機APP、網路電話、微信、QQ群等9個渠道組成的“立體資訊服務”網鋪向京郊大地,更用一雙打破時空地域界限的“無形之手”把院所專家、種植能手、一線的“土專家”等緊密相連,甚至還延伸覆蓋到了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

  2014年9月,來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首批11名科技服務專家與順義的綠富農果蔬産銷專業合作社、順沿特種蔬菜基地等單位簽訂了協議書。這標誌著一場名為“雙百對接”的行動又拉開了帷幕——

  未來3—5年,將會有來自該院的100名專家與100個示範基地進行對接,不僅專家們每年將有3個多月的時間到郊區服務,還將形成10—15個科技推廣服務優秀團隊及一批科技推廣服務拳頭産品。

  “打破各所、中心和部門界限,組建所際科技推廣服務團隊,加快資源向重點基地集中,一個資源整合、項目整合、資金聚焦的新型科技推廣服務模式正在浮出水面……”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黨委書記高華看來,不求“大而廣”,只求“小而精”,“雙百對接”工程將為加強科技人員和基地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增添新的動力。

   “廣對接”釋放“溢出效應”:助力區域産業轉型升級

  北京西南,週口店鎮。

  對於這裡的人們而言,曾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不是古人類發祥地的文化名片,而是人稱 “兩灰一黑”的煤礦開採、石板和水泥制售等産業。而今,還是在這片土地上,一片昔日灰頭土臉的荒山已變身成為京郊熱門的紅葉觀賞地,一個圍繞資源型鄉鎮産業轉型和升級的農業發展規劃開始實施,一個世界級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托舉的國際生態農業科技示範鎮藍圖正在孕育……

  這,正與週口店鎮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全面合作息息相關。

  “坡峰嶺景區的改造提升工程中,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支援種植了觀賞草2萬株,菊花2萬株,建成了一套服務於黃山店村政務管理、旅遊服務、社區保障等核心需求的軟硬體一體化資訊服務平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程賢祿告訴記者,以打造世界級“古人類遺址地生態農業”展示地為發力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正聯手週口店鎮,從資訊化整村推進、種養觀光采摘業、生態旅遊和山區經濟發展等方面協同推進。

  在大興,始於2002年的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大興區的科技“聯姻”同樣功不可沒。

  近年來,在院區合作的框架內,圍繞大興農業生産急需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加強了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攻關、整合和示範,大興區連續投入上千萬元。一個完整的院區合作組織體系的建立,不僅促進了大興農業産業的改造升級,還使得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如今合作已經進行到了第四期。

  與此同時,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與政府、企業、院校、京外的一系列科技服務合作,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聯手北京市農業局,30多個蔬菜瓜果品種和20余項先進生産技術正在大興榆垡千畝設施示範園開花結果;牽手內蒙古通遼,在7個旗縣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了玉米新品種科技示範園區和示範基地67個,輻射推廣種植京科系列玉米品種500萬畝;聯合金福藝農公司,食用菌、設施蔬菜、物聯網、智慧裝備和沼渣沼液一體化技術等八大方面的科技合作全面展開……

  “聚資源”“沉下去”“廣對接”。通過與各類資源的整合對接,加快技術的輻射引領作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正不斷創新科技服務模式,推動著科技成果應用與推廣服務不斷實現“倍增效應”,架起一座座農戶、園區、企業、基地奔向夢想的“致富金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