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肖 偉:官員“不作為”背後隱藏的幾種心態

  • 發佈時間:2015-02-13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層層推進,使為官者行動上不如從前隨意,精神上多了監督壓力,權力上劃定制度紅線,生活中更要求自律。一時間,“為官不易”之聲忽起,一些官員怠政懶政,認為“要求高了、任務重了、紀律嚴了、特權沒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不做事。這種觀點其謬大矣。當下中國,正處於大有作為、大有可為的時代。經濟運作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時期,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方方面面都需要推陳出新,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在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中發揮積極作用。只有積極作為、勇於作為,敢於擔當、樂於創新,將個人私利拋開,將利益堡壘打破,樹立全局眼光,追求國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充分體現自身價值。在這樣一個“大作為”的時代,若還“不作為”,必然是誤國誤民誤己。

  仔細分析,“不作為”的背後隱藏著幾種心態,耐人尋味。一是“不貪也不為”,這類官員對自己要求嚴格,絕不違紀,但對工作不負責任,對下屬不加約束,講究獨善其身,與廟中的木骨泥胎無異。二是“怕事不敢為”,這種幹部以晉陞為目標,怕得罪上級、怕承擔責任、怕影響仕途,做事謹小慎微、縮手縮腳,該做的事情不敢做,更遑論積極主動執政為民。三是“慵懶不想為”,這類官員不追求仕途前程,整日優哉遊哉,只想為自己找個“鐵飯碗”,毫無為人民服務的意願。四是“護私而不為”,凡是涉及個人私利、部門利益、地方利益,這類幹部就兩眼一閉、不聞不問,不作為。這些現象,輕則耽誤一地具體工作,重則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同樣也是腐敗。

  誠然,我們不能忽略一些“難作為”的客觀因素。某些領域改革還不到位,種種體制機制限制了作為的積極性和成效;有的具體工作思路還不清晰,基層幹部對創新風險把握不準;部分考核指標尚未跟進,不少人有改革動力但心存顧慮;群眾對改革期望很大,而官員的執政能力和政策的實際功效尚有差距等等。對此,一方面應繼續通過改革解決問題,讓體制機制、考核標準等有針對性地為改革大局服務,及時調整,去掉不合時宜的“緊箍咒”,要重實績、講實效,要對懶政庸政怠政行為嚴肅問責。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乃至全社會都應營造寬容、善意的氛圍,解除幹部的心理負擔,鼓勵創新、鼓勵改革。讓勤政有為、主動作為、善謀善為真正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詞,讓大批有能肯為的“千里馬”競相馳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肖 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