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説官員盤點:題材敏感 少數已辭職
- 發佈時間:2015-02-11 08:31:45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潘琦
近日,河北廊坊環保局副局長李春元因為一部24萬字的小説而走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小説《霾來了》引起了民眾對於當下環保困境的共鳴;另一方面,則是李春元的官員身份。
事實上,官員寫小説並不是新鮮事。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以來,僅在公開報道中提及的寫小説的官員就有幾十人,涵蓋從副科級到正部級等級別,來自環保、文聯、廣電等不同部門,且其中不乏知名高産作家。
一頭是百姓,一頭是官場
2010年,作家王躍文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官員搞文學創作在中國是一個很古老的傳統,但“今不如昔”。
作為“中國官場小説第一人”,早在1999年,出身官場的王躍文便因為一部官場小説《國畫》而走紅。王躍文在湖南省政府辦公室工作過。在他看來,一個現實是,在數量龐大的官員群體中,鮮有作家。
不過,官員作家數量也並非像王躍文説得那樣稀少。2008年,有媒體報道了陜西文壇的官員作家隊伍。包括時任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張偉、陜西省國家安全廳廳長李宗奇等高級別官員都出現在了名單裏。
據陜西文學刊物《美文》副主編穆濤介紹,官員寫作隊伍在全國其他省份也有,但都沒有像陜西這樣形成風氣。從基層到廳局,從鄉鎮到省委,可以説已形成規模。
穆濤還提到,當地官員的作品大都以記敘歷史文化、關注百姓生活的“手記”散文以及小説為主。
記者也梳理髮現,不少官員作家寫的小説非常“接地氣”。包括河北廊坊環保局副局長李春元的《霾來了》、時任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李發鎖的《動遷》等官員所著小説均是如此。
而除了百姓生活外,官場也是官員作家們在創作小説時所熱衷的題材。
事實上,在《侯衛東官場筆記》《烏紗》《芝麻官悟語》等熱銷官場小説背後,均是供職于政府部門的官員作者。
比如,《烏紗》的作者汪宛夫就是浙江一位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紀檢幹部,其在10年中創作出了10余部官場小説;而到2010年已7次再版的《芝麻官悟語》的作者王敬瑞,則是山西一位老資歷的副市長。
汪宛夫還自嘲是沒出息的男人,“別的人應酬啊,出去吃喝總是有的。像我這樣週末回家就把自己關進書房碼字的男人少啊,所以家裏人尤其是妻子是很支援我寫書的,因為我很聽話”。
擔心有人對號入座
不過,雖然20多年的官場經歷讓汪宛夫有足夠的素材去佈局他的小説,但問題在於,小説是生活的比喻句,卻不能讓所有人都看出來。
事實上,身為官員,很多時候寫小説不僅是考量文字的功底,更是做人為官的智慧。汪宛夫就表示,自己在官場,去寫這個官場,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真實和藝術之間的度。
李春元也同樣坦承,現實比他的虛構世界要豐富得多。這位長年做宣傳教育工作的官員深諳表達的分寸,而身邊的人做事常比他還要謹慎。經常有人提醒他,“李局長這個是不是寫得太猛了”。他則吸納民意,“再往回收收”。
儘管如此,李春元還是生怕有人對號入座,小説裏的地域名稱也用字母代替,“但還是會有人對號入座的”。
“如果我的小説人物寫的是縣級領導幹部,因而被某位縣委書記、縣長對號入座,給我穿‘小腳鞋’,那我就很難過了。但是寫鄉鎮不同,即便有人對號入座,或者對我不滿,也不敢把我怎麼樣。這其實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劉毅説。
汪宛夫過去的官場小説寫的都是低層的幹部,寫處長、局長較多。後來的小説《國色》寫了一個省級幹部。
“我寫了20年,寫《國色》前封筆5年積累,才敢下筆去大寫一位省級幹部。”汪宛夫説,做官做得越高,水越深。寫官場小説也一樣,寫得越多,需要的道行越深。
大多低調,少數辭職
因此,或許是出於規避風險等方面的考慮,官員作家大多數比較低調,不僅外界不了解他們的具體身份,在單位內部也大多選擇低調處理,甚至隱瞞自己的創作。
《侯衛東官場筆記》的作者張兵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願意向外界公佈他的具體身份。在2012年2月的一篇報道中,張兵當時的職務是重慶永川市政園林管理局副局長。
不過,也有一部分官員作家對此並不避諱。王敬瑞就曾明確表示:“我這個事首先是正事,而且裏面沒有一點點是讓人讀了有污染的。我這個人恰恰就是這樣,既然是正事,做了就不怕別人説。”
值得關注的是,包括劉毅等在內的官員作家則乾脆選擇辭去公職,專職寫作。王躍文就是其中之一。他曾這樣戲謔自己:“文壇中人説我是官場人,官場中人説我是作家,用時髦的話説,我是邊緣人。其實,我什麼都不算,只是個尷尬人。”
2001年,王躍文結束了自己的尷尬處境。此後的王躍文似乎就此獲得了職業與心靈的雙重自由,保持著幾年出版一部小説的産量。《梅次故事》《朝夕之間》等長篇小説以及電視劇劇本《龍票》相繼問世。
(據《法治週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