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官員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像跳高 每多1釐米都難

  • 發佈時間:2014-10-29 11: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面對一字排開的十幾名記者,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繪聲繪色地講起了一段“割肉改革”的故事:“農業部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過程,就是自我革命的過程,取消下放比例從最初的33%提高到後來的45%,直至現在的53%,真的不容易!確實割了肉!”

  畢美家口中的“割肉”指的正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本屆政府成立以來,這場萬眾矚目的改革行動正席捲全國。過去一年多以來,國務院已經先後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畢美家所在的農業部,已經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達到30項,比例為53%。

  對自己動刀者不只農業部。一位長期參與審改工作的官員告訴記者,本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涉及國務院60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被要求有‘含金量’,要真改革,不假改革”。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以及農業部,試圖近距離觀察這場政府的“自我革命”,以勾勒本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進程與改革圖景。

  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改革進程,一直被外界關注。

  2013年3月16日,徐紹史從國土資源部走馬上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紹史同志上任後不久,發改委系統內便展開了一場為期3個多月的切實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大調研大討論大轉變’學習推進活動。”

  與之同步展開的,則是一系列向自己“動刀”的改革舉措。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就主動向記者提起,依據發改委等五部委于去年12月28日發佈的2662號文件,除了少數特定項目外,“路條”已經被一律取消。

  所謂“路條”,是指由國家發改委下發的同意項目開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

  “我自己認為,‘路條’是沒有規則,沒有依據的,發‘路條’的自由裁量權非常大。去年我們開始規範‘路條’問題,就是要壓縮這種自由裁量權空間。”羅國三坦言。

  改革也惠及了那些從事境外投資業務的中國企業。以往,要完成一筆境外投資項目,至少要經過包括發改委在內的3個政府部門的輪流核準。一位投資人曾這樣回憶他們所面臨的“審批困境”:“投資海外企業,只有我們中國這幾家在第一輪投標的時候要説明,我們還需要幾個政府部門同意審批,而同意審批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所以我們還沒有開始賽跑,就已經減了很多分。”

  就在10月8日,國務院第65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修訂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除少數另有規定外,境外投資項目一律取消核準。發改委外資司巡視員王東透露,發改委已經在研究修訂相關管理辦法,不久即對外公佈,“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提高企業境外投資的便利化水準”。

  改革的“含金量”還體現在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上。據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楊潔介紹,從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發改委一共取消、下放和調整了67項行政審批事項,而在自去年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裏,發改委就取消、下放了44項行政審批事項。

  “這很不容易,就像是跳高一樣,越往高跳,每多1釐米都是很難的。”來自審改牽頭單位中央編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

  二

  2013年3月17日,剛剛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在兩會記者會上“亮相”,他當場表態,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願望”。一天后,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常務會議,主題就是研究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事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改革風暴席捲國務院60個涉及審批事項的部門。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王雪坤談到,針對這項改革,部長高虎城明確提出“不打折扣、不作選擇、不搞變通”,“最近半年裏,高部長多次對這項工作作出批示”。

  相似的情形還出現在交通運輸部。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摸清底數,確定審批事項的權力清單,由部長楊傳堂親自參加的部辦公會就有好幾次。

  今年,國家行政學院評估組曾經分赴20個部門、11個省份、24個市(區)和10個縣(市)進行調研,評估組在最終的調研報告中這樣寫道:“進度超出預期。部門‘自我革命’動了真格,有的部門取消下放審批事項將近70%。”

  在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的幾個國家部委中,一年多以來的改革效果也已經初步顯現:除了上面提及的農業部與發改委外,交通運輸部已經取消和下放22項行政審批事項,佔全部65項審批事項的33.8%;商務部已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1項,佔全部31項審批事項的35.5%。

  而與這些數字相伴的,則是一系列改革帶來的紅利:

  比如,商務部取消機電産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審批後,5個月裏,就有143家新的國家招標機構註冊,其中包括122家民營企業。在這些新註冊的機構中,已經有33家開展了國際招標代理業務,完成了89個招標項目,招標中標金額達7844萬美元;

  比如,發改委將投資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下放後,已經有超過20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被批復,涉及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

  更重要的改變則發生在部委的工作重心轉變中。一位商務部的副司長坦言,自己過去有80%的時間要放在具體的審批工作上,而如今工作中分配在審批方面的時間大概只有20%,“可以騰出更多精力來從事政策研究和基層調研”。發改委一位參與審改工作的官員也坦言:“來北京跑項目的少多了,也沒有必要跑了。現在我們更多是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做好黨中央、國務院參謀助手的工作。”

  事實上,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用“當頭炮”、“馬前卒”來説明簡政放權之於整體改革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多次告誡官員:“轉變職能,‘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在大量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後,他強調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審批更多轉為事中事後監管,實行“寬進嚴管”。

  某種意義上,如何監管,正成為各部委下一步的攻堅重點。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對記者説:“紹史同志曾多次強調‘權力和責任要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要同步強化’。”相似的探索也出現在交通運輸部。今年5月14日,交通運輸部的海事局就印發了一個《關於做好取消行政審批項目銜接落實工作的通知》,對已取消的11項行政許可項目提出了27項具體監管管理要求,其中包括現場監管標準、檢查方法和頻次、發現問題後的處理等。交通運輸部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他們將建立一套信用考核評價標準,在未來,失信企業會進入“重點監管名單”,而守信企業則能走上“綠色通道”,並享受一系列簡化程式的政務服務。

  三

  10月24日,張紅(化名)帶著一沓材料來到農業部行政服務大廳種子局窗口前。她是一家種子企業的負責人,如果一切順利,她3天后就能拿到進口種子的批函。

  “以前走完這個審批流程可能要20天,這個變化對種企來説太重要了。”張紅對記者説,“你知道,種子這個東西季節性要求特別高,你春天晚幾天種下去,可能到秋天的結果都完全不一樣。”

  張紅所嘗到的改革甜頭,源自農業部近一年多以來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的建設。“在我們的電子監察平臺上,每一個審批環節都有時限要求,都在按照倒計時計算。顯示標識為綠色就是正常辦理,黃色就是快到辦結時限,如果是紅色的話就是超時了。讓每一個參與審批的官員都時時刻刻感受到壓力。”農業部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部長韓長賦多次開會強調審批服務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如今,他們已經將審批效率納入了年終各司局的績效考核,只要不是100%辦結就會被扣分,“對每一個司局來説,零點幾分都是很重要的”。

  國務院審改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對部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在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審批條件、嚴格時限要求、嚴格責任追究等方面進行規範,是國務院今年明確的又一項審改重點工作。他透露,針對這一改革內容,國務院已選擇發改委和商務部兩個部門進行試點,並正在著手起草規範部門行政審批行為的文件。

  中國青年報記者曾經採訪過一位曾經跑了6年審批的企業員工。他告訴記者,審批效率,往往是最令他們感到頭疼的困難之一,而他自己經歷過的最長時間的審批,涉及四五家部委,前後花去了7個多月的時間。

  漫長的流程往往從處室開始,項目要層層領導簽字,落下一環都不行。“一個項目遞上去了,先得看你輕重緩急,是放到第一個還是第六個。然後你排上了,得做幾天研究,材料都很厚,哪塊都可能埋著魔鬼。但一個人出意見不夠,可能還要找同級別的負責人再過一遍。這期間,領導要出差、要開會、要休假,項目審批就得停下來,這是極正常的,不屬於哥們今天不高興不批,沒有這些。”漫長的等待裏,什麼好玩兒的事情他都趕上過。負責簽字的領導腳崴了,審批得停下;負責簽字的領導要調走了,審批也得停下。項目催得最緊的時候,他曾經連續半個月到一個部委裏“上班”,並因此被同事們取笑為“陳情戶”。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傳達室大姐搞定,然後帶著電腦進樓裏等著,在待客區支起電腦來像在辦公室一樣辦公,然後抽空就去問一句,我的文兒到哪兒了?”他這樣對記者説,“有時候覺得非常悲涼,人家就是在外面開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完。我不知道這些時間花在這兒值不值得,但是我又不知道能花在哪兒。時間和效率,説實話在我這個部門,基本被放棄了。”

  “在部委裏,過去的確存在人為壓文這種情況,在效率方面會有些問題。”發改委的羅國三副司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但如今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習慣都在改變。”

  今年6月,發改委的內網審批系統正式上線,每一環節的審批都被置於電子監察系統的監控之下,專門的負責人會將審批時限的完成狀況做成週報與月報,上報給委領導,曾經有一位負責審批的幹部就曾因為超期違規而受到通報。

  “過去我很少開內網,現在每天上班先開內網處理文件,忙完一天后,每到下班前都習慣再上去看一看,別耽誤了辦理時間。你知道,那個是一直在計時的,按照表一秒一秒在跳的!”羅國三笑著説。

  相似的改變也出現在其他幾個部委中。農業部的一位副司長對記者説,“如今再碰到要出差,司局長也會把這個作為重要事件給提前安排好。有時候下午出去開完會很晚了,就算加班也得趕回來簽字。”而交通運輸部的一位基層幹部則笑著講起,自己的處長如今正在台北出差,臨走前他特意帶了一把電子鑰匙,“就是為了及時上網完成審批,只要找到電腦,15分鐘就能完成。”

  “等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改革進行到一定階段,這個單子相對穩定了,改革就會向規範審批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繼續深化。”一位陪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了這4個部委的中央編辦官員談到未來改革方向時説道。

  “‘割肉’不容易,規範優化審批行為也不簡單,推進這項改革,目的就是要讓保留下來的審批事項更加便民、高效、規範、廉潔,就是要讓企業和老百姓感受到更多改革紅利。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原標題:官員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像跳高 每多1釐米都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