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心“潛伏”前列腺癌

  • 發佈時間:2015-02-12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一一二

  今年64歲的簡先生,退休後不但沒有閒下來,反而更忙了。他不僅積極參加社區活動,還經常報團去國外旅遊,退休生活豐富多彩。前一陣子,他突然感覺自己排尿不暢,還總是尿失禁。由於他本來就患有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便沒在意這些狀況,只是到市中心醫院的門診做了檢查,希望醫生開些藥緩解一下。

  泌尿外科醫生詢問了他的病史,並檢查了患病部位後,懷疑是前列腺癌,並建議他去做一次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PSA),幫助確定病因。檢查報告讓他大吃一驚:PSA值達到200(超過正常的50倍)。穿刺檢查後,確定為前列腺癌晚期。

   前列腺癌很隱蔽

  “激素水準和年齡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兩大影響因素,除此以外,親屬中有癌症先例的,患者再患癌的幾率也很高。”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張騫介紹説,在北上廣等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城市,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經接近腎臟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態勢。

  張騫教授解釋説,前列腺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另外,由於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往往同時存在,因此患者往往光關注前列腺增生而忽視了前列腺癌的可能。同時,雖然前列腺癌形成了腫塊,也會因為腫塊很小而不易被發覺,只有醫生通過觸摸並結合特異性抗原檢查、前列腺B超等系統檢查後才可確診。與男性前列腺增生不同,市民對前列腺癌的認知度並不高。

  “前列腺癌早期大多無不適症狀,很多患者是出現了骨痛,嚴重的排尿不暢、貧血等症狀時才來就診,此時疾病已發展到了晚期。”張騫教授解釋説,如果發現得早,可以手術治療,並且可以根治,但若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就只能採用藥物或放化療。

   患者陡增呈年輕化趨勢

  調查顯示,近5年來,前列腺癌患者普遍以每年20%的幅度增加,而且現在還出現了患者年輕化趨勢。

  數據表明,10年前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齡約為70歲,不過現在甚至能收到40來歲的患者。“前列腺癌早期沒有特別症狀不易發現,當出現血尿、尿不出等情況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張騫教授透露,據統計無其他基礎性疾病的該病一期患者,其5年期治愈率為85%,10年期治愈率為92%。

  “前列腺癌與遺傳、高脂飲食、前列腺疾病等有一定關係。”張騫教授表示,前列腺癌主要高發于老年男性,目前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均勻壽命進步、生活水準進步、醫療技術的進步等,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檢出率正在逐年進步。

   外在因素是誘因

  “前列腺癌的確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確。”不過張騫教授透露,有研究表明,年齡、遺傳、環境和生活方式是致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在父親或兄弟等直系男性親屬中,如有1人患有前列腺癌,那麼該家族中其他男子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比普通人高1倍;如果有2人,則概率高出3倍。這表明前列腺癌的發生與基因有關;

  雄激素水準高或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誘因之一,非洲裔人前列腺癌發病率高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雄激素水準較高。同時也有調查表明,前列腺癌在離婚和喪偶的男性中較為多見,可見維持正常的體內激素水準對於預防這種癌症非常重要;

  年齡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男性在45歲之後,發病率就會急劇升高,此後每增加10歲,發病率增高1倍。50—59歲男性的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為10%,而80—89歲時則為70%。

  張騫教授表示,任何癌症的發生都或多或少與生活習慣和飲食有關,前列腺癌當然也是如此。調查發現,高脂肪飲食都有可能誘發前列腺癌。此外,吸煙、飲酒都是危險因素,同時,經常食用含有高動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發人群。

  早期前列腺癌主要靠普查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及時接受根治性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然而,由於前列腺癌發病比較隱匿,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時,病情往往已經無法控制,在我國超過70%的患者初診時已經是晚期。

  張騫教授認為,針對前列腺癌,目前只有一個有效辦法,就是男性每年普查一次,前列腺直腸指檢和血清PSA檢測相結合是早期發現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由於前列腺與直腸臨近,醫生用手指通過直腸來觸摸患者的前列腺,檢查前列腺有無異常。而PSA則是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酶,這種蛋白酶産生後主要存在於前列腺內,當前列腺發生癌變時,PSA就能進入血液,一般情況下,前列腺癌惡性程度越高,血清中的PSA 水準也越高。而,PSA升高並不意味著一定患前列腺癌,如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也可出現PSA 值的升高。不同的是,癌症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進行性的,因此,張騫教授強調,年齡大於50歲的男性養成每年一次體檢查PSA的習慣。

  讓腔鏡技術蓬勃發展

  與傳統外科的“開膛破肚、血肉模糊”不同的是,腹腔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病人的傷害。只要在靠近病人手術部位的皮膚上打幾個指頭大小的圓洞,把照明燈、微型攝影機、剪刀、鉗子等全部從小洞伸進病灶,醫生就可以看著電視螢幕進行手術。手術後,病人不必縫針,傷口用普通止血貼封上就行。

  張騫教授強調,目前,腹腔鏡技術在國內已處於蓬勃發展的態勢,但各地水準參差不齊,尤其是地市級醫院在腹腔鏡手術方面與大城市大醫院間有一定的差距。

  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應祿院士率隊的“2014年腔鏡萬里行愛心行動”已經接近尾聲,活動自2014年5月啟動以來,先後赴福州、黃驊、東阿、濟寧、哈爾濱等地,義務為貧困患者開展微創手術。張騫教授親自籌劃各站行程,並做手術演示和授課。

  “2004年,我們提出了中國泌尿外科的夢想,要躋身亞洲領先,世界一流行列。”郭應祿院士指出,對於這個目標的實現,有兩個方面要做好,一是科普要創新,泌尿外科醫生要正確引導老百姓的健康觀念,否則無法實現全民健康生活水準的提高。二是技術要創新。我們不能總跟著別人走,我們的醫生們應拓展思路,提出要求讓廠家配合做,研發出更適合病人的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起到引領作用。

  最後,郭應祿院士説,腔鏡萬里行,既要到邊遠山區傳遞技術,也要到發達地區交流經驗,今後還要走出國門,將“愛心行動——腔鏡萬里行”傳承下去。

  健康小貼士

  三種方式降低患病風險

  飲食:拒絕高脂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大豆、水産等低脂飲食。

  體檢:特別建議40歲以上男性,每年能夠增加抽血PSA及B超檢查;50歲以上或40歲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應進行前列腺直腸指檢和血清PSA檢測相結合檢查。

  運動: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強度、運動量,每週至少進行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以便保持健康體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