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2-12 01:31: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2日,是第19個“世界濕地日”。今年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我們的未來”。這一主題旨在詮釋濕地與人類相互依存的關係,倡導濕地保護從青少年抓起。

  “濕地作為具有多種重要功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在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中承擔著更加艱巨的任務。”當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2015年世界濕地日活動啟動儀式上強調,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進入關鍵時期,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眾對良好自然生態和各種生態産品的期待更加迫切,這也為濕地保護事業給定了出發點,確立了落腳點。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5%。

  樹立典範

  多年來,經過努力,我國濕地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保護實踐和成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被濕地公約前秘書長安納達先生評價為“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範”。

  張永利介紹説,除了以中央財政濕地補貼為主、部分地方財政專項資金為補充的投入扶持政策逐步完善,為濕地保護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之外,《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規定》、20個省級濕地保護條例和部分其他地方性法規的頒布實施,也為依法治濕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還實施濕地保護恢復重點工程,開展了兩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以摸清資源本底,使決策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570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個濕地公園,其中國際重要濕地46個,國家濕地公園569個,共有2324萬公頃濕地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護,濕地保護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現在的43.51%。

  “尤其是杭州西溪,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十年努力,探索出了一條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相結合的成功路子,在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張永利稱,保護和利用並舉的“西溪模式”已成為國內外爭相效倣的樣板。

  據了解,10年來,通過實施綜合保護工程,西溪濕地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濕地堅持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四管齊下”,使濕地水體長期保持Ⅲ類以上標準,比2005年開園之前提高了三至四個標準,部分核心區域達到Ⅰ類、Ⅱ類水體標準。同時,還規定生態保護和恢復區內禁止遊客進入,為鳥類和其他生物營造更加良好的生存環境。

  據統計顯示,2005年開園至今,植被植物由221種增加到566種;鳥類由89種增加到153種;昆蟲由477種增加到703種。已累計接待遊客3100余萬人次。僅2014年,接待遊客達445萬人次,經營收入超過2億元。

  威脅仍存

  “雖説我國濕地保護已取得了這些成績,但是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全國濕地仍然面臨著面積不斷萎縮、生態功能持續減退、物種多樣性日漸減少等多種威脅。”張永利指出,從治理角度看,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尚未出臺,一些關鍵性的制度仍不完善,濕地保護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顯不足,濕地保護投資與需求相比缺口依然很大,濕地保護恢復的科技支撐仍然薄弱,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準確把握了新常態的內涵和要求,方能理清濕地保護的新思路。

  “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張永利表示,建立和完善新常態下的生態經濟政策,形成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必須探索生態保護的新路子。這為濕地保護事業找準了切入點,明確了著力點。

  紮實推進

  “為紮實推進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今後一段時期,應努力完善濕地保護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張永利如是説。

  張永利解釋,重點將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採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劃定落實濕地保護紅線,明確界線範圍,實施嚴格的開發管控制度,禁止任何可能危及生態安全的開發行為,確保紅線區濕地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退化。並積極發展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不斷擴大保護面積,提高濕地保護率。

  其次,積極恢復擴大濕地面積。以濕地恢復為重點,組織編制好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大力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積極開展退耕還濕試點,為擴大濕地面積拓展空間。

  再次,健全濕地保護的法規制度。儘快出臺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對濕地性質及破壞行為的處罰等作出明確規定,使濕地保護走上法制化軌道。完善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重要濕地建設管理規章制度,實施動態監測和預警,實現濕地保護規範化管理。

  最後,強化濕地保護的科教宣傳。針對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濕地合理利用模式等,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準。同時,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從而形成珍愛濕地、保護濕地、支援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濕地關乎文明興衰,關乎人類未來。”張永利強調,新常態將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格局,孕育生態建設的新機遇,濕地保護事業擔負的使命更加光榮,必將大有可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