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叢:加強濕地保護 創造美好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2-02 08: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今天是第十九個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主題為“濕地:我們的未來”。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和重大經濟價值,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支撐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濕地為人類提供了絕大部分淡水和大量食物、纖維、藥材等必需品,為人類構築了防災減災重要生態屏障,並提供了多種美學、教育、娛樂等服務。研究表明,我國國際重要濕地每公頃每年提供的綜合服務價值高達11.42萬元。正是有了濕地的滋養和哺育,地球才有了豐富多樣的生命形式,人類社會才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生生不息。
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國的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保護目標更加明確。制定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長期規劃和分階段實施規劃,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地方濕地保護規劃,確定了濕地保護目標任務,組織實施了一批國家和地方濕地保護工程。二是資源本底更加清楚。完成了兩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摸清了全國濕地資源最新狀況和變化動態,為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調查表明,全國濕地面積達536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58%。三是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出臺了第一部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部門規章《濕地保護管理規定》,20個省份頒布實施了省級濕地保護條例。一些地方已將濕地保護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強化了政府濕地保護責任的落實。四是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央財政設立了濕地保護補助專項資金,開展了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保護獎勵試點,資金投入由“十一五”時期的年均3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約20億元。五是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國已建立46個國際重要濕地,570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個濕地公園,其中國家濕地公園569個,共有2324萬公頃濕地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護,濕地保護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了43.51%。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實踐和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濕地公約前秘書長安納達評價中國為“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範”。
在看到濕地保護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全國濕地保護仍然面臨較大威脅和壓力,濕地面積不斷萎縮,生態功能持續減退,物種多樣性也日漸減少。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尚未出臺,濕地治理水準仍然不高,濕地保護和恢復科技支撐能力依然薄弱,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今後一個時期,濕地保護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濕地保護的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引,嚴格保護自然濕地,科學修復退化濕地,積極擴大濕地面積,努力完善濕地保護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為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發揮更大作用。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5%。因此,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採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繼續把現有濕地保護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抓緊落實濕地保護紅線,明確各級各類濕地保護界線和範圍,實施嚴格的開發管控制度,堅決禁止任何可能危及生態安全的開發行為,確保紅線區濕地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退化。保護好河流、湖泊等濕地的自然岸線,維護濕地自然狀態。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進一步擴大濕地保護範圍,不斷提高濕地保護率。
積極恢復擴大濕地面積。科學編制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把濕地恢復作為重點。認真組織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進行綜合治理,儘快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積極推進退耕還濕試點,為擴大濕地面積拓展新空間。
健全濕地保護法規制度。抓緊制定出臺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對濕地性質、用途管制及各種破壞行為的處罰等作出明確規定,推動濕地保護走上法制化軌道。逐步建立健全濕地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濕地保護目標考核制度、濕地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推動濕地保護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強化濕地保護科教宣傳。重視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重點針對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濕地合理利用模式等,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努力提高濕地保護科技支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努力形成珍愛濕地、保護濕地、支援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濕地關乎文明興衰,關乎人類前途命運。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好濕地,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態條件,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