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民:大資管時代的大管家
- 發佈時間:2015-02-06 00:31: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西長安街北側,金融街,一塊大約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眾多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和一行三會等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據稱,這裡是中國單位面積資金流動額最高、高端服務産業最集中、金融資源配置權最大的所在地。
就在這條寸土寸金、高樓林立的街道上,一幢灰色高層寫字樓坐落其間,這裡就是中國最大的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進入大廈,米色和深褐色為主色調的大堂裏,寬大的落地玻璃窗使得素色的空間顯得乾淨簡潔。墻上的大螢幕,正以非常搶眼的紅底白字播放著“熱烈慶祝全球S規則最大高等級美元金融機構債券暨中國華融2015年32億美元債券成功發行”,洋溢著開年大吉的喜氣。
對於中國華融來説,過去六年裏值得慶祝的事情還真不少。包括拿到資産管理公司唯一的銀行牌照、第一家探索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第一家海外成功大規模發債、國際三大權威信用評級機構一致給予A類主體信用評級……短短六年間,公司總資産已是2008年底的18倍多,超過6000億元;凈資産是2008年底的5倍多,達到800多億元;剛剛過去的2014年,集團實現撥備前利潤超過200億元,比上年增長29%。
面對如此驕人的“華融奇跡”,人們難以想像,六年前,這還是一家資源枯竭、經營困難、分支機構虧損嚴重、生存與發展前景不明的政策性不良資産處置機構。
在中國華融大廈19層,《經濟參考報》記者見到了引領華融人創造上述奇跡的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這位中國華融的“大管家”,握手有力,眼神堅定,語速明快。記者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目標明確、行事果斷的人。
“中國已進入大資管時代,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華融要做好各方面準備,全方位擁抱這個時代,實現由資産經營向大資産管理業務的全面轉型”,賴小民快人快語,語氣裏滿是自信。
“不可能退,這不是我的性格”
“既來之,則安之,要幹之。這家國字頭金融央企的尷尬處境,激發了我的使命感和事業心。”
似乎與9有緣,賴小民的人生大事有不少與9相關,其中兩件尤為重大。1979年,17歲的客家少年賴小民以優異成績通過命運的第一次大考,以江西省瑞金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進江西財大。30年後的2009年,命運再一次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從某種意義上説,這道題比高考難度還大,因為它不僅關乎個人前程,且關乎一個龐大機構的生存和幾千號員工的命運。
這道題的關鍵詞只有四個字:中國華融。
1999年,為剝離和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國家專門成立了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一對一地打包處理工、農、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資産。這些公司的設計“壽命”為10年,完成使命即可告退,人員“哪來回哪去”。
2009年,中國華融在基本完成使命——處理完從工商銀行剝離的6800億元不良資産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命運抉擇。時任中國銀監會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的賴小民沒有想到,這一沉甸甸的重擔,竟然落到自己的肩上。
“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到華融工作。”當時他正在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他看完華融財務人員送來的報表時,校園里正飄著雪,他望著窗外,心情沉重。
然而,賴小民從來就是個不服輸的人。如果説,30年前邁入大學門檻的少年賴小民,青春飛揚、意氣風發;那麼,此刻接下戰書的中年賴小民,則壯懷激烈、慨當以慷。賴小民意識到,能否答好命運給出的這道新考題,“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個人的榮辱得失,關係的是華融數百億國有資産能否保值增值,數千名華融員工的職業尊嚴和價值福祉。”回憶往事,賴小民表情堅毅,“使命感”三字仿佛寫在臉上。
中國華融“十年大限”快到了,這或許可以成為逃避困難的一個藉口。“當時那麼難,有沒有想過,熬上幾個月,熬到當初設定的壽命年限關門大吉?”面對記者的提問,賴小民擺了擺手,以毋庸置疑的口氣説,“不可能退,這不是我的性格。”
上任伊始,賴小民要求把“中國華融”的名字叫起來。“社會上叫華融的公司很多,但國字頭‘中國華融’僅此一家。別看只是個稱呼,一下子就把員工的‘精氣神’給提起來了。”一位老員工回憶説,“這也給了大家一個明確信號,中國華融沒有退路了,只有拋掉幻想,靠天靠地不如靠我們自己。”
“當時工商銀行已上市,回歸已經不可能,也不現實,必須橫下一條心,走出一條市場化轉型的新路子來”,進入新角色的賴小民,迅速制定了中國華融“五年三步走”的創新轉型發展戰略:第一步,推進大客戶戰略,徹底走市場化之路;第二步,改制、引戰,適時引進海內外優秀的戰略投資者,打造多元化、綜合化、國際化的現代金融控股集團;第三步,擇機上市,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意味著,脫胎並依附於國有商業銀行的中國華融,將由政策性機構轉向市場化企業,由單一的不良資産處置業務轉向現代綜合金融服務,由非上市公司轉向公眾上市公司,由以國內業務為主轉向國內國際業務並重。
記者不免疑惑,當時的中國華融正身陷困境,怎麼敢提出這麼“高大上”甚至看上去遙不可及的“宏偉”目標?賴小民笑言,這是他多年從事宏觀管理和宏觀決策制訂工作養成的習慣,凡事喜歡“先確定戰略,再研究戰術”。“五年三步走”當時聽起來那麼宏大的目標,在賴小民的堅持和華融人的努力下,如今回過頭看,每一步都在朝著既定方向且行且近。二十多年從政經歷淬煉的戰略眼光,加上六年雷厲風行的經營執行力,賴小民已無可爭議地由監管者華麗轉身,成功轉型為一位揮斥方遒的企業領袖。
找到一條大“鯰魚”
“你想好了,軍中無戲言啊!”
“我簽軍令狀!”
賴小民初到中國華融時,多數分公司處於虧損狀態。他去國務院開會,座位排在很後面,一些小機構都排在中國華融之前。曾任銀監會新聞發言人的他,與不少媒體記者相熟,被問到公司有多少利潤,每次他都不好意思回答。
“人得爭一口氣啊!”賴小民説,一個企業沒有利潤,何談生存發展?一個企業利潤太少,又何談競爭力、話語權?為儘快改變公司經營狀況,他毅然下達了5.3億元的年度利潤指標。“當時一年工資開支要5.2億元,下這個指標就是要大家能夠先自己養活自己再説。”
從事政策性經營的中國華融,過去從來沒有下過利潤計劃,幹多少算多少。突然下這麼個計劃,員工們都驚著了,議論紛紛,畏難者有之,退縮者有之,認識不一致者亦有之。
可賴小民毫不動搖,“不僅要下達利潤指標,還必須要完成指標!”他第一次向員工們展現了他的魄力、韌性和執行力。
在幹部大會上,他要求大家統一思想,不得有雜音噪音。會下,他挨個找人談話,同時要求公司領導分工負責,每人包片三到五個省,一人帶三到五個分公司,分頭把任務背回去。
任務是背回去了,但從轉變思想觀念到激發工作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此時的賴小民,需要找到一條“鯰魚”,來攪動這汪沉寂太久的池水。
廣東分公司曾是虧損最嚴重的一家分支機構,2006年到2008年連續三年虧損,全國排名倒數第一。賴小民決定由此“開刀”。“一是因為廣東分公司虧損最嚴重,二是因為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理應帶頭闖出一條適合中國華融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在時任深圳市領導推薦下,他從平安銀行引進了“老金融”周夥榮。當時的周夥榮已位居副行級,年薪數百萬。賴小民誠懇地對他説:“中國華融是國企,不能給你高薪,但可以給你一個幹事業的平臺。”在賴小民的感召下,周夥榮毅然放棄既有待遇,履任中國華融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他上任後提出的第一個目標,就把中國華融上上下下嚇了一跳,他要在當年摘掉虧損帽子並實現收入2000萬。
“大家都説賴總裁引來一個瘋子!”賴小民笑著回憶道。
正是這個“瘋子”,帶領中國華融廣東分公司在2009年當年實現收入5600萬,抵去上年虧損後仍實現盈利700萬。廣東分公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第二年第一季度就實現利潤2000多萬,而當時有的分公司僅下了5萬、10萬的利潤任務,第三季度就實現利潤8000多萬。2010年10月,賴小民再赴廣東分公司,“我要請同志們吃頓飯!”
總裁請基層員工吃飯,這在中國華融歷史上還是頭一遭。但是,這頓飯也不是那麼“好吃”的。吃完晚飯,他把廣東分公司領導叫到住地,“大家再加把勁,年底完成1個億怎麼樣?”1個億當時是什麼概念,那是中國華融全國30家分公司全年的利潤任務!周夥榮低頭想了想説,“我們回去商量一下,明天答覆您。”第二天早晨,周夥榮見面第一句話:“總裁,我背!年底實現利潤1個億。”賴小民説,“你想好了,軍中無戲言啊!”周夥榮答,“我簽軍令狀!”幾年後的今天,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賴小民依然描繪得有聲有色,歷歷在目。
這正是賴小民苦苦尋找的“鯰魚”。“不是我鞭打快牛,實在是沉疴待起,轉型艱難,中國華融太需要這樣的典型了。”在周夥榮帶領下,廣東分公司一馬當先,從倒數第一變成了排頭兵。在這條大“鯰魚”的攪動下,整個中國華融如同一池春水翻波逐浪,生機勃勃。2010年全國30家分公司全部盈利,實現撥備前利潤8.94億元。此後利潤指標不斷刷新,分公司裏“億元俱樂部”、“五億元俱樂部”成員不斷增加,2014年廣東分公司又躍居為首名“10億元俱樂部”成員。
中國華融的首席市場行銷官
“我們現在的股權結構非常好,很乾淨,也很漂亮。”
2009年以來,中國華融先後與湖南省合作重組設立華融湘江銀行,成為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唯一持有銀行牌照的機構;與重慶市合作組建了股權投資基金公司,由此拿下了PE牌照;與海南省合作成立華融期貨公司,獲得期貨牌照;組建華融(香港)國際控股公司,為拓展全球投融資業務、直通國際資本市場建立了橋頭堡……一個全能型資産管理公司儼然成型。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拓展,賴小民把中國華融做大、做強、做開了。“過去中國華融就幹一件事,不良資産處置。現在我們除了保險以外,所有金融牌照都拿到了,可以為政府、企業、地方、客戶提供所有綜合金融服務,打業務組合拳。” 流利地説著中國華融的“廣告詞”,賴小民笑著承認,“我就是華融的首席市場行銷官。”他四處“推銷”中國華融,這五年裏,他每年都要飛30多萬公里,這個距離,可以一年繞地球七八圈,走了30多個省區市,“人不歇腳,馬不停蹄”。
然而,賴小民的夢想和佈局遠未止步於此。他深知,牌照齊全的全能型資産管理公司,不等於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一流資産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要真正成為一流資産管理公司,其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活力,將源自體制機制的再造。
為此,他在全方位拓展金融業務的同時,始終縈繞於懷的是改制、引戰、上市這三步棋。
2011年4月27日,賴小民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在中南海第三會議室,國務院召開“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改革發展專題會議”,他代表中國華融做了轉型發展情況的彙報,受到多方肯定。會議明確提出,“請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華融資産公司改革方案,報國務院審定”。資産管理公司改革轉型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關心重視,令人鼓舞,信心倍增。翌年2月,中國華融改制和轉型發展方案正式獲批。10月,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華融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公司開始由單一的政策性不良資産處置機構,轉變為完全市場化經營的金融服務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後,中國華融將作為一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主體,獨立參與市場競爭。
改製成功,成為中國華融二次創業的新起點。他隨即提出了打造一流資産管理公司的“華融夢”,並明確制定了引戰、上市的時間表。
“引進戰略投資者,不光是引進資本金,更重要的是借力優秀跨國戰略投資者的管理經驗、成熟制度、優秀人才、海外網路資源,彌補公司國際化‘木桶短板’。”不是趕潮流,而是補短板,賴小民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引資、引制、引智、引資源”的四引原則一以貫之。
中國華融的優異表現和賴小民的個人品牌號召力,吸引了眾多全球頂級投資機構。全球幾十家頂級金融機構、銀行、投行、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中的六大公司都向中國華融伸出橄欖枝。經過一輪輪艱苦談判,一次次篩選比較,最終選擇了7家戰略投資者: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復星國際、高盛集團。“從86家到50多家,到30多家,到17家,到11家,最後報國務院批准引進了7家,加上原有的中國人壽,共8家戰略投資者加盟中國華融。真的是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啊!”賴小民感慨道。
尤為難得的是,中國華融第一次引入民營資本復星國際,對混合所有制進行了積極探索,成為國內首家由國有、外資、民營多種所有制資本共同持股的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我們現在有外資,有國有,也有民營;從行業分佈看,既有國家主權基金,也有金融機構,還有實業企業,實力強、多元化、類型全,股權結構非常好,很乾淨,也很漂亮。”賴小民像誇自己的孩子一樣,話裏話外透著異常的驕傲和自豪。
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上市準備
“我喜歡用數字説話,滿腦子都是數字。華融的故事、華融的變化,我跟投資者們講了各種數據,好多人聽完我的介紹後,馬上就很想投資。”
2015年1月,新年鐘聲剛剛敲過,賴小民又一次飛赴香港,向投資者講述“華融故事”,成功發行全球S規則下的最大一單32億美元金融機構債券。“為什麼搶在這個時間窗口?因為美國去年結束了量化寬鬆政策,下半年加息可能性加大,越往後走資金成本會越高。”説起這事,賴小民難掩興奮,“我們大膽放出32億美元的量,創造了在香港發債的歷史,香港搞了幾十年投行的人都沒想到,説第一次碰到這麼一大單的債券業務,很過癮。可以説,我們在香港債券市場上扔了一顆‘炸彈’,創造了內地資産管理公司在港發債新紀錄,為香港債券市場留下了厚重的記憶。”
賴小民此舉的另一重目的,是為中國華融下一步上市積累經驗,擴大影響,做響品牌,增強中國華融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發行境外美元債券與發行股票的法律程式和申請方式基本相同,有關公開發售股票的法律規定也同樣適用於公開發行債券。因此,境外發債也可以看成是上市的預路演,也是一次有益的大賽前熱身。
關於上市籌資規模、發行價格等細節問題,面對記者的求證,賴小民笑笑未予置評,只是表示目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上市準備。
中國華融IPO上市的細節雖未敲定,但距賴小民成為“專業的資産經營管理者、優秀的綜合金融服務商”的夢想正在一步步接近現實。
在賴小民看來,資産管理正在步入一個“大資管時代”,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徵是,資産管理市場非常廣闊,既有不良資産的處置,又有資産的經營和管理,特別是社會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尤其巨大。目前財富管理市場約30多萬億元,形成了六分天下的局面:銀行、證券、基金、資産管理、保險和其他理財機構。
大資管時代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市場更加開放、主體更加多元、界限更加模糊、競爭更加激烈、監管更加嚴格。與此同時,新的金融形式,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高速發展,對資産管理業務的內容、産品、客戶乃至形式都將産生較大衝擊,跨界競爭日趨激烈。
作為大資管時代的重要參與者,賴小民提出,中國華融今後將重點強化資産處置、資産管理、資産經營、財富管理、綜合金融服務“五大功能”,打造適應實體經濟需要、覆蓋企業發展全週期的發展模式,即“逆經濟週期可提供救助型金融支援,順經濟週期可提供投融資綜合金融服務”,真正“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之樹”。
不難看出,中國華融這些年來的一系列重要戰略舉措,都在圍繞著大資管時代的一流資産管理公司進行著精心佈局。
“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經開啟,中國華融將始終堅持‘聽黨的話,跟政府走,按市場規律辦事’的經營理念不動搖”,賴小民斬釘截鐵地説。華燈初上,從19層的玻璃幕墻看出去,外面林立的高樓已是流光溢彩。“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征程中,中國華融作為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理應有所作為,也必將有所作為。”賴小民有力地揮了揮手,語句鏗鏘,仿佛在對著整個金融街宣示他的雄心和決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