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度逼近跌停 4問人民幣貶值

  • 發佈時間:2015-02-03 02:30:4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即期市場在過去六個交易日中有五次逼近跌停線。2月的首個交易日,在央行再次上調中間價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早盤還是一舉跌破6.26整數關口,最低觸及6.2603,較中間價折價幅度達1.984%,離2%跌停線只有“一步之遙”。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2014年10月底達到階段性高點後,正在加速走上貶值之路。

  2015年1月最後一週,可能是近年中國外匯市場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週。1.9%、1.7%、1.94%、1.9%分別是1月26日、27日、28日、29日的即期人民幣較中間價的跌幅,一週數次接近2%的跌停板歷史罕見。人民幣的貶值也讓中國股市遭受重擊,特別是與人民幣有關的資産,金融股、地産股等下跌趨勢更為明顯。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1月23日表示,歐洲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此前,歐洲央行啟動了歐版QE,實施更大規模的資産購買計劃來擴大資産負債表,並宣佈從今年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總規模預計達1.08萬億歐元。此消息宣佈後,歐元對美元迅速貶值了2%以上,至此歐元對美元2014年以來已經跌了20%左右,創下了11年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全球範圍掀起了新一輪降息潮。2014年初至今,已有瑞士、印度、加拿大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降息週期,除巴西、俄羅斯和紐西蘭因國內通脹及本幣貶值等因素困擾逆市加息之外,許多國家紛紛降低了基準利率或實施寬鬆政策,甚至一些國家主動誘發貨幣貶值。

  是什麼導致了人民幣開始持續貶值?人民幣貶值是否會造成資本大量外流?在此基礎上降息降準可能性有多大?帶著以上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四位專家進行解讀。

  Q1

  人民幣自去年11月開始持續貶值,市場普遍認為是歐元貶值、美元升值“惹的禍”,是嗎?

  美元走強導致人民幣貶值

  張明:去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美元匯率升得太快,受美聯儲退出量寬和即將步入加息週期的預期影響,美元對幾乎所有貨幣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升值。

  而在去年年底之前,由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保持相對穩定,導致人民幣對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的升值速度非常快。適當地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匯率的上升壓力。

  另外,與短期資本持續外流有關,資本外流是因為國內經濟增速下降與金融風險顯性化導致國內市場吸引力下降,還因為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導致資金回流壓力加大。

  梁海明:一方面是由於量化寬鬆政策已經成為多數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顯學”,在多國貨幣競相貶值後,中國央行也有意識地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來緩和人民幣升值步伐,以保持中國出口競爭力。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受美元指數上升的影響。

  人民幣貶值不會成為趨勢,人民幣匯率今年將呈現出先跌後升態勢。因為一國的貨幣匯率,猶如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如上市公司經營佳獲利豐,股價自然會上漲。相同道理,一國貨幣匯率也會因該國經濟增長而上漲。

  謝亞軒:表面看是美元的強勢,但是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歐美日貨幣政策的分化,從2014年日本的量化寬鬆,到美國退出QE,到歐洲QE的加碼等,都是發達國家貨幣鬆緊不一、方向相反,集中在美元上的體現。

  各國的貨幣政策首先是對國內經濟負責,主要從國內經濟的角度推進政策。但客觀地説,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帶來部分外溢作用,波及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日這些大國的匯率政策。

  涂永紅:是市場的正常反應,也符合國家匯率改革的需要。

  目前資金市場利率和匯率這兩個重要的價格改革還在推進中,還沒有完全市場化。2014年進入第三季度以來,美國的經濟向好非常明顯,市場的預期是美聯儲會加快退出QE,這引導了市場信心的變化及國際金融市場資金的回流,幾乎所有貨幣對美元來説都貶值了,美元指數從60回升到90左右,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很正常。

  Q2

  人民幣匯率近期幾次大跌,有沒有可能是中國央行有意為之?是否需要擔憂因為人民幣貶值而造成資本大量外流?

  央行由逆市干預轉為順勢而為

  涂永紅:2008年以前央行為了穩定匯率,頻頻進行干預,但是2010年匯率制度進一步改革後,央行的干預已經很少了。我們的匯率目標是每天的波動不能超過2%,超過2%央行可能出來干預一下,匯率的變化主要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

  資本的流動分長期和短期,從整個資本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長速度逐漸降到了現在的7.4%,這在全球依然是很高的。從最近市場對中國經濟整體信心來看,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特別是貨幣市場,資金的價格比其他國家都要高,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流出去沒道理。

  張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分兩方面來看待。一方面,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已經産生了,排除央行干預因素,人民幣貶值壓力遲早也會釋放;另一方面,央行由逆市干預轉變為順勢而為,從去年12月起,中國央行明顯降低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讓人民幣匯率更多地由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假如人民幣貶值不會加劇,那麼央行可能繼續讓市場供求來決定匯率,但如果人民幣貶值預期和資本外流突然加劇,則央行可能會採取一些干預措施。

  梁海明:目前人民幣的匯率暫時還不是完全市場化,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仍有一定的主導權。如果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引發鉅額資金撤離中國,影響中國經濟穩定乃至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話,央行很有可能會出手干預。

  2014年GDP增長率為7.4%,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在7%或以上,這個增長速度在全球範圍而言,都是中高的發展速度。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貨幣匯率的保障。

  謝亞軒:央行最近的確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一是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提到,歐元對美元貶值,一定程度上會加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下行壓力。這個表態並不常見,它體現了央行對於歐美貨幣政策變化的外溢效應的關注,尤其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二是在上周潘功勝表態之後,上週四、週五和本週週一連續三天,央行在歐元對美元明顯走弱的情況下,調高了人民幣即期匯率的中間價。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意味著央行可能希望通過對中間價的調整來表明人民幣體現的是所有貨幣,而不是盯緊美元。

  至於外資流出,並不用擔心,因為過去數月中國的結售匯逆差是在美元指數多年未見的快速上升情況下出現的,並非常態。

  Q3

  人民幣已于2014年11月取代加元及澳元,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怎麼看待?

  人民幣國際化速度超預期

  涂永紅:從2012年的14位上升到現在的第5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的確很快,有點超過我們的預期。2013年時,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現在是全球將近百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與中國進行進出口貿易時使用第三方貨幣,如果不使用人民幣,繼續使用美元的話,美元匯率波動很大,實際上這不利於貿易計價核算,不利於進出口商品價格的穩定。

  另外,從2014全年看,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還不到1%,對外綜合的實際有效匯率還升值了4.7%。市場對人民幣還是具有較大的升值預期。

  張明:這一數據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確實取得了較大進展;其次,我們也要看到人民幣跨境結算發展很快,背後有很大一塊其實不是源自真實的貿易結算需求,而是很多企業在國內人民幣市場和香港人民幣市場之間進行套匯與套利的結果。所以,迄今為止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高速增長是有泡沫的,我們對人民幣成為全球第5大支付貨幣這一新聞,不應過於樂觀。

  梁海明:一是這些年國家進出口量大,和很多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使用人民幣。二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7%-8%,讓許多國家對中國經濟有信心,願意增持人民幣。三是,人民幣這麼多年來,尤其是2015年來保持升值的狀態,在歐美日元貶值情況下,拿人民幣比較可靠,促使很多人開始拿人民幣。

  Q4

  在全球央行競相發佈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全面降準和降息可能性大嗎?

  全面降準可對衝資本外流

  謝亞軒:央行提高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希望匯率在貨幣政策有效性上獲得更高的權重。按過去的套路,人民幣匯率下跌,央行肯定會在市場上拋出美元,收回人民幣,所以降準的可能性提升了。但我認為,央行希望少干預,而讓市場自己發現匯率的價格。另外,從盤面上看,匯率波動的加大,央行是沒有干預的。央行不希望貨幣政策被匯率過多牽制。

  今後降準、降息將主要考慮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不僅僅只是考慮匯率。我們預測今年降息一次,條件是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未得到有效緩解;降準方面,從央行退出外匯市場的日常干預、外匯佔款進入低速增長的事實看,降準存在必要。

  張明:今年降準降息發生的概率是很高的,尤其是全面降準。儘管央行一直把定向寬鬆作為政策重點,但是迄今為止定向寬鬆的效果並不顯著,所以央行遲早會實施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去年11月央行第一次全面降息,今年要保證經濟7%左右的增速,政策還是要進一步放鬆的。

  相比全面降息,全面降準的概率更大,這主要是因為,如果要進一步降息,中美利差將會進一步收縮,從而導致更大規模的短期資本外流,而這可能會製造新的不穩定性。相比之下,全面降準可以向國內的金融市場補充流動性,起到對衝資本外流的作用。我個人預計,今年會有2次以上降準,今年上半年降準的概率很大。

  涂永紅:中國的貨幣政策跟匯率的關聯度不高。匯率相對來講有其獨立性,利息水準和準備金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更多的是針對國內的經濟目標,比如控制通貨膨脹、管理流動性、促進就業等。

  2008年,美國做了量化寬鬆以後,中國跟進四萬億刺激計劃,貨幣在市場流通過程中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一些過剩的貨幣流向樓市和股市,從總量管理看,央行必須採取從緊的政策,使得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利率比較高。

  央行的貨幣管理應該是,總量上繼續保持穩健的政策,有針對性地進行降準降息,引導資金成本降下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B06-B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永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