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張敬偉: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可怕 怕的是外部非理性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究竟有沒有貨幣戰爭?很難有篤定答案。現實是,美元一路狂升,日元和歐元則是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也在發生大的變化,近期兩度逼近“跌停”——繼1月26日之後,1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盤中再次逼近2%跌停線。

  人民幣貶值,有常識可循,又充滿複雜因素。就前者言,日元和歐元因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刻意在貶,人民幣則因連鎖反應跟著貶值。就後者言,在美國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趨勢下,美元升值人民幣相對而貶。還有就是中國宏觀經濟窘境的擠出效應,如産能過剩和房地産不景氣所致的資本外流。此外,就是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資本海外並購已成熱潮,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外商投資。

  上述因素皆有道理,也不儘然。在美日歐先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後,主要貨幣政策的變化,在後危機時代讓全球市場呈現出敏感脆弱的一面。作為美日歐主要貿易夥伴,人民幣匯率受到衝擊不可避免。相比日元和歐元的貶值,人民幣的匯率波動,還是較小而且可控的。畢竟,人民幣並未突破2%的跌幅底線。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儘管人民幣對美元下跌,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去年下半年上升了10%。

  人民幣貶值,既和盧布不可控制的斷崖式狂貶不同,也和日元與歐元設定通脹率的政策性貶值有所區隔。人民幣貶值既有全球化語境下的市場化原因,也有中國宏觀經濟調整的內生原因。只要融入全球化,而且作為世界主要貿易大國,更兼人民幣處於國際化的關鍵時刻,人民幣匯率發生波動實屬正常。人民幣已經經受住日版量化寬鬆的考驗,正在面對歐版量化寬鬆,若這兩種貨幣政策算是貨幣戰爭的話,人民幣屬於旁觀而非應戰。人民幣的匯率波動,看似貨幣亂戰的結果(而且多種因素複雜糾纏),但國際市場的主要誘因是美元的強勢走高,而非日元和歐元的拉低。

  內生原因,即新常態邏輯下,一方面是金融體制的改革深化,一方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強化,兩種因素都要求人民幣“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匯率改革首當其衝。多年來,中國靠外貿主引擎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成長為第一貨物貿易強國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但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以購買美國國債為主,即以美元作為國債資産的憑藉。外匯儲備積累過多而成負擔,且一再引發中美貿易爭端,美國一直逼迫人民幣升值。據FT中文網報道,自2005至2013年,貿易順差推動人民幣升值37%;2014年至今,人民幣貶值2.4%——就此而言,現在的人民幣貶值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新常態下穩增長壓力同樣很大,貨幣政策適當寬鬆的市場預期依然很強。各機構紛紛預測年內有多輪次的降息降準空間,這一波人民幣貶值衝抵了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謂看不見的市場之手替央行發了力、解了圍。

  人民幣匯率究竟如何調整,很難有精確的估值。但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的反應,對於人民幣的貶值和美元升值,美國沒有反應過敏,而是認為美元升值屬於常態的市場變化。雖然中國不願意人民幣過度貶值,但在可預期的範圍內,中國央行也不願過度干預。

  美元貨幣政策漸趨正常化,日本和歐元區貨幣政策處於量化寬鬆進行時,中國推行的是結構調整的系統化改革——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匯率改革正當其時。在此情形下,鼓噪全球貨幣戰有些誇大其詞。不管是美元、日元、歐元或是人民幣,只要是符合市場脈動且風險可控的匯率波動,都無大礙。而且,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調整,目前均是擺脫這一週期經濟危機的工具。美國成功了,日歐還在工具性試驗中,中國則一直慎用貨幣政策工具。

  在全球市場風聲鶴唳的敏感時刻,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可怕,怕的是外部非理性因素的突然來襲——譬如海外機構和輿論唱衰中國經濟的鼓噪一旦成為風潮,將會打破中國新常態金融改革的節奏,導致資本盲從式潮涌般外逃。因而,適當控制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使人民幣匯率維持在適當空間,有利於中國深化改革,也有助於穩定全球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