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營+網際網路”:銀行新勢力崛起

  • 發佈時間:2015-02-02 00:29: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在內測試運營。這家依靠網際網路來獲客、服務、風控的新型銀行散發著神秘感,也承載著人們對於銀行業創新的諸多期待。

  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前來“踢館”,一種全新、接地氣的經營方式將對“高冷”的傳統銀行帶來怎樣的衝擊?網際網路銀行面臨的安全、監管等諸多現實問題又將如何解決?以網際網路銀行為先行者的民營銀行橫空出世,金融服務百姓和實體經濟能有大的提升麼?

  服務草根的新期待

  “WeBank”——微眾銀行的標記耐人尋味。“WeBank”直譯過來就是“我們銀行”,很能拉近和客戶的距離,和大型銀行“愛存不存”的“高冷”氣質完全不同。

  常常抱怨銀行服務不佳的金融消費者對於網路銀行的“踢館”滿心期待:希望不再受網點排長隊、臉難看的氣,也不再需要為貸款準備一打又一打複雜文件,經歷一連串繁瑣手續。

  傳統銀行發放貸款是通過網點、人員的積累來實現的。面對中國1800萬註冊企業、近5000萬非註冊的個體工商戶,銀行網點擴張在所難免。

  銀監會批復的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中,除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之外,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也明確了“網際網路銀行”發展道路。

  “相比過去少數精英式的服務方式,網際網路金融更為普惠,更容易得到大眾青睞。”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網路銀行正在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及技術,一步步顛覆傳統金融模式。

  “傳統的銀行貸款主要是基於財務資訊來做信用的判斷,只能服務有限的人群;因為有大數據的出現,可以有財務數據、社交數據、交易數據,緯度更廣可以服務大眾。”微眾銀行行長曹彤在一次論壇上表示。

  背靠著網際網路企業,微眾銀行自從誕生就被賦予一種群體創新精神,經營模式也主打“個存小貸”。網際網路是開放和包容的,處處體現“We”的銀行,正在要求客戶一塊來眾籌、眾建、眾創,基於大數據創造金融需求,而非僅僅滿足金融需求。

  直面監管新課題

  沒有網點真的靠譜麼?儘管人們對網際網路銀行多有期待,但新技術、新理念所帶來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卻不容忽視,多重障礙亟待跨越。

  雖然微眾銀行已經明確表示,“在微眾存款一定會與在其他銀行機構存款一樣安全。”不過,要想令儲戶放心,還得在內控和技術層面拿出更有力的保障。

  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業務最大風險是欺詐風險。微眾銀行以個人客戶和小微企業為主,小額、分散的特點突出,對系統的服務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用大數法則分散風險。

  網際網路金融依靠大數據捕捉需求,可是有用的數據分佈在哪?業內人士認為,“刷臉”辦業務確實很方便,但如何確保身份識別準確,如何避免洗錢、貪腐,這成為必須直面的難題。根據有關規定,未在銀行櫃檯與個人見面認證開立的電子賬戶,不能轉賬結算、交易支付和現金收付。

  網商銀行籌備組負責人俞勝法日前表示,關於“面簽”事宜,他們還在和監管部門協商,就目前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景較為樂觀。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夏斌直言,監管的滯後性可以理解,但網際網路銀行乃至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都需要出臺明確的規則,並逐漸找尋到監管與創新的平衡點。

  倒逼傳統銀行轉型

  網路銀行和傳統銀行競爭的大幕已徐徐拉開。近日,建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1座城市布點的“智慧銀行”正式開業,掀起新一輪銀行網點創新升級的浪潮。

  在網際網路大潮緊逼下,傳統銀行此前高不可攀的姿態正在發生扭轉:餘額寶催生了銀行係的各類“寶”,支付寶迫使銀行也做電商收集資訊,P2P緊逼銀行更貼近中小企業服務,不少銀行更是轉戰直銷銀行、移動金融……

  “基於銀行角度做的網際網路實踐已經至少15年了,但太強的邊界意識使得銀行沒有做到互聯互通,所以今天仍然感覺面臨挑戰。”曾在銀行工作20多年的微眾銀行行長曹彤深有感觸地説,網際網路企業沒有邊界不斷地跨界發展,才有今天的成功。

  “對網路銀行,傳統銀行既不會視其為假想敵,也不會不屑一顧。”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網路銀行帶來的網際網路思維和創新理念值得傳統銀行學習。傳統銀行礙于成本限制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需要,這為主攻小微的網路銀行留下了較大空間。

  其實,傳統銀行面對的不僅是網路銀行,而是整個民營銀行“團隊”的競爭。日前上海銀監局批准上海華瑞銀行開業,成為第二家獲准開業的民營銀行。

  民營銀行大多定位於草根金融,使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緩解有了新的希望。此前,首位獲得微眾銀行貸款的客戶貸款利率為7.5%,而同樣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做小微貸款的螞蟻微貸,平均貸款利率在10%至15%,都低於小微企業其他渠道的實際融資成本。

  不管網際網路、民營銀行和傳統銀行的競爭是怎樣的結局,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中國銀行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沿著利率市場化、多元競爭和新技術層出不窮之路走下去,百姓和實體經濟都期待更好的金融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