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明爭暗鬥 百度、阿裏、淘寶攜“用戶”令諸侯

  • 發佈時間:2015-01-30 10:3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潘曄 王敏 馮璐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假如電商是塊“江湖”,各派新勢力將“快”字演繹至極。BAT(百度、阿裏、淘寶)攜“用戶”令諸侯,快速瓜分天下呈三國演義之勢。用戶戰、價格戰、物流戰、品牌戰、資本戰……電商諸雄“明爭暗鬥”,一次次攻城略地。

  刀光劍影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與不易?又有哪些是逃不出“江湖”的生死定律?

  “無本萬利”:線上成本都很低?

  低價、省錢,一直是電商“吸睛”的“殺手锏”。從“雙十一”“雙十二”到“滴滴紅包”“1元門票”,縱觀電商“江湖”中各種網路行銷推廣,均不會離開這一基本要素。據艾瑞諮詢機構統計,48%的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是價格因素。

  南京智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逸認為,電商與傳統零售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沒有實體門店。這樣一來,至少人工、租金、折舊攤銷、水電氣費等費用都省了,從而為低價提供了可能。

  90後淘寶店主陳夢經營一家外貿服裝店已經5年。在她看來,網上東西便宜主要還是供應鏈被“短路化”,中間運營成本被縮減。陳夢説,她更願意開網店,一是相比實體,毛利更高;二是“永不打烊”的網店可以實現24小時即時交易,這樣她才能兼顧在南京大學審計專業的研究生學習。“但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新對手的威脅、奇葩買家的刁難……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此外參與‘直通車’、‘鑽石展位’、‘聚划算’以及微網志、微信公眾賬號等行銷花出去的銀子也不少。電商成本看似‘輕’,實則‘重’。”

  中銀國際2014年發佈零售業研究報告稱,無論國內外,電商費用率在業態初期遠遠高於傳統零售。有數據顯示,近幾年傳統零售業平均綜合毛利在20%左右,凈利潤率在4%左右;電商的平均綜合毛利多在10%以下,凈利潤率則為負值。

  “電商不是沒有成本,而是産生了新成本。”華泰證券零售行業研究員許世剛説,對於垂直電商,至少需要承擔物流配送、技術研發、廣告銷售等費用。平臺電商的成本還包括平臺交易撮合成本、獲取新用戶的成本、門戶的行銷推廣、訂單履行費用等。“電商經歷了10年爆髮式增長後,網購用戶增速放緩至20%以下,流量紅利銳減。未來電商價格彈性空間變得十分有限,電商成本也在水漲船高。”

  “任性燒錢”:電商們都不差錢?

  從2012年京東商城宣佈“三年零毛利”並劍指蘇寧電器、國美電器高調宣戰開始,電商價格戰逐步升級為“燒錢”大戰,特別是2014年以來,以BAT和細分行業龍頭電商為代表的企業憑藉資本優勢頻頻跑馬圈地,並購和參股的動作不斷,幾大戰略陣營初步成型,電商細分市場進入戰國時代。

  近來,“快的打車”已經完成D輪6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是阿裏資本、老虎基金。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滴滴打車”早已完成包括騰訊産業共贏基金在內的新一輪7億美元融資,開始大規模“燒錢”發紅包推廣專車。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2014年,平均每年都有10多家B2C電商企業獲得超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

  “‘快的’和‘滴滴’在明爭,阿裏和騰訊是暗戰。”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呂偉説,巨頭們的染指使得原本競爭激烈的細分電商市場變得更加風聲鶴唳,而巨頭們也因此騎虎難下、泥足深陷,任性“燒錢”之後,還有“骨感”的現實必須面對。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説:“網際網路上的競爭成本很大,經過幾輪洗牌,九成的中小電商都死了。”

  翻看上市電商年報,阿里巴巴2014財年收入約525億元,其中國內零售佔85.96%,市場行銷收入增速放緩、佔比減小已是大概率。2014年三季度,騰訊凈利潤56.6億元,環比下降3%,業績略低於預期;京東凈虧1.64億元;去哪兒網繼第二季度凈虧4.22億元後,第三季度又虧5.66億元;迅雷上市半年股價幾乎被腰斬。

  看來電商們不是錢多了才開始“燒錢”,電商們坦言,資本對壘實則是為“佔坑”。“有了‘坑’再談盈利。”呂偉説,目前,滴滴和快的“燒錢”效應已經初顯,移動互聯的入口幾乎壟斷,用戶習慣基本養成,隨著用戶粘性進一步增強,電商終將脫離這種不健康的經營發展行為。但短期來看,國內電商還難以擺脫“砸鍋賣鐵”用利潤換取客戶流量、“賠錢賺吆喝”的怪圈。

  “萬能錘子”:永遠都是顛覆者?

  微信“幹掉”了運營商的短信,滴滴專車逼得計程車停運,天貓“雙十一”一天銷售業績幾乎相當於國內頂尖百貨全年業績……電商像一個能“摧毀”一切的錘子,顛覆傳統、改變生活,讓人産生了“插根扁擔都能開花”的錯覺。難怪消費者會感慨,“淘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淘寶是萬萬不能的”。

  “蜜芽寶貝”創始人兼CEO劉楠認為,電商之所以能顛覆一切,是因為順應市場。

  “滿足人群的需求,風就一定會來。”劉楠説,“我首先是一位孩子的母親,誤打誤撞做電商。我的想法很簡單,讓中國媽媽們零焦慮,所以創辦‘蜜芽’,第一隻賣正品,第二隻賣精品。我做不了追風少年,只能做好我能做到的,然後等風來。”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説,電商確實填補了傳統商貿空白,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物消費,但電商也不是萬能的,體驗性、親歷性消費是無法替代的,比如和朋友吃一頓大餐、去美容院做個SPA、帶孩子去遊樂場等。“用戶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還包括商品使用的場景體驗和服務體驗,這些線上上沒有辦法獲得。”

  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説,實體零售與傳統電商之間,不是誰幹掉誰的關係。未來人們功能性需求可以通過資訊化解決,但情感性、心理層面的需求還是要“面對面”實現。

  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進一步表示,目前,傳統電商粗放式營利時代已經結束,回歸零售本質,抓住資訊流、物流、資金流才是渠道核心競爭力所在。

  “與其説是電商倒逼實體轉型,不如説是商業迭代升級。”朱逸説,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業,而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沒有垮掉的渠道,只有垮掉的品牌”“沒有死掉的生意,只有死掉的生意人”……即使是“今日明星”,也有可能成為“明日黃花”,閃電般地生、閃電般地死,電商“江湖”的生老病死都是市場更疊規律使然,電商也在這飛速迭代中,沒有例外。 (記者潘曄、王敏、馮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