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市民發現清朝買官收據:憑證可入國子監讀書

  • 發佈時間:2015-01-30 10:3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實收”收執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實收”收執

  你知道嗎,在中國的封建時期,曾有過明碼實價賣官買官的制度,叫“捐制”。在清朝末期,由於戰爭不斷,內外交困,清政府財政空虛,“捐制”被當做增加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至同治、光緒年間,清廷更是不惜血本,不僅將官位拿來打折出售,甚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近日,麗水龍泉市民吳希章在家中翻出一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實收”收執。憑著這張收執,吳希章祖上的秀才吳錫書獲得進入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

  以給四川災區捐款為名,實為秀才捐監生

  據吳希章介紹,這張“正實收”收藏于家中的一個小木箱中,是世代傳下的,近日在整理時意外發現這張收執。

  經吳希章測量,該收執長68釐米、寬36釐米,為棉紙質地,正上方有“正實收”三個大字。內中文字排列整齊,清晰易辨,詳細記載了浙江處州府龍泉縣人吳錫書給四川災區捐款的緣由、銀兩等內容。

  按收執記載,光緒二十九年,四川省遭受旱災、雹災、水災有90多地,川北一帶災情最重,災民缺衣少糧,面黃肌瘦。政府“按照各省賑捐章程,開辦賑捐所有虛銜。”

  而吳錫書是吳希章的祖上的一名秀才,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以給四川災區捐款為名,實為秀才捐監生(“國子監學生”的簡稱)。他捐出白銀四十三兩二錢,獲得了進入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

  “他捐款的數字,收執上寫的是‘四十三兩二錢’,相當於當時一位六品官員一年的俸祿。”麗水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沈桂松説。

  按收執上所寫,吳錫書時年已39歲。他以秀才捐監生,以獲得進入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最低門檻。

  此外,“正實收”分為存根和正頁,且蓋了騎縫印,上面註明了買者籍貫及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的姓名。

  該“正實收”落款時間為光緒二十九年柒月,在民間珍藏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雖歷經滄桑,但仍保存較為完整。

  “正實收”對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

  據史料記載,在中國的封建時期,曾有過公開、明碼實價賣官買官的事,那時賣官買官制度叫“捐制”。捐官者繳納一定數額的銀兩後,手持買官收據就等著任職了。

  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不斷,內外交困,清政府財政空虛。“捐制”被當做增加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至同治、光緒年間,清廷更是不惜血本,為了薄利多銷,將可捐官位打折出售,甚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賣官收入的銀兩要如數上繳國庫,因為買官人的很多,有些官員便中飽私囊。為避免這一現象,於是統一印製了買官收據,並將有關規定清楚地印在上面,在清朝,這個買官的收據被稱為“正實收”。因為正實收上面清楚記載了所捐銀兩的數量,所以很難收進某個人的口袋。而“正實收”三個字,恐怕是正大光明地實際收到的意思了。“正實收”對於了解當時的歷史,特別是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