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營醫院,能否做一條合格的“鯰魚”

  • 發佈時間:2015-01-28 05:52: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國家對社會辦醫支援力度的加大,各地涌現出一些規模較大、服務能力較強的社會辦醫機構,對於滿足公眾的醫療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營醫院被視為市場化的“鯰魚”,人們期望它所發揮的“鯰魚效應”,能打破醫療資源壟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促進市場良性競爭。但在現有醫療服務體系中,這條“鯰魚”要攪動一池春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病人為何願來

  平時有個頭痛腦熱,都會來附近的民營醫院看病配藥;花錢買的就是時間和服務,服務品質好,貴些也能接受

  2015年1月16日下午,北京市民劉阿姨來到位於菜市口大街的健宮醫院。已近傍晚,門診大廳井然有序。沒怎麼等待,劉阿姨就挂上了號。“入醫保後,掛號費只需要兩塊錢。”劉阿姨説,平時有個頭痛腦熱,她都會來這裡配藥。

  健宮醫院的前身是原北京建工集團所屬的職工醫院。改制後,這家醫院成為鳳凰醫療集團旗下的一家股份制醫院。吸引劉阿姨來這家民營二甲醫院看病的原因很簡單:離家近、入醫保、排隊時間短。

  “醫生開藥前,會明確告訴我入不入醫保,自負部分佔多大比例。”劉阿姨説,除了感冒咳嗽,她還在這裡治療腰肌勞損,但若遇到常見病痛之外的較大病痛,她還是會去公立的大醫院。

  與劉阿姨的主動選擇不同,史旻選擇在民營醫院分娩的一大原因是出於無奈。

  2014年3月,懷孕兩個多月的史旻開始尋找公立醫院建立生育檔案。但多家三甲醫院的婦産科都明確表示:預産期在當年年底前的孕婦很難建上檔。史旻不得不去民營醫院。

  2014年10月28日,史旻在美中宜和婦兒醫院的麗都院區順利産下孩子。打完折後,産檢與分娩套餐仍需要支付4.8萬元,價格遠高於在公立醫院的花費,而且不入醫保。不過,史旻卻覺得值得。“花錢買的就是時間和服務。”史旻説,“民營醫院的考量標準是口碑和知名度,服務品質好,貴些也能接受。”

  醫生為何而留

  公立醫院科研考核的評判體系和航母式的醫聯體,導致壓力較大;民營醫院新設備上得快、人事制度和薪酬激勵制度靈活、價格機制靈活

  當《經濟日報》記者聯繫到于鶯時,她的身份已經從微網志認證的“協和醫院急診科大夫”變成美中宜和醫療集團綜合門診中心CEO。

  “日程已經滿到以小時計算。”于鶯説,為了打造理想中的全科診所,她的週末也排滿了工作。

  一年前,于鶯從協和醫院辭職,當時曾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震動。“我不想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航母式的醫聯體最終會讓專注于臨床的一線大夫尤其是急診科醫生不堪重負。”

  而河北滄州市育紅口腔醫院創始人張其柱,則已在民營醫院領域打拼多年。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張其柱在滄州市口腔醫院進修後,並沒有回到鄉鎮醫院,而是選擇了單幹。“每月20多元的工資太低,家庭負擔太重。”張其柱説,在那個年代,公立醫院的大夫扔掉鐵飯碗是件新鮮事兒。但他愣是靠著自己的技術和信譽,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幾年後,他的“張其柱口腔診所”開到了滄州市區。

  “當時,跑衛生局、稅務局、工商局,手續相當麻煩,將近半年才拿到醫療機構執照。”張其柱説。一年前,經滄州市衛生局批准,張其柱口腔診所正式成為滄州育紅口腔醫院。目前,醫院有執業醫師30多名,面積1000多平方米。

  張其柱總結説,和公立醫院相比,自己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新設備上得快;二是人事制度和薪酬激勵制度靈活;三是價格機制靈活,對於經濟困難的病人可以適當減免醫藥費。

  醫院往哪走

  政策導向和市場意圖難以完全合拍;民營醫院盈利要返回到醫療機構發展和公益性服務上,而不能用於股東或者管理者分紅

  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優先支援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014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

  在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理論與政策專委會秘書長陳秋霖看來,這些政策對發展民營醫院寄予同樣的期待:增加供給、補充醫療服務;增加競爭、提升效率;促進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發展。

  2014年,文件中的提法從“社會資本辦醫”改為“社會力量辦醫”。陳秋霖認為,兩個字的改變傳遞出重要的政策信號。

  “資本是需要回報的,但醫療領域的特性決定了社會力量進入不能以營利性為主要目的。”陳秋霖説,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優先支援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但真正吸引的往往是逐利的社會資本,從而導致政策導向和市場意圖難以完全合拍。

  從國際經驗看,醫療體制分兩大類。一類以日本與荷蘭為代表,禁止出現營利性醫療機構;另一類則對公立、私立非營利和私立營利性醫療機構採取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財稅、價格和監管政策。即便是在以私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體制中,非營利性醫院也佔更大比例。

  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鐘東波説,非營利性機構並非沒有盈利,關鍵在於盈利要返回到醫療機構發展和公益性服務上,而不能用於股東或者管理者分紅。

  “營利性醫院在工商部門註冊,會有稅務跟進;但非營利性醫院在民政部門註冊,擁有免稅的優惠,難以得到稅務的監管。”陳秋霖認為,要消除民營醫院的監管盲區,非營利性醫院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必須在稅務部門的監控下向社會公開。

  “優質的民營醫院往往具備兩個特徵:由真正的醫學團隊主導發展;有一定的歷史積澱、而不是掙快錢。”陳秋霖説,目前國內生存環境較好的民營醫院要麼走高端、要麼吃醫保,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優質。他説:“有一些民營醫院兼具公立體制的壞毛病和市場的壞性格。中國民營醫院的發展應符合行業特點與規律,要有考核、問責與擔當,實現自身良性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