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主動擔責才不致因小失大

  • 發佈時間:2015-01-28 05:53: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有報道稱,杭州市某銀行的工作人員及其同夥涉嫌欺詐,致使42名儲戶丟失9505萬元存款。經過努力,目前已有超過5000萬元存款被追回,剩餘部分將由該銀行先行墊付。

  我國是全球儲蓄金額和居民儲蓄率最多的國家,存款安全涉及廣大儲戶的切身利益。“存款失蹤”現象看似不可思議,在有些地方卻時有發生,引起不少人的擔心。一些儲戶落入圈套,往往與銀行“內鬼”利用高息誘餌設套有關。銀行或許並沒有有意為之,但既然儲戶與其簽訂了儲蓄存款合同,具體經辦人員又是代表單位履責,銀行對“存款失蹤”就顯然難辭其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商業銀行有義務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不應再發生“存款失蹤”事件。

  以往,有的銀行只關注自身利益,漠視儲戶的資金安全訴求。等到出現問題,還經常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以各種藉口予以搪塞,回避自身責任,以至於專家此前都認為“幾乎不可能”追回全部資金。曾經有報道稱,當用戶的銀行卡被ATM機吞掉後趕緊打電話求助,銀行接到電話不急不忙,但在聽説ATM機往外“吐”錢後便迅速趕到現場。反差極大的兩種處理方法當然不能代表整個銀行業,但無疑會損害其社會形象。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而為,杭州這家銀行墊付“失蹤存款”的做法都具有積極意義。如果銀行是主動承擔責任,説明金融機構對自身信譽越來越重視。要知道,誠信對金融機構而言至關重要,如果在這方面失分很可能失去廣大儲戶的信任,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那才可能因小失大、追悔莫及。如果銀行此舉是迫於外部壓力,也表明有關部門對群眾利益越來越關注,而不是非得等事情鬧大了才“高度重視”。據報道,該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已以盜竊罪移訴至杭州市檢察院,當地公安部門也表示將全力追回贓款。如今,不少部門明確責任、主動作為,比如出臺並完善了農民工工資由工程承包方墊付、困難群眾看病由醫療機構墊付等規定,正在對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發揮作用。

  對銀行的表態,不少網友評價説“這才像話”,並希望進一步採取措施防範風險。浙江省銀監局日前也重申,銀行機構不得向存款人承諾支付貼息,也提醒儲戶不要上當受騙。對銀行來説,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經營中亡羊補牢,加強內部監管和制度完善,避免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切實維護儲戶的資金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