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允許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 鼓勵開診所
- 發佈時間:2014-10-14 09:31:30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晶
公立醫院首開“特許經營” 嚴格準入門檻 引入“兼職醫生” 壓縮特需服務
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佈。今後,北京市將允許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鼓勵符合資質的個人開辦診所,藥店也將可以提供處方外配服務。
全國首創公立“特許經營”
在此次的《實施意見》稿中,首次提出今後本市將允許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據市衛計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鐘東波介紹,這種形式此前在社會資本舉辦的醫院之間已經嘗試開展,但是在公立醫療領域提出還屬全國首創。
鐘東波解釋,所謂特許經營,實際上就是以契約的方式,將公立醫院作為特許方,將醫院的一些經營資源,如商標、專利、技術標準等,授權合作方醫院來使用,受許方醫院必須按照雙方的約定,提供醫療服務,並向公立醫院支付使用費用。
今後,政府一方面將對這種全新的嘗試要扶持鼓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監管,目前暫定的政策設計是此種特許經營模式採取事前申請許可的方式。
“兼職醫生”多點執業
對醫生多點執業問題,《實施意見》提出,將取消多點執業地點數量限制,不再將醫師第一執業地點所在單位同意與否作為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
此外,北京市還將探索建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醫師工作制度並區別聘用合同。也就是説,今後,本市的公立醫院也將有望出現全職和兼職的不同工作形式的大夫。醫生與醫院之間可以是雇傭關係,也可以是醫生團隊與某家醫院的合作關係。根據事業單位改革進度,本市將推動醫務人員保障社會化管理,逐步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昨日,鐘東波透露,截止到今年9月底,北京已登記多點執業的醫生有2515名,登記人數比去年同期翻四倍,都是主治醫生以上的人員,第二執業登記地點基本都是非公醫療機構,也有部分為基層的醫療機構,這也符合北京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要求。
逐步壓縮“特需服務”
設立在本市眾多公立醫院的“特需”和國際醫療服務,向來因“特權服務”等備受爭議。今後,為了讓社會資本辦醫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本市將嚴格控制並逐步壓縮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服務規模。
昨日,針對公立醫院將具體何時徹底取消特需服務的問題,鐘東波坦言,要等待醫改一系列配套措施到位、理順後才能實現,目前還沒有時間表。
允許藥店提供處方外配
此次《實施意見》還明確,今後北京市將進一步鼓勵醫生開辦診所、鼓勵發展獨立的檢驗和檢查醫療機構,並開始探索護理服務社會化,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長期護理等保險産品和服務。另外,鼓勵引導藥品零售企業提供處方外配服務和藥學服務,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醫藥銷售和藥學服務等。
對此,鐘東波解釋説,無論是允許開辦獨立的檢驗機構,還是允許藥店提供處方外配等,實際上也都是配合了鼓勵醫生開辦私人診所的政策,診療、檢查、開藥等環節全部都能打包獨立,才能使患者在公立醫院之外就醫也能順利完成所有看病環節。
據記者了解,此次發佈的《實施意見》由北京衛生計生委、北京發改委牽頭,由於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産業鏈長,前後不斷增加參與部門,最終28個部門參與《實施意見》的制定。下一步,各部門還將結合本部門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文件,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
■相關連結
“特許經營”如何特許?
●好處
通過公立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如技術、人才、管理的輸出,支援私立醫院的發展,進而促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的優質資源;老百姓在更大範圍內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公立醫院將特許經營的經濟收益,可以用於彌補醫院醫療運轉和發展的需要。此外,與傳統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資合作模式相比,特許經營可以使法律、財務和管理上的風險降低,規避如資産劃撥、人員身份、機構屬性等問題。
●風險
在《實施意見》制定的過程中,多部門也曾對特許經營這種方式的風險進行過研判,比如,如果受許方只是挂名公立醫院,但公立醫院對受許方的經營、技術、服務等不進行控制,就會對患者造成誤導;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評估,可能會出現國有資産流失的情況;患者去受許醫療機構,如果辨認不出來與特許方的不同,出現醫療矛盾時會將問題引向公立醫院。
●條件
《實施意見》嚴格規定了允許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必須強調幾個前提條件,即必須要在保障資産安全、醫療品質安全且具備相應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