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補齊短板 兜好底線

  • 發佈時間:2015-01-22 07:31: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簡承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明確提出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等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2014年3月,文化部牽頭成立了由25個部門組成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近日,由協調組成員單位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中辦、國辦正式下發。1月21日,國新辦邀請了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有關部委官員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等、區域均等、群體均等

  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認為,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就是要推動有效的制度安排,來補齊短板,兜好底線。“補齊短板就是我們經常説的在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當中還有很多薄弱環節,比如説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困難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方面還有很多薄弱環節;兜好底線,是説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也是保基本,確保全體公民不論民族、收入和地位差異如何,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

  楊志今説,下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城鄉均等。《意見》提出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並明確要根據城鄉常住人口變化,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佈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資金保障,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二是區域均等。要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扶貧項目,並落實取消貧困縣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相關配套資金的有關政策。三是群體均等。要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對象,重點保障這些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記者了解到,國家目前正在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已確定了10個國家級試點地區,探索標準實施的具體路徑,為進一步推動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體系框架積累經驗。

  讓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照耀到所有的貧困地區

  在發佈會上,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説,2014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達到了2753億元,比2011年增加了860個億元。

  “這些年,總局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實施一系列重點惠民工程,在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基礎上,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方式,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的‘戶戶通’。”發佈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強調要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辦好“書香中國”系列活動,實施城鄉公共閱報欄、電子閱報屏工程,啟動“書香·童年”學齡前兒童基礎閱讀工程試點。

  據最新統計,截止到去年年底,廣播、電視節目的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99%和98.6%。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王威強調,在今後《意見》實施過程中,要特別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在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時,要結合城鎮化進程,合理佈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在城鎮要選址方便服務群眾的區域,在鄉村要充分考慮服務半徑問題。同時還要加強統籌協調,考慮宣傳文化、科技普及、體育健身,乃至醫療、計生、民政等多項基層便民服務功能,綜合利用。二是設施建設要規模適度,功能優先,經濟適用,避免出現“貪大求洋”、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三是要監管並重。不僅要建好,管理也要跟上,要用好,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作管理服務標準體系,規範各類公共機構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切實發揮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