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暴跌之後迎反彈 牛市行情走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1-21 05:31:2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暴跌後的市場反彈定律再度應驗。歷史上每當滬指當天跌幅超過6%後,次日市場均會出現不同程度反彈。儘管大盤週二並未迎來與前日下跌同量級的大反彈,滬指僅上漲1.82%,但創業板卻創出新高,站上1700點。

  儘管如此,20日股指上行的艱難以及前一日近260點的暴跌,仍讓投資者心有餘悸,甚至有人懷疑牛市已經就此遠去。7.7%的跌幅是1996年12月16日設立漲跌幅限制以來第9大跌幅,也是近7年以來跌幅最深的一次。究竟大跌後監管層思路是否會發生轉變?市場風格又會呈現何種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預計未來將延續當前監管邏輯;同時,暴跌是牛市特有的調整方式,此輪牛市行情並沒有結束,但投資者要對此次調整的空間和時間有一定預期。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盤面

  券商板塊延續跌勢 國産軟體領漲

  在廣大股民的忐忑期待下,20日滬深兩市終於迎來小幅反彈,滬指小漲56點,深成指漲逾225點。中小盤股走勢卻異常強勁,創業板指也再創歷史新高,漲逾4%。兩市超2600隻股上漲,90隻股漲停。不過,大盤藍籌的代表:券商板塊依舊延續跌勢,中信、海通證券逼近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漲1.82%,報收3173.05點,成交4163億元;深成指漲2.09%報10996.5點,成交2938億元;創業板指漲4.34%,報1700.85點,成交576億元。

  對於20日大盤反彈,分析認為,週一晚間10點左右,證監會針對市場對金融監管部門有意聯合打壓股市的猜測進行了澄清,且表示此前已開通融資融券的用戶不受50萬資産門檻影響。這一舉動無疑是安撫過激的市場反應,給週二市場帶來了信心。同時,打新資金本週已逐步回流,證監會的澄清表態也促進了打新資金入市,市場得以回暖。

  而且,縱觀A股歷史表現,在大盤大跌之後,次日大盤往往有大幅反彈表現。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上證指數當天跌幅超過6%後,次日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其中2008年11月18日,滬指暴跌6.31%後,次日大漲6.05%。而經過週一調整之後,大盤也在3100點左右尋找到了支撐。

  具體就20日市場熱點板塊來看,醫療板塊漲幅較大。國産軟體依舊領漲。隨著週二創業板的大漲,國産軟體板塊近期已經累積了不少漲幅。

  值得一提的是,週一即使是在滬指上演260點大跳水後,中小盤股仍一度迎來上漲。

  除此之外,週二高鐵板塊、次新股也是表現較好的板塊,分別在中國南車、北車,寧波高發的帶領下大幅上漲,有超15隻次新股封死漲停板。除此之外,移動支付、黃金水道等板塊也均有不錯表現。

  後市

  牛市行情並未結束 大盤股仍將主導市場

  “1·19”暴跌之後,市場投資者對於後市走向的分歧也明顯加大,除了大盤是否能迎來快速反彈,個股還能否實現普漲外,後期市場的風格又會呈現何種趨勢?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暴跌是牛市特有的調整方式,不是熊市特徵,此輪牛市行情並沒有結束。不過,投資者要對此次調整的空間和時間有一定的預期,預計指數調整空間在20%至30%之間,指數會先急跌後縮量在底部震蕩,完成整個調整至少需要2周以上。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短期市場有繼續探底動能,但持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有限;而且,伴隨大盤週期股強勢格局階段逆轉,弱週期消費板塊存在超額收益空間。山西證券認為,由於權重股前期漲幅巨大,因而對於負面因素的反應變得更加敏感。中小板、創業板活躍度將持續提升。

  來自最新的中金公司研報也顯示,2015年價值重估的大盤風格仍將主導市場,因而難言風格轉換。但目前點位波動風險已經在加大。一季度行情很可能開始糾偏,優質成長股反而存在加倉機會。“如果市場對相關板塊短期負面反應過度,如板塊累積回調20%以上,反而帶來進場機會。”中金公司也指出,從經驗上看,監管層類似不影響市場基本面的舉措不會改變市場原有趨勢;從估值來看,市場整體估值並未高估,滬深300目前的估值依然明顯低於過去十年的均值水準。”

  綜合來看,週二市場的火熱程度仍是超預期的,大盤反彈,創業板再度創出新高,除券商、銀行板塊之外,各大板塊紛紛上漲,而漲停個股更是接近100隻。在後市操作方面,中金公司仍建議堅守藍籌,而高估值的中小市值股票下行風險更大。

  中金建議,低估值藍籌依然是核心持倉;而穩定增長且估值不高的消費類股票,如醫療保健、食品飲料等以及繼國企改革、一帶一路、新能源鋰電池産業鏈的主題投資機會都值得關注。

  “管理層態度已微妙變化,可觀察後續政策是否微調。展望未來,可能利多因素包括:降準降息、地産政策進一步放鬆、短期打新資金解禁,整體來看,融資從嚴後,春節前利空因素出現概率偏低,反而利多因素出現概率更高,金融股有望受益。”

  連線

  國泰證券分析師喬永遠

  兩融監管加強是前期邏輯延續

  經歷了由監管引發的股市巨震後,不少投資者對於監管層後市思路頗為關注,是否會就此産生微妙變化呢?

  從週一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表態來看,根據此次兩融檢查結果,目前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運作平穩,整體風險可控;而監管層對12家存在違規行為券商採取行政監管措施,也是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市場不宜作過度解讀。

  對此,國泰證券分析師喬永遠進一步分析稱,其表態透露出三層資訊,首先,加強監管主要是防患于未然,這是為了避免被市場誤讀為聯合打壓股市;其次,這次兩融監管加強是前期監管邏輯的延續,避免被市場解讀為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折;第三,再次強調信用賬戶50萬元的門檻,也是為了規範增量業務,而非針對存量業務。

  在萬聯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古振華看來,本次證監會規範券商兩融行為,其實旨在抑制金融加杠桿,打擊投機,防止資金過度脫實向虛,希望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且可以預計,未來這一監管邏輯還將會繼續延續。

  “週一市場大跌反映出的是之前市場對監管加強的預期並不充分,”喬永遠稱,一些旨在“為A股市場的更大牛市提供基礎”的監管政策,短期則形成了政策端和市場預期的一定背離,市場此後應重視監管部門防範金融風險的意願。

  事實上,監管只是引發A股巨震的誘因,其本質則是杠桿交易放大了利空。截至1月16日,融資餘額已達1.1萬億元,較去年6月末的4035億元有顯著增長,融資交易佔市場成交的24.1%,增長了10%。此外,傘形信託通過銀行理財配資等提升交易杠桿的方式發展迅猛,此類杠桿資金推算在萬億元以上。

  “杠桿交易使得市場更敏感,生怕踏空或被套,利好預期下恐慌性大漲,利空預期下恐慌性殺跌。”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荀玉根稱。

  而近期監管層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也正是針對這一風險。自去年12月起,央行已連續七周暫停公開市場操作;1月16日,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擬對銀行委託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託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託貸款資金來源。另外,保監會在近期也召開會議,提示險資運用的合規性及相關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