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信達用大數據丈量沃野千里
- 發佈時間:2015-01-20 07:32:0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郭少雅
1月17日,記者在河北省邯鄲邱縣遇到農民鄭兆凱的時候,他剛剛從石家莊考察種子市場回來:“去年九月在農村産權交易中心發佈了500畝的土地經營權受讓資訊,想規模化種植小麥、玉米。不到一個月土地流轉的各項手續就齊活兒了。這不,整地、選種,一開春兒就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2014年,4.1萬畝土地經邱縣農村産權交易所成功實現了流轉,産權交易所總經理石健説,快捷順暢的土地流轉背後,是産權交易平臺數據庫裏的40多萬畝耕地的確切資訊,從地塊四至到土地權利人、共有人、家庭成員各項資訊俱全——輸入身份證號,就可以精確搜尋到一個人名下的土地數量或面積。而邱縣農交所強大的數據庫和設計合理的交易系統,來自神州數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北京中農信達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的系統提供和技術支援。
精細把控地塊確保農民權益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於是,新的一輪土地制度改革在廣袤的農村全面鋪開,無論是政策培訓、實地測繪、數據管理建模建庫,還是農地資訊系統的軟體設計和應用,農地確權工作中大量的服務性需求,呼喚著有技術、懂農村的市場化主體加入其中,中農信達就是其中之一。
吉林省公主嶺市作為全國第一個農業部整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縣,面臨的是178個村、12萬畝耕地、1246個屯的耕地確權工作。
2014年年初,公主嶺滴水成冰。作為第一批通過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資訊系統軟體測評之一的公司,中農信達的華北區技術負責人欒天宇帶領自己的團隊進駐公主嶺,連續的大風和陰雨天氣使土地繪製工作的第一步飛機航拍長時間無法實現。終於等到合適的天氣實現了飛機航拍之後,十多位圖解員拿到了1:5000的航拍圖,在野外的帳篷裏,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底圖製作、影像調繪的工作。直到土地測繪結果順利通過公示,欒天宇團隊將12萬畝耕地上錯綜複雜的土地承包權屬劃分得清清楚楚,為當地政府按期完成8.2萬戶農戶土地確權證的頒發提供了可靠依據。
資源變資産土地才值錢
“土地確權讓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有了變成資産的可能,只有將土地流轉起來,農民手裏的土地才值錢。”中農信達總裁張丹丹説。正是基於這種理念,早在2010年,中農信達就承擔了河南鄭州市農村土地流轉資訊網的建設項目。如今,全國已經有30多個縣市使用著由中農信達提供系統支援和技術服務的土地流轉平臺。
“農村資訊化需要的不僅是資訊化技術,還要是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中農信達華東區負責人之一王俊傑告訴記者,每次承擔與各地政府合作的土地確權和流轉的資訊化服務項目,他們要進行的第一步工作,並不是航拍土地或者安裝系統,而是在當地政府的組織協調下,了解當地的村情民風,在實際的土地測繪過程中,結合各地的地理特徵,開發出適合北方連片集中土地的測繪方法和適合南方梯田、水田的測繪方法,將可能産生的土地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如今中農信達在黑龍江方正縣探討出的土地確權的九步工作法,已經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農地確權方案,在全國各地的確權工作中鋪展開來。
大數據牽起土地經營産業鏈
在中農信達公司入口處的土地確權丈量的業務分佈圖上,一面面小紅旗遍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意味著即便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資訊化的觸角也已將沃野千里以經緯度、四至線的方式明確標注,農戶的承包經營權以前所未有的規範和確鑿得以保障。
邱縣的齊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洪峰前不久剛剛為自己流轉獲得的1071畝絲棉木繁育基地爭取到了400萬元的貸款,之所以能夠獲得貸款資金,得益於邱縣“農交所”建立的確權頒證、糾紛仲裁、産權交易、市場監管平臺,為邯鄲銀行破冰農村産權抵押貸款提供了條件。
以可靠數據為農村土地産權“背書”,建立農業生産經營的誠信體系平臺,成為中農信達下一步的工作發展方向。“規模經營並非只是簡單地集中土地。”在農村資訊化市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張丹丹,顯然對“經營土地”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最合理的資源匹配,將地塊資訊、土壤分析、氣象條件分析、病蟲害分析結合起來,分析一塊土地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可以獲得怎樣的平均收益。以農業大數據的方式牽起土地經營的産業鏈,讓生産經營的所有行為可以在交易平臺上得以體現。有了這樣的誠信體系,土地經營才能更好的規範化、市場化,能夠像其他産業一樣具有可預測性,銀行對涉農産業的信任度就提高了,農民獲得貸款的底氣才能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