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不會寬容 怎麼搞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1-19 06:46: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記者不久前採訪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時發現,獲獎者對於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和成績並不熱衷,更多的人提出,學不會寬容失敗,怎麼搞創新創業?當務之急是應該在全社會建立起一個真正寬容失敗的氛圍,並希望媒體為他們發出呼籲。

  九成科研活動註定失敗

  失敗是創新的常態。這樣行,是一種知識;不行,可能是更重要的知識。

  十餘年的“冷板凳”,多少次失敗,劉初升已經記不清了。但對“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格言,這位不久前獲得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科研人員向《經濟日報》記者道出了他的體會——

  時間回溯到2000年。彼時,作為很多行業基礎設備之一的高性能大型振動篩,市場需求量日益增長,但卻完全依賴進口。供需的極端不平衡催生了大型振動篩售價的高漲。以一個中等規模大小的大型振動篩為例,進口價為100多萬元。

  更糟糕的還在後面。“只賣産品不賣技術也就罷了,最可氣的是,他們竟然將技術已經落伍好幾代的産品賣給我們。”回憶過去,劉初升言語中依舊透著些許憤怒。

  於是,瞄準高性能大型振動篩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劉初升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了漫長的研究之旅。

  可有關技術被國外封鎖,國內毫無蹤跡可尋,從哪切入,又該如何攻克,他們沒有任何頭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然而,很快現實給了他們沉重一擊:歷經數個月的論證、長達半年多的試驗,路子行不通,得重新尋找新的路徑!就這樣,探索——失敗——探索……在無數欣喜與失望交織的試驗中,劉初升已記不起他們嘗試了多少個解決方案,只知道每個方案從提出到否定,最短的也要耗時半年以上。

  不過,十餘年的“冷板凳”沒有白坐。如今,由他們協作發明的高性能大型振動篩,已在全國297家單位應用並出口澳大利亞,年篩分煤炭約5億噸。僅統計近3年在15家煤礦的應用情況,累計新增經濟效益約10.9億元。再回首一路上的失敗和成功,劉初升很坦然:“既然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那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失敗和成功註定要相伴而生。”

  有關資料顯示,科研創新成功率僅有10%左右,而失敗率卻高達90%。顯而易見,失敗是創新的常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説:“科研項目的失敗是一個能力增長的過程。這樣行,是一種知識;不行,可能是更重要的知識。就好像問路,有人告訴你某條路走不通,到不了,這更珍貴。”

  然而,現實不盡理想。在我國社會,“以成敗論英雄”的思想長期以來十分盛行。很多人對創新抱有急功近利的態度,恨不能“今天給雞撒把米,明天就要雞下蛋”。這就導致在創新活動中,原始性的創新難上加難,勇於創新者礙于輿論壓力等常常半路退出。

  對此,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深有感觸:“自主創新,有時需要幾代人百折不撓的執著奮鬥,也需要‘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的國民心態和文化氛圍。但眼下,不少人對於創新不是捧殺便是棒殺,我們不能讓創新者在失利甚至失敗的時候,既流汗又流淚,既傷身又傷心。”

  “寬容失敗”政策落實難

  儘管寬容失敗被納入了法律法規中,可現實中,“寬容”似乎很有限。

  寬容失敗並不是個新話題。2007年修訂後的《科技進步法》補充規定了:“原始記錄能夠證明承擔探索性強、風險高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的科學技術人員已經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仍不能完成該項目的,給予寬容。”

  這之後,地方據此紛紛修訂各自的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將“寬容失敗”納入其中,並以“不影響其繼續申請本市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可以依照相關規定給予項目結題”等內容進一步讓“寬容”具體化。記者整理了部分地區將“寬容失敗”相關內容納入地方科技進步條例的時間:上海是2010年,河北2011年,青海2012年,廣西2013年,黑龍江2014年。

  然而,儘管寬容失敗被納入了法律法規中,可“寬容”似乎仍然有限。一位來自於我國大型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直言不諱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科研人員申請項目時若坦言研究結果不確定、不清楚,根本不可能申請下來。可事實上,做前沿基礎研究誰能保證一定成功?最後的結果就是,科研人員會選擇風險小的道路,最後拿著平庸的結果去交差,甚至可能會造假。”

  “失敗要比假創新強。科研如果從一開始就明確能成功,這就不叫科研,叫做工程。”中科院計算所濟寧分所副研究員陳援非告訴記者。他率領的科研團隊中年輕人居多,經常會冒出很多稀奇的科研設想。自稱“不靠譜項目”發起人的陳援非説,他們現在打算做一個物聯網超級基站,能讓一個城市只用幾個基站就能連接起所有的感測器,這將對城市物聯網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他們決心做成,但能否成功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我們將團隊分成兩組,一組是純搞科研的,有些探索經過論證實在搞不出來就算了;另一組是工程中心,專做産品的,這就不太允許失敗。這種將科研和工程分開的方法,能讓前沿探索獲得更大的包容空間。”陳援非説。

  在陳援非看來,要讓失敗被寬容,就應該讓科研更“陽光”。“在歐盟,每一個大型研究項目都會建立專題網站,由項目組直接管理,及時呈現研究進展、報告。納稅人能看到科研人員積極探索的每一步,當然不會去抱怨合理失敗。”陳援非説。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依託專業機構管理項目,建立統一的評估和監管機制,完善國家科技管理資訊系統,加強資訊公開和社會監督。而去年實行的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將進一步推動科研活動“陽光透明”。

  “我們需要更多能夠呈現科研人員原始記錄的權威、公開渠道,需要更加專業的組織去評估合理失敗。這樣,即便失敗,我們也能向社會證明自己的努力,也能給其他科研人員以借鑒。”陳援非説。

  全社會都應鼓勵試錯

  大多數創業者屬於主動開拓市場的機會型創業,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援。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創業企業3年存活率是10%,5年存活率5%,10年存活率3%。可見,創業失敗甚至比科研失敗還要常見。

  蘭寧羽,天使匯CEO。作為我國起步最早的天使投資平臺,天使匯現有登記註冊項目近3萬個,為其平臺上掛牌的近300個企業促成的融資總額已突破30億人民幣,其中不乏滴滴打車、黃太吉等知名創業項目。對於一個80後創業者來説,蘭寧羽已經算成功了。可在這次成功之前,他曾創業6次,做過出版、廣告、諮詢,投出去幾百份商業計劃書無人問津,被父母視為不務正業常常挨罵……“我不把這叫失敗,我叫做‘在路上’。”蘭寧羽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這位癡迷創業的年輕人並不贊同“寬容失敗”的説法。他認為,講寬容失敗,不如講鼓勵充分試錯,這種態度顯然更加積極。“現在對於大多數年輕的創業者,很多‘不寬容’往往來自父母等身邊比較親密的人,他們對創業的顧慮和偏見會給創業者帶來很多或顯或隱的壓力,這亟須意識的改變和提升。”蘭寧羽説。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博士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國家大多數創業者不是生存型創業,即失去其他生活來源,無奈地去創業,而是主動利用技術等資源開拓市場的機會型創業。這種創業更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援。”

  近年來,我國在創業風險補償、科技保險等方面的探索不斷推進,以強化對創業者的寬容環境。不少地方設立了創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等。孫啟新説:“現在我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開始向兩端延伸,即不單是從一個公司而是從一個項目就開始孵化,企業從孵化器畢業後再繼續幫助它加速規模化,形成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鏈條,幫助創業者抵禦失敗、走出失敗。”

  蘭寧羽透露,天使匯計劃推出創業保險,給暫時尚未成功的創業者以基本保障。“我們鼓勵充分試錯,但如果一旦能夠確定創業項目的方向是錯誤的,創業者應該加速失敗,及時扭轉方向,不能在方向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蘭寧羽説。

  “現在提寬容失敗已經不是新鮮詞,更先進的是拒絕平庸,這是更主動的方式。寬容失敗的説法其實是在強調強者對弱者的態度。創新者多是自立自強的,不應該被弱勢化。”孫啟新説。

  照片從左至右分別為:

  位於北京昌平科技園區的中科三環北京工廠産品質檢車間。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工作人員在轉運長征七號火箭的設備。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

  天津卓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工作。 本報記者 董碧娟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