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姚貝娜死訊引發的“眾聲喧嘩”

  • 發佈時間:2015-01-19 04:29:27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 弓

  一開始,我真的不知道姚貝娜是誰。聽了年輕朋友的熱烈介紹,才知道她是一位很受青年人喜愛的歌星,還在什麼活動中出過大名等等。她的病故,本來引我關注的,是她的年齡和死因。三十幾歲的女孩子,正當青春年華,可以説前景無限,卻被乳腺癌活生生地奪走了生命,走得實在太早了。可是,此後網路上圍繞著對她的去世報道而引發的激烈爭論,使我想到了另外一些問題。

  這些爭論圍繞著關於她的病故報道展開,主要目標是《深圳晚報》記者的兩個採訪細節:一是他們在病房外面守候,等待著她的死亡來臨,以便第一時間發出新聞;二是該報三名記者裝扮成主治醫生的助手,混進太平間拍攝姚貝娜的遺體,並與姚的家屬發生爭執。當然還有全國至少15家報紙把姚的死訊配上大照片排到了第一版顯著位置,《深圳晚報》第二天還為此做了11個版等。

  爭論的觀點,歸納一下大概有這些:

  記者的行為是職業需要,是敬業精神的體現,無可指責。這個觀點代表著媒體從業者的想法,但也不完全是。

  記者的表現太冷酷,太無人性,喪失了職業倫理,應該受到譴責。持這種想法的,人員身份複雜,也包括少部分媒體人。

  除了上述完全對立的兩種觀點之外,還有學者提出一種中道説法:《深圳晚報》記者在搶救病房外守候,以便能最快獲取姚貝娜的確切資訊,完全是職責所在,但喬裝打扮潛入太平間,未經家屬同意拍攝死者遺體,就越過了新聞從業人員的道德底線,不可取。

  第四種觀點持有者超乎上述三種觀點的視角,站在更高的社會層面看待這次有關姚貝娜的報道。他們認為,一位歌星病故了,眾聲喧嘩、轟轟烈烈,而貢獻巨大的院士和戰功顯赫的將軍,在差不多時間逝世,卻波瀾不驚、平淡如水,反映出這個社會的價值認同出了大問題。

  上述前三種想法,盡可以討論。説句心裏話,我贊成的是第四種認識。娛樂,不知在什麼時候,成了國人的第一興趣。娛樂圈裏的人,“紅”得迅捷,“發”得快速,這在任何國度任何朝代,都是不正常的。在這種被扭曲的現實面前,很多眼前處境不怎麼樣的人,就挖空心思擠進娛樂圈,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而更多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各個領域的人士,卻默默無聞。他們也許不想計較這些,寧願守住寂寞做事,不願在喧囂張揚中空耗時光,但我們的社會輿論,從社會輿論中滲透出來的社會評判標準,對他們公平嗎?對青少年有利嗎?對社會進步有益嗎?

  在媒體上我看到過這樣的觀點:中國正在進行的反腐鬥爭,是一次價值觀的大博弈。腐敗的表現,不僅是“老虎”、“蒼蠅”的肆意橫行,更是把做人做事的對錯、是非搞得顛三倒四。投機取巧、胡作非為者,可以獲取榮譽、陞官發財,安分守己、遵紀守法的,只能安貧樂道甚至處境艱難,久而久之,行事還有準繩可循、社會還有公正可言嗎?

  對人的價值觀的摧殘和顛覆,遠比腐敗所造成的經濟、政治方面的直接損失更深重。人人需要娛樂,但娛樂至死,是萬萬要不得的。古今中外的教訓很多,而嚴峻的現實更應讓我們警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