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提高治污效率
- 發佈時間:2015-01-15 06:07: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提出,推進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創新企業第三方治理機制,在工業園區、重點行業積極培育第三方治理的新模式、新業態;從擴大市場規模、加快創新發展、發揮行業組織作用、規範市場秩序、完善監管體系等方面,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治理市場環境,第三方治理成為用市場和經濟手段解決環保問題的突破口。
如今,在上海通用汽車公司金橋廠區裏,用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養金魚已不是稀罕事。幾年前,上海通用在全國汽車行業中首次嘗試把廢水設施外包給一家專業環保及水處理服務公司,不僅降低了三分之一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廢水再利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並明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第三方治理成為用市場和經濟手段解決環保問題的突破口。
《意見》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産業化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要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産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不斷提升我國污染治理水準。
排污單位以合同委託的形式,通過付費,將其污染治理設施或産生的污染交給具有相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運營或治理,這就是國際上市場經濟發育較成熟的地區普遍採用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而在此前,我國長期推行“誰污染,誰治理”環境治理理念。為什麼現在要做改變,“誰污染,誰付費”會比“誰污染,誰治理”更有效嗎?
市場為企業“揚長避短”
在上海,通過專業環保公司治污的不只有通用汽車。上海外高橋第二、第三發電公司,上海吳涇第二發電公司,上海申能星火熱電公司等,都聘用了上海申欣環保實業公司作為第三方治污承包方,承擔電廠煙氣脫硫、脫硝和廢氣污染源監控等運作管理業務。
幾年來的實踐表明,第三方治理模式可以克服多數企業“重生産、輕環保”的毛病,彌補企業在環保治污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人才缺乏等短板。電廠專注于發電,污染物治理及達標排放則由第三方機構和專業人員來做,效果更好。
推行這種治污路徑,在電力行業較為普遍。神華巴蜀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大唐國際運城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都通過合同方式委託專業環保公司治理污染,借助專業技術和規模經濟的優勢,有效降低了治污成本。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一項統計顯示,浙江省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後的達標排放率可達70%-80%以上,有的甚至可達90%以上,與污染企業自行運營相比,達標率提高了30-50個百分點,運營成本節約了10%-20%。
近年來,我國環保投入逐年增長,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累計環保投入將超過5萬億元。在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環保投入是否落到實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效率低下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誰污染、誰治理’的模式。”這個觀點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同。排污企業對治污不專業,弱化了治污效果。更有甚者,“誰污染、誰治理”還為企業偷排超排等不法行為提供了便利,也給行政部門嚴格執法帶來難題,增加了執法成本和執法難度。
加快推廣創新模式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按照《“十二五”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今年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將達4.5萬億元,其中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業産值超過5000億元。與發達國家環境服務業佔環保産業50%至60%份額相比,我國尚有很大差距。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對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在國內較早嘗試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上海,其第三方治理産值自2004年以來年均實現約兩成的增幅。經過數年摸索,上海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開始進入全面推動期。今年,上海將第三方治理作為環境治理體制改革的關鍵點,在電廠除塵、脫硫、脫硝等重點領域推廣成功經驗。
除此之外,今年上海將提高治污標準和排污成本,倒逼排污企業更加重視治污的成效,進而凸顯第三方治理在專業、成本上的綜合優勢。監管部門還將建立誠信體系,鼓勵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發佈年度環境責任報告,並將不規範運營、偷排漏排,以及運營設施未達到環保相關要求等資訊納入本市企業徵信系統和社會公共信用服務平臺,與融資、擔保和相關政府支援政策掛鉤。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濤認為,隨著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的推行,帶動了環境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培育了一大批規模化的環保公司,其技術及管理水準也在不斷提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契機逐漸凸顯,條件也日臻成熟。
通過第三方治理,排污企業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政府執法部門由於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能刺激環保企業和産業發展。這種多贏模式看起來很美,但作為一項創新制度最終“落地”,尚需面對企業信用、環保監管等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